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其中,关于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出台主要是实现两方面目的。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明确新时代学校美育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进一步凸显美育的价值功能,进一步完善美育的系统设计,进一步拓展美育的实施路径,进一步强化美育的组织保障。 二是聚焦突出问题,明确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迈上新台阶。努力解决当前学校美育在改革发展中表现出的三个不适应(即学校美育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两个百年目标还不相适应),找准突破口和落脚点,力争在课程教学、教师队伍、条件改善、评价机制等方面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改革举措。 《意见》对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 一是强调重要意义。强调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从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四个维度进一步强调美育的价值功能。 二是明确指导思想。明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 三是确立工作原则。《意见》确立了美育工作坚持三项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坚持面向全体”,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 四是确定主要目标。按照2022年和2035年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提出目标要求。到2022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学校美育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意见》紧紧抓住美育课程这一关键要素和环节,在四个方面提出实施构想,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 一是学科融合,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各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二是学段衔接,完善美育课程设置,强调学校美育课程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分学段有侧重地规划美育课程设置,相互呼应、有效配合,构建大中小幼相互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 三是目标整合,凸显艺术学科价值与特点,明确美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注重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多维育人目标的整合,与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有效对接,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的目标。 四是教材贯通,加强美育教材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凸显中华美育精神,围绕课程目标,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大中小学美育教材一体化建设,实现主线贯穿、循序渐进。 《意见》围绕学校美育教学,提出五个方面的具体改革举措。 一是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强调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在落实“开齐开足”这个底线要求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上好”的目标,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提高美育教学质量。 二是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强调在学生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艺术专项特长。 三是普及面向人人的美育实践活动,面向人人,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 四是推进美育评价改革,强调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五是促进高校艺术学科创新发展,强调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构建多元化、特色化、高水平,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科专业体系,提高艺术人才培养能力。 《意见》中强调,要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配齐配好美育教师,加大中小学美育教师补充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中小学提供美育教育教学服务,鼓励优秀文艺工作者等人士到学校兼任美育教师,推动实施艺术教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等及美育教师任教、评比等相应奖励措施等。 二是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美育场馆,与周边学校、社区、地方等共建、共用、共享艺术场馆。 三是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美育的社会资源供给,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学校美育教学服务,新建文化艺术项目优先建在学校或其周边,鼓励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艺术场馆、文艺院团合作开设美育课程,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 四是建立美育基础薄弱学校帮扶机制,鼓励开展对乡村学校各学科在职教师的美育培训,培养能够承担美育教学与活动指导的兼职美育教师。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等综合改革实践,建立校际教师共享和城乡学校“手拉手”帮扶机制。 《意见》最后指出,要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投入机制,统筹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支持学校美育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学校美育发展,多渠道投入。 二是加强制度保障,完善学校美育法律制度,健全教育督导评价制度,完善国家义务教育美育质量监测,把美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依规依法施行问责机制。 三是营造社会氛围,要求各地要研究落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具体措施,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学校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宣传,凝聚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