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乐教研活动:如何进行小学音乐唱歌教学 于淑清 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主题内涵描述】 日常的区级教研活动,作为一种制度性、常态性工作,其直接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学校音乐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区级教研活动不仅体现了一种合作的参与式研究,强调研究的民主性,同时强调了教师之间、教师与教研员之间的相互协作与支持的重要性,是全体音乐教师思维碰撞的交互过程。 2018年10月25日,音乐学科结合教材以及区级课题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充分调动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全体音乐教师对教研活动相关话题的热情,极大地发挥了每位教师的特长,老师们在活动中转变新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解决新的问题,思维观点全新放飞,在往日积累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再一次实现了共同成长。 【案例背景描述】 2018年10月25日,北京市大兴区小学音乐学科以“如何进行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为题组织了教研活动。授课教师、听课教师和学科教研员一起,对小学唱歌教学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通过研讨,与会教师对大兴区小学唱歌教学的现状有了新的认识,对唱歌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产生了新的思考。为了客观地认识大兴区小学唱歌教学的现状,进一步提高大兴区小学唱歌教学的课堂效率,我们提取典型研讨内容,并以对话形式呈现,希望能抛砖引玉,在更大范围内引起更加深入持久的讨论。 【教研过程描述】 一、确定主题课例 为了使教研有针对性、知识面广泛、更加深入化,进而提高教研质量,最终为教学服务,课例呈现是教研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授课教师与教研员提前拟出教学中唱会、唱好、局部识谱、节奏编配等常用的教学方法于课例中,要求授课教师做好充分准备。 二、进行“沙龙式”的问题教研 课例观摩结束,组织教师进行“沙龙式”式的问题教研。教研员参加由魏善庄协作区、榆垡协作区、亦庄协作区、德茂协作区红教研组长的联合主持,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围绕课例进行逐一讨论,发表不同见解,教研员及教研组长及时进行点拨、归纳、小结。 三、围绕主题课例确定研究内容,以问题对话形式呈现 为了使教研能实实在在地解决教师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又能使研究起到指导作用,我们结合教师围绕主题课例想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补充、完善,拟出如下共性问题,以对话形式呈现: (1)关于唱歌课 亦庄协作区组长:于老师,请您谈谈这节唱歌课的总体印象。 教研员:唱歌课的主要活动是唱歌。这一点,大家是认同的。但是,唱成什么样才能算完整的一节课,大家的看法可能各有不同。 唱歌教学的主要目标可以分步骤进行表述:首先,是把歌唱会;然后,是把歌唱好。把歌唱会,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如:音高、节奏准确,词、曲结合无误等等。把歌唱好,应该秉持发展的眼光,力求使学生的歌唱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回忆这学期视导听到的唱歌课以及这节课的总体印象,大多数授课教师的唱歌教学仍然满足于把歌唱会,没有深入地考虑如何指导学生把歌唱好。因此,总体上看,我们区小学唱歌教学的效率还需要提高。 (2)关于小学唱歌教学的主要问题 榆垡协作区组长:于老师,您觉得我区小学唱歌教学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教研员:一节小学音乐课40分钟,然而学生学会歌曲所需要的时间往往不多。在低年级,学会歌曲用时不多主要是因为歌曲曲式结构短小,多为一段体;旋律发展手法集中,多为重复法;词曲结合关系简单,多为一字一音。另外,有些歌曲学生原来就熟悉,也是原因之一。在中、高年级,学会歌曲用时不多主要是由于学生的音乐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学会歌曲,剩余的时间干什么呢?这是小学音乐教师在唱歌教学设计中经常遇到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小学音乐公开课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一是精心设计一个媒体丰富、时间较长的导入;二是将学唱过程分解为练习节奏、学唱旋律、朗读歌词、学唱歌词等环节,同时限制媒体的提供(如:学生初听歌曲范唱时,不让他们看歌片或教材;学生学唱歌曲旋律时,不让他们看歌词等等);三是学生基本学会歌曲以后,组织他们创编形体动作为歌曲伴舞,演奏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等。 唱歌课上的导入,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导出本课将要学唱的歌曲,二是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歌曲教学的导入环节应该精心设计,但是这样的大比例投入有价值吗?在日常教学中可行吗?对于大多数小学音乐教师来说,还是要以音乐常态课的研究为主,要加强音乐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 一般情况下,拥有多种媒体肯定比仅有单一媒体所接受的信息多,有助于音乐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看着歌片(或教材)听歌曲范唱或学唱歌曲,既可以接受视觉信息,也可以接受听觉信息,有助于音乐视听能力的同步发展。我这样讲,并不是反对媒体限制。问题的关键是媒体的限制必须有正确的目的性,如果仅仅出于时间上的考虑,怕学生很快就学会歌曲,就让人无法接受了。 单独针对一个角度看,组织学生创编形体动作为歌曲伴舞,演奏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在音乐成为独立的学科之前,歌舞乐是三位一体的。但是,唱歌课的主要任务是唱歌,不是一般地唱会,而是要力求比过去唱得更好。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基本美(具体地说,歌声的美是歌曲演唱的基本美)和辅助美(如:表情的美、动作的美、道具的美等等)的关系,在唱好歌的基础上追求综合的艺术表现。 我对我区小学唱歌教学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这种概括不一定准确,这些看法也不一定正确,仅供在座的各位老师参考。 (3)关于如何指导学生唱好歌 魏善庄协作区组长:于老师,您认为什么样的小学音乐教师才能指导学生唱好歌呢? 教研员:指导学生唱好歌,既需要一定的歌唱意识,还需要一定的歌唱技能。有些唱歌课上,学生的歌唱基本处于自流状态,如:坐姿东倒西歪,歌唱声嘶力竭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师生缺乏正确的歌唱意识。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确立规范意识,从最基本的歌唱姿势和发声要求做起,不断规范学生的歌唱行为。当然,我们不必要求学生在40分钟内始终保持歌唱状态,但是,必须让他们知道,唱歌首先是一门艺术,而艺术首先要讲究规范和美的表演形态的。 音乐的实践领域是非常丰富的。小学音乐教师中,有的擅长器乐,有的擅长歌唱,还有的擅长舞蹈。无论专长是什么,作为小学音乐教师,都应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了解童声训练的基本常识。就大兴区小学唱歌教学的现状而言,不少小学音乐教师在歌唱方面的学科基础还存在差距,需要提高。 强调规范意识和歌唱训练的同时,不能忽视兴趣与情感。基础教育中的音乐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不是培养音乐家。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音乐兴趣点,要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在保证音乐兴趣的基础上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具体地说,对歌曲的处理缺乏深入的感性体验和正确的理性指导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感受歌曲的艺术情感,自己首先必须能够深入地感受歌曲的艺术情感。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反复地歌唱,在此过程中不断深入到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中,因为只有教师动情了,学生才能受到感染和熏陶。希望大家不要满足于对音乐作品最浅层的认识,要深入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4)关于如何用打击乐器伴奏 德茂协作区组长:于老师,请您谈谈如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研员:这个问题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我想针对大兴区小学唱歌教学中的打击乐器使用情况谈几个问题。 首先,说说歌曲伴奏的形式问题。小学唱歌教学中的歌曲伴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用乐器为演唱伴奏,如:用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等键盘乐器或者用口风琴、口琴、竖笛等学具类乐器为演唱伴奏;二是用教材配套资料提供的伴奏音响为演唱伴奏。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既可以用于歌曲学唱过程中的演唱伴奏,也可以用于歌曲学会之后的演唱伴奏。口风琴、口琴、竖笛等学具类乐器和教材配套资料提供的伴奏音响,主要用于歌曲学会之后的演唱伴奏。 从音乐表现的需要来看,用教材配套资料提供的伴奏音响为演唱伴奏时,不必加入打击乐器,因为作曲家在编配伴奏时已经有所考虑。当然,不是基于音乐表现的需要,而是出于其它考虑的选择另当别论。键盘类乐器和学具类乐器用于歌曲学会之后的演唱伴奏时,可以加入打击乐器,也可以不加入打击乐器。加入打击乐器时,各种打击乐器的数量可以是单件,也可以是多件。那么,是否使用打击乐器,如何确定各种打击乐器的数量呢?问题的关键,是看音乐表现的需要,看教学活动的目标。 其次,说说打击乐器的使用问题。打击乐器在我区小学唱歌教学中的使用比较普遍,条件好的学校,师生使用成套的打击乐器;条件差的学校,音乐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废弃物自制“打击乐器”。我区小学音乐教师组织的打击乐活动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演奏打击乐器的动作不规范,如:将响板置于左手心,用右手拍击;不顾双响筒的音高差异,拿起来就敲等。二是打击乐活动缺乏编配,如:单一声部的齐奏,不顾结构关系和句法特点的简单合奏等。 关于打击乐器的演奏规范,我们曾经请专家对教师进行过培训,但是,缺乏常识的习惯做法势力太大了,收效不高。这个问题应引起我区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视。 关于打击乐编配,结合今天课例,请大家一边唱歌曲《赛船》的旋律,一边拍旋律的节奏。 (全体与会人员边唱旋律边拍手,活动的音响效果如下) 例1(图) 教研员:大家有什么印象? 教师1:歌唱和拍手的节奏相同。 教研员:是的。刚才的活动中,拍手和歌唱的节奏完全一致。如果我们将在场的老师分成3组,第一组用首调唱名唱旋律,第二组用手拍旋律的节奏,第三组用脚踏旋律的节奏。有意义吗? 教师2:没意义。 教研员:为什么? 教师3:所有活动的节奏都一样。 教研员:对!虽然增加了跺脚的声音,色彩更丰富了,但所有声音的节奏都一样,好像3件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在演奏同一旋律,所以,这种活动没有意义。下面,请老师们跟我读节奏,我读一句,大家读一句。 (全体老师模读节奏,节奏谱如下) 例2(图) 教研员:我们用“冬”和“大”两个音节诵读的歌曲《赛船》旋律的节奏,类似于我国戏曲中的锣鼓经。如果将两个不同音节看作两种不同的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就等于有了节奏乐的缩编谱,剩下来的工作只是抄谱而已。现场没有乐器,我们用脚和手来代替。请大家一边演唱《赛船》的旋律,一边在“冬”字上跺脚,“大”字上拍手。 (全体老师边唱旋律边拍手跺脚,活动的音响效果如下) 例3 教研员:大家觉得刚才的音响怎么样? 教师4:丰富多了。 教研员:是的。由于声部数量的增加,音响尤其是节奏活动的音响更加丰富了。刚才我们进行的活动,实际上就是节奏编配的过程。当然,要掌握节奏编配的技能,还需要相关音乐知识的支撑,希望大家不断学习,不断充实。 四、进行有价值教研总结 教研结束后,教研员就教研的准备工作,发言情况以及各协作区的最终问题进行了总结,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认真反思,深入研究。 (一)本次教研活动,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首先,课例的确定以及教研中研究的问题都是来自教师,所有的问题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确定存在的问题,具有真实性、普遍性、也是老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是有利于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欲望,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其次,采用分协作区沙龙式研讨,而后组长集中以问题汇报的问题教研,为教师的教研提供了良好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使教师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本次教研问题具有针对性、普遍性、深入性 由于本次教研围绕主题课例进行,且提前拟出了具体的研究问题,教研的针对性较强,研究问题中,既有认识上的问题,又有操作层面的问题,应该说比较普遍,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而且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切实解决教学中类似的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普遍性。本次教研,涉及到小学唱歌教学的许多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教师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和指导作用,使教师可以通过教研这一渠道拓展学科的知识领域,提高自身业务和专业素质,更好地对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使我区小学唱歌教学的水平和效率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更大提高,深入探究放飞自己的优势,实现质的突破,赢在今天。 【个人简介】 于淑清,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音乐教研员,高级教师。北京市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音乐教育研究会理事。凭着对音乐教学的热爱与追求,曾连续三届被评为北京市骨干教师,大兴区教育系统“四有好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主编《从零开始学口风琴》一书,两次改版全国发行。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市、国家级获奖或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