于淑珍,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二十世纪80年代,于淑珍的歌曲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传唱,成为一代人的经典。代表作品:《泉水叮咚响》、《月光下的凤尾竹》、《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李双双小唱》、《滦水香茶斟满杯》、《韶峰红日照万山》、《月光照着太湖水》等。
从艺60余年,于淑珍如今虽年事已高、满头白发,但仍然气质雍容,声音甜美。作为歌唱家,她虽然早已退休,却依然没有忘记观众和舞台,仍积极参加各种演出,活跃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
民歌不要
脱离民族风格
于淑珍的民歌特别有味道,她的演唱以抒情见长,善于把握各种地方音乐的特点和韵味,既能显示北方歌曲的质朴明朗,又具南方的柔美细腻,恰到好处地表达作品的意境和深度。于淑珍曾透露,从民间说唱艺术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歌唱艺术,将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民族民间音乐融会贯通,就是她的“独门秘笈”,“民歌,顾名思义就是中国民间的歌曲。作为一个唱民歌的演员,要对全国各个民族的东西都要有所了解,要一听就知道这是哪儿的歌曲,要知道这歌怎么唱。尽管唱不了像人家‘原生态’的歌曲一样,但要往这个方向努力,向民间学习。”于淑珍如此说到。
而对于翻唱民歌,于淑珍根据自己的演唱经验告诉大家,“歌手在翻唱歌曲时,要根据作品风格,有自己的音乐处理,要严格按照地域性对音乐进行二度创作,特别是在唱各地民歌时要注意风格性,加强地方味道。民歌不要脱离民族风格,要让中国人喜欢,要有民族感情。我希望每一位民族歌手在民族声乐学习过程中都能学会举一反三,学会选歌,多找适合自己唱的新作品。”
除此之外,在民歌发声的问题上,于淑珍指出咬字是非常重要的,“唱歌95%是‘说’,因此,字变得尤为重要,歌手平时得多注意咬字,要多练习,嘴要放松,牙关节打开。也可以多学习一些曲艺,这样有助于解决歌唱中低音和鼻音等问题。”
演唱不能
抛开自身条件
于淑珍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从不刻意去追求什么,就是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也没想过一定要当歌唱家,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水到渠成时,该来的就来了。所有的突破都不能抛开自己的条件,我记得一位老师说过:石雕石、玉雕玉。我很清楚自己的条件,如果我就是一块‘石头’,那我不会强求自己有‘玉’的效果。也曾有人提议我在演唱时要表现出气势磅礴的情绪,但我就是唱不出来,我说我再使劲声音就破了,只能就这首歌所需要的情绪去处理。”音乐之路上,于淑珍的演唱一直践行着保留自身特色的原则。她最爱听的一句话就是:“一群人唱歌,闭着眼睛就能听出来,这是于淑珍!”
于淑珍建议现在的年轻歌手歌声中一定要保留自己的特色:“现在的民族声乐演员,共性多了些,个性就差了些。所以,年轻歌手千万别只学一首歌,一定要多唱新作品,一定要有自己首唱、原唱的歌。无论唱民歌还是通俗,要唱出自己的特点、自己的味道。同样一首歌,不同的歌手来唱应该是风格不同的,在保持歌曲基本特色的基础上,在艺术技巧上做一些处理,唱出自己的味道,应该会更好。一个毫无个性特征的人,在艺术上是不可能成功的。”
除此之外,作为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于淑珍也强调,年轻歌手要主动去学,要学会在曲折中提高自己。世界上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她希望每一位年轻歌手都能够正确对待声乐艺术,态度端正。她也希望现在的年轻歌手能够正确对待批评和表扬,“在歌唱事业上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所以在专业学习上,要与自己比,要勇于接受批评,要学会在批评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