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会飚高音不代表会唱歌

发布日期:2019/6/17 10:21:06    
  

会飚高音不代表会唱歌


      廖昌永是目前活跃于世界歌剧舞台的杰出的中国歌唱家之一,有“亚洲第一男中音”的美誉,曾师从声乐教育名家周小燕先生。1995年以硕士学位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现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系主任。多年来廖昌永不断荣获国际声乐大奖,曾在一年内连续三次获得国际声乐大赛第一名:1996至1997年间,他分别获得法国第41届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的第一名,让世界乐坛瞩目。 

光脚走进音乐名校

开启音乐之旅

   1968年,廖昌永出生在四川郫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姐弟4人。母亲在家务农,父亲一直在山区工作。7岁那年,总共只陪伴了儿子半年左右的父亲,在一次出差途中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妈妈一个人,带着我们4个孩子,确实过得挺辛苦。”但廖昌永说,“早就习惯了,家家都过得差不多,我们家只是更辛苦一些而已,自己也没有太在意。”   作为一个全球知名的歌唱家,他衣着朴素,简单的衬衣、中式小西装是他被“街拍”时最常见的打扮。当年他走进上海音乐学院时,正下着大雨,他脱下了脚上妈妈给买的新鞋,光着脚走进了这座历史悠久的高等音乐学府。

   多少年来,这个农村娃对唱歌的热爱始终没变。廖昌永告诉笔者,自己当时坚持学习音乐,在家人看来有些“傻”,但全家人都给予了鼓励。看到这个农村娃的坚持,高中班主任也给予了帮助,他把自己的同学——四川省歌舞剧院的周维民老师介绍给廖昌永。这也是爱唱歌的廖昌永第一次正式学习唱歌,还是免费的。   从四川郫县到成都上课,廖昌永要骑一个多小时自行车,上课时间把握不准,周维民从不责骂,廖昌永说:“他每次都把上课的东西准备好了等着我”。每次下课,他从成都骑车回家要花两个小时,天已经漆黑。

   1988年9月,这个身材瘦瘦的四川男孩成为整个成都地区100多名考生中唯一一个考上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

   在上海音乐学院,廖昌永算是一个“另类”——他不识五线谱,不会弹钢琴,只学过一个月乐理,音乐方面最强的“基础”就是唱歌。“我自己也觉得很奇怪,上海音乐学院怎么会招我。”廖昌永告诉笔者,自己当时同时报考了四川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只有上海音乐学院的招考老师选中了他。   直到现在,廖昌永都觉得自己能考上上海音乐学院是一个“奇迹”。大一第一学期,这个四川农村娃的专业课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一,但到了第二学期,他的成绩一跃成为第一名。“一开始只会简谱,然后拼命花时间背、研究,看懂五线谱,再从头开始学钢琴”。

   大一时,因为学业紧张,他甚至有长达两个月的时间没走出过学校大门。1996年和1997年,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年、第二年,廖昌永连续获得多个奖项,这使得他在业内“声名鹊起”。

 只会飚高音

并不一定就会唱歌

   记者:在《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音乐类选秀节目中,不少歌手喜欢展示强悍的高音技巧,在大众心中,也有一种“唱功等于高音”的观念,以及“美声歌唱家都会飚高音”的固有观念,对此你怎么看?

   廖昌永:只会飚高音并不一定就会唱歌。我们练习不是为了把音练得有多高。我们练习技巧是为了让你的声音更加有弹性。我们唱歌要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让自己的嗓子能够有更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而不是一味飙高音。有时候好像有些训练就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声音能飙多高,帕瓦罗蒂能够唱High C,我能够唱High D,你声音唱得再高,没有情感是没有用的。我觉得唱歌不是为了飚高音,而是为了表达情感。技巧不在于音唱得有多高,而在于你在同一个音上,从最弱唱到最强,从最强唱到最弱,声音的力量保持是一样的,这个是最难的,而不是高音。因为高音能唱多高是你的嗓音条件决定的,有些人嗓子声带短、薄,他的会厌是呈卷叶状的,他的高音就容易上去,但是有些人声带比较长,像我这种男中音,非要让我去唱High C,就强人所难了。记得有一次,有人问我,你现在在唱什么,我回答“男中音”。他说,那好好努力啊,十年以后,听你唱“男高音”。我只能一笑了之。为何声部要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就是从人的声带的长短、宽薄、会厌的状态等生理条件决定的,是天生的。

   声音要放在同一个位置,松弛地往前送出去 廖昌永说,唱歌的时候一定要放松,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真正唱出歌来。课堂上,为了让献唱的学生放松下来,廖昌永主动牵着他们,在舞台上来回走动,让学生找到肢体放松的状态,并告诉学生,“人在洗澡时是最放松的,所以唱歌时也最陶醉”,话音未落,整个剧场都爆发出阵阵笑声。

   在歌唱中,能否做到适度的紧张与放松,是演唱者演唱方法正确与否的决定因素,正确的方法会使发声器官的紧张与放松得到自然的控制。我们一般将歌唱分为呼吸调节、吐字发音、情绪控制等环节,这几个环节中“紧张”与“放松”的调节将最终影响到歌唱的质量与效果。

   例如,歌唱的时候,吐字器官始终在不停地紧张与放松,口形要不断地启合,唇齿与喉舌也在不断地交替用力;母音既要尽可能拖长,又要富于艺术表现力,音色统一,声音宽窄适度协调;喉头不断向下挡气、吐字、发声,几乎全身的神经肌肉都在快速地做着紧张和放松的运动。

   嘴唇在吐字时要紧张,在延长母音时,由于要保持字形不变,使其自然地,平稳地流畅而出,所以又要放松。这种放松不是字头吐完后嘴唇便可以乱动松懈,而是在保持原字形的母音形象下的放松。

   吐字清晰,声音嘹亮的艺术效果,要求发声时发声器官要稳定打开,吐字时吐字器官又要灵活,即稳中求变,二者协调统一。这种稳定与灵活之间的协调统一,同样离不开正确调节“紧张”与“放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