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王老师:15612697921 吴老师:13910985947

音乐生活报

  

吕思清 每一次演奏《梁祝》都有不同的体验,用《梁祝》来表达每个中国人祝福祖国的感情!

发布日期:2019/10/30 10:03:23    
  

吕思清演绎

魔弓传奇

近日,魔弓传奇Ⅱ”吕思清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在盛京大剧院举行,给辽沈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沈阳这座城市之于吕思清,也有特别的意义,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分享道,我有很多朋友都是沈阳人!多年在国内外演出的他,还对沈阳的城市文化氛围和观众艺术欣赏水平赞叹连连。

我还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书的时候,就跟我的老师一起来过沈阳,当时是参加一个日本小提琴教授在沈阳举办的大师班,场面特别火爆,我还在这随他学了两个星期的小提琴……这是我第二次在盛京大剧院演出了。这里的设施、音效都是国内一流的。在演出的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沈阳听众的热情以及对音乐的热爱。他们对演奏家的欣赏,对作品的理解,都表现出非常高的音乐素养。演出结束后的签售会上,有很多小朋友来到现场,这让吕思清很欣慰,音乐需要传承,需要一代一代的人为它的发展努力。在沈阳,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学习音乐,真是一件特别好的事。

吕思清的小提琴演出是2019沈阳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吕思清说,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文化是重要的标准之一。沈阳举办了一次高品质的艺术盛会,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它会给城市里的人带来一种美好的享受。这个城市也会因音乐、艺术而更加美好。

音乐会上,吕思清演绎了帕格尼尼的《柔美如歌》。他与帕格尼尼有着解不开的缘分,早在他17岁那年,便获得了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人。此外,他还带来了德沃夏克的《G大调小提琴小奏鸣曲》、勃拉姆斯《C小调谐谑曲》、斯文森《浪漫曲》、维尼亚夫斯基《D大调波兰舞曲》,跳动的音符从斯特拉迪瓦里制作于1699年的克莉斯比小姐小提琴上滑出,那美妙动听、激动人心的琴声浸润着所有观众的心灵。每曲结束,音乐厅内总会响起热烈的掌声。

完整版《梁祝》

献礼祖国

 演出下半场,吕思清为乐迷们准备了一份特别的惊喜——他在巡演中首次演奏钢琴伴奏版的完整版《梁祝》。中国小提琴协奏曲巨作《梁祝》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于上海首演,这个作品也成为20世纪华人音乐的经典,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符号

《梁祝》是吕思清最喜欢的小提琴曲之一,他学习《梁祝》的时候是在上世纪80年代,谱子是父亲手抄的,封皮上还写着寄语:重新封订寄思清子用,望你将它演奏出神话般的传奇。吕思清曾先后录制过五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发行量数以百万,在国内外舞台上演奏过近千场,确立了他作为这首中国小提琴协奏曲名作权威诠释者的地位。

演出中,从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到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高超的琴技和丰沛的情感融入,吕思清的演奏震撼全场观众,深情与激愤,细腻与坚决,委婉与铿锵,吕思清对《梁祝》的每一次演绎都是对经典的再度书写。动情的演奏结束,有观众湿了眼眶:伴着小提琴的琴声,仿佛真的有一对美丽的蝴蝶,飞到我的心上。

吕思清在《梁祝》演奏中表现的力量不仅仅是宏大的气魄与视野下封建礼教与自由的冲突,爱情与命运的对抗,小提琴演奏中模拟人声唱腔的滑音处理,让宏大社会背景下的叙事细腻委婉、丝丝入扣,他完美诠释了《梁祝》对爱情的凄婉与哀叹,还有对人性的审视和关怀,这一经典爱情悲剧被他演绎出极致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为演奏《梁祝》最好的中国艺术家之一,在此次巡演中,吕思清首次演奏钢琴伴奏版的完整版《梁祝》,这有着特殊的寓意。“60年前,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诞生,当时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之作,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也想用这首曲子来表达我们每个中国人祝福祖国的感情。吕思清说,自己每一次演奏《梁祝》都有不同的体验,随着阅历的不断丰富,他对这支曲子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并在演奏中不断地追求突破和升华。对艺术家来说,一定要保持一颗非常虔诚的心,并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追求。

打动观众的心

才最重要

 记者:你用小提琴这个西洋乐器来演奏西洋音乐,同时也用它来演奏中国古典音乐,有人说你是用琴声让普通观众领略你的心声,与普通观众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你赞成这种说法吗?

吕思清:心与心的交流是必须的,无论我是从事西洋音乐还是做中国音乐、民族音乐的。我觉得其实这和其他艺术形式都是一样的,你必须要打动观众的心,你表达出来的东西必须很真诚,而且也是你心里所想表达的。我们表现出来的作品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很震撼,也很受感动,而且觉得就应该这样。但是其实这背后我们做了很多很多专业上的工作,包括你所说的每天的练习等等。我练琴的时候从来不让别人听的,因为如果你们听了我们的音乐会后再听我们练琴,有时候会觉得是两码事儿。

因为练琴的时候很枯燥,我们要练很多东西,包括音乐上的东西、技巧上的东西,我们会思考同样的乐句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把它表达到最好,真正表达出作品的内涵,又有我们自己演奏的风格和独特的见解,这是很复杂的程序。但是经过我们的深入研究以后给了观众一个简单的形式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我觉得这个琢磨的过程、推敲的过程、不断思索的过程很有意思。因为你从这个过程中才会发现音乐这么有意思,音乐可以有这么多的变化,你把音乐每变动一下,或者是色彩变换一下或者表现方式变化一下,出现在观众面前的东西又是那么的不一样,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而且能够不断地挖掘它,好像有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感觉,同样的曲子我二十年前、十年前拉,今天拉还可以挖掘出很多东西来,非常有意思。

演奏千遍乐曲

就有千种感触

 记者:你演奏的《月光》、《思乡曲》、《梁祝》等名曲已拉了几千遍甚至上万遍,每次演奏时的心境一样吗?都会有不一样的诠释么?

吕思清:不可能完全一样,有很多一样的东西,但是肯定也会有不一样的东西。拉琴时的情绪对我们来说有好多好多种,这也是音乐的神奇所在。比如在音乐厅里有一千个人听我拉《梁祝》,就有一千个不一样的《梁祝》,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想象的空间也不一样。

《梁祝》诠释的是一个爱情悲剧,已经框得很死了。但是音乐就是这样,在框得这么死的情况下还可以让你有很多想象的空间,你听着梁山伯与祝英台,但每个人在心里想象着不同的版本。《梁祝》是很特殊的作品,我也很喜欢。我和两位作者也很熟,在初学的时候也得到他们很多的真传。

我觉得其实演奏任何作品在不同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因为毕竟我们的这种表现方法是属于二度创作,本身作曲家已经赋予了它生命、感情,在我们的二度创作里也有很多很复杂的东西,包括要有多少成分是忠于原作的,要有多少是我们自己感受的,有多少成分是自己独特演奏风格的。

一个成熟的音乐家,或者要成为一个一流的音乐家,自己演奏风格的形成是最重要的。但是这种风格的形成不是乱来的,不是说我故意要做一个什么东西,让人家觉得我有个性。这跟个性没有关系,而是通过你自己心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对你从事音乐的理解,对演奏的理解,包括综合你的知识和人生经历的一种严密、理智的考虑,然后升华为一种音乐的语言,而这种语言是能够直接打动人的心灵、震撼人的心灵的。

自律、坚持和激情

是成功的基础

 记者:你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那你认为成功的因素最重要的在哪里?

吕思清: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我们争论最多的问题。就像我们在争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有人经常说音乐家到底是才华重要还是刻苦重要?很多人说肯定是才华,没有才华肯定不行。但是想一想,就算你有天底下最高的才能,但是你不练习、不做很好的训练,就成功不了。我觉得自律、坚持和激情其实是最重要的。

因为有才华的人很多,可是也有很多有才华的人没成功,最后都是半途而废。为什么我一开始的时候就说音乐的道路非常漫长、非常曲折、非常艰辛。其实我也喜欢玩,喜欢吃,去看电影、去喝点什么,或者去旅游,可是如果你真去干了这个你有时间练琴吗?你没有时间练琴的话,有些东西是骗不了别人的,也是骗不了自己的,手上的功夫不练就没有了。所以你必须知道,在你的生活当中、在你的事业当中,你优先要去做的事情是什么。这种自律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把握,尤其在你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这个更重要。因为每个人在成功的时候,都会有一些自我满足感,都会有一些自我膨胀,越是在这种时候,越难去把对自己的控制、对自己事业的坚持做得更好。而这恰恰是最成功人士做得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