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豫 不为世俗所缠,只唱自己的歌 | ||||
发布日期:2019/6/11 10:13:45 | ||||
齐豫 不为世俗所缠,只唱自己的歌齐豫,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轻灵和淳美,天籁般的声音让人过耳不忘,有人评价齐豫的音乐是绿色的,她的声音之纯净,之空灵,那么不曾沾有尘埃的。被广大乐迷誉为华语乐坛的“天籁之音”!跨越民歌与都市流行曲时代,高亢亮丽的声线,超凡脱俗的气质,唯美的演绎,将华语音乐推向一个艺术的巅峰。 记者:《橄榄树》作为你的成名曲,至今依旧是大家传唱的经典。 齐豫:其实我是三毛的小书迷,当我听到这首歌时,我都惊呆了,怎么会有这么好听的中文歌。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这首歌会这么成功,我觉得不管是词还是曲都是独特的,但又是很简单的,比如它的词很简单,连小学生都能明白它的词义,但是当一个80岁的老人看到这个词又会是不一样的体会。至于它的音乐,首先李泰祥老师有很深的西洋乐底子,他写出来的东西貌似很简单,但是我去唱的时候又觉得他并不那么简单,虽然它听起来是很简单的民谣。所以到现在每次唱,我还是会很紧张,担心音唱的不准,李老师说这首歌是浑然天成的,我觉得它是老天爷送给我的礼物。 记者:你一直都很少参加综艺节目的录制,而且你已经不需要用比赛来证明自己了,为什么这次会参加《歌手》的舞台? 齐豫:其实也不是为了证明什么,之前也找过我很多次,一直没有确定来参加。这次他们特别提到有个公益我觉得挺好,通过这个平台发起一个公益,我觉得目前我的生活已经很简单了,就在唱心灵音乐,有空的话,应该做一个回馈,我觉得在我的年纪应该是这样的。再加上《歌手》的这个平台,也有好朋友在里面,我也知道他们的专业度,他们对歌手的尊重也让我很放心。另外,我也很久没有这样比较密集式曝光的唱法,也算是自修一段时间,调整出一些新的音乐。像大家一开始问我怎么可以保持这么好的状态,我也想给大家介绍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对人生很重要的一种态度。自修、自律,在这样的前提下,你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希望唱一些自己觉得正能量的东西,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我觉得音乐很重要的一点是发出自己的声音。 记者:录制节目的时间会很不固定,经常会熬夜到很晚,你有什么保护措施来保证自己的嗓音状态吗? 齐豫:其实要保护嗓子就要少讲话,讲话是比较费嗓子。还有就是不该吃的不该喝的,就先忍住别这时候吃喝,唱完了再说。基本上我觉得一切都还得是身体好,如果身体整体状况是好的,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有些时候还是因为气不足,气不足是怎么造成的呢?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该吃饭的时候不吃饭,所以还是要有规律的作息,气足了状态自然就会不错…… 还有就是唱歌之前不要吃太多,也不要吃油腻的东西,吃一点点就可以。 记者:很多“文艺青年”都是听你的歌、看着三毛的书成长起来的,你在年轻的时候喜欢听什么歌看什么书? 齐豫:我们年轻的时候都听西洋歌曲,还有老上海百乐门的这种歌曲都有,小时候比较常听的就是西洋歌曲。一直到我的大学时代,听弹吉他的西洋的民谣比较多,所以在我大二的时候,突然有一张国语校园民歌专辑出现。我们那时候作为学生,真的觉得很惊艳,因为当时国语歌坛属于要么国外的风格,或者直接唱西洋的歌曲,校园民歌就好像卡在两者中间,特别不一样,所以那个时候突然拿起一把吉他,可以唱出某一些中文歌曲的时候,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本来拿吉他都是唱一些60年代的西洋民谣,突然有一天可以唱余光中的诗,杨弦的曲,一把吉他就可以唱出很多很多的中文歌,就觉得很开心。相比于读书,以前对心理学的书还有点兴趣,但小说我真的没有看,武侠小说基本都没看过,可是三毛的书我那时候就特别喜欢,大概就是在我大一大二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比较喜欢看诗,我觉得诗作浓缩的情绪特别好。 记者:你现在做音乐的状态,和刚出道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不同? 齐豫:现在很多人做音乐,特别希望自己一夜成名,都有这样的心态。但我好像从来没有过特别渴望被人发掘,特别渴望去成功,特别渴望出名的那个阶段。年轻的时候我也试着去,所谓的民谣餐厅或者是酒吧演唱,可我大概做三个月就做不下去了。因为我觉得我在唱歌的时候,下面的人在喝咖啡在吃东西,我就觉得很奇怪,觉得好像那个场合不适合我,所以我也没有办法去做秀,那个时候,我就是很单纯地就出专辑,出唱片,做我喜欢做的东西。 梦中的橄榄树,心中的归宿齐豫曾经是华语流行乐坛中的先驱歌者,曾经演唱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她是乐坛中最早期的校园民谣先驱歌手之一。虽然时光荏苒,岁月变迁,现在的华语乐坛大不如从前,但是她曾经演唱过的那些经典歌曲我们依然还可以去聆听。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一曲《橄榄树》,齐豫唱出了词作者三毛对自己自由奔放流浪生活的怀念,也唱出了那些心中有梦的人的苦苦追寻,而齐豫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一个人? 齐豫的歌声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选唱的歌曲哀而不伤,甚至可以抚平每一颗受伤的心灵,听过以后暖人暖心,让人变得心平气和,不再浮躁,她就是这样的一位灵魂歌者。她的歌声可以敲开你早已紧闭的心门,你会在她的歌声中变得安静下来,从而进入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境当中去,这就是灵魂歌者的演唱魅力。“音乐是有力量的”,她说,“不仅是茶余饭后的娱乐,而且是可以影响他人的”。在听者的耳中,齐豫的声音让人想起海边捡回的贝壳,藏着大海的倾诉和海风的清冷。正如她所唱的那首《橄榄树》,世事茫茫,人生碌碌,却总是对远方充满向往。 民谣,从生活出发民谣也常被称为“校园民谣”,因为很多歌手是从校园中走出的。所讲述的故事,以莘莘学子的校园故事为主,代表了青年人的思考与创作。 1975年,齐豫进入我国台湾大学读人类学专业,在大学期间,她接触到了60至70年代早期的流行音乐。当时爱尔兰、苏格兰和美国有一批弹着吉他唱歌的民谣歌手,他们的音乐对齐豫的影响比较大。而那些民谣都是在说故事,歌词也只是一些简单的词句,也不讲大道理。例如,一首歌只讲一个女孩从天真的小孩子成长为一名女性,再到结婚生子一生的故事。就像三毛的书一样,在故事中读懂生活的寓意。而正是这些简单的词句,平凡的故事,反而让齐豫听了觉得深受触动。她曾经说过,“我觉得民谣就是从生活出发,表达自己的感想。你不一定要学过声乐、乐理或者是古典音乐才能写出来,就是一把吉他,甚至有些人就用想的。我会唱歌,我就想想想,就可以写成一首歌。我觉得那时候强调的是一种精神,让大家意识到我们不要老是唱别人的歌。所以那时候第一张现代民歌出来的时候,我就很少唱以前的西洋民谣,而是一直唱那张专辑里的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每首都学,即使弹的不好,但能把它唱出来,就很开心。” 音乐,因艺术精神而纯净在以前的采访中,齐豫谈到了对音乐行业很失望,齐豫认为,“当年的音乐更纯真些,在艺术上更用力。 80、90年代的音乐制作,一张专辑里有十首歌,特别好听的有5、6首,当然剩下的也绝不是滥竽充数。但对于音乐创作人最基本的智慧财产权的保障都没有,盗版等问题很严重,没有给音乐很好的发展环境,以至于很多音乐人在后来放弃了音乐,我觉得很可惜。现在虽然单曲发行越来越多了,有一阵子一张专辑里也就一首两首可以听,其他的单曲像凑数,我觉得这是态度问题。” 当时在齐豫她们的年代做音乐比较严谨,会要求一个制作人做一张专辑,比较有主题性,让歌手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可是现在就比较商业一些,也可能是因为现在做音乐不能得到很好的回报,大部分都需要做演出以及代言这样一些音乐周边的东西来维持生活,一张专辑也不再是一个制作人或者歌手想法的表现,反而是为了让大家认识你的一个垫脚石。其实商业与艺术并不是对立的。音乐的传播需要商业的运作,有唱片公司的签约与支持,让音乐人可以首先解决生活问题,才能更好地致力于创作,商业的运作可以说是必须的。而艺术性,在齐豫看来更多的是一种对待音乐的态度。创作者对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抱有一个负责任的态度,这是音乐工业里面的一种艺术精神。 “我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也做出了自己可以接受的一些妥协,让大家在能听进去的状态下把唱片发出去,并保持了自己做音乐的心,这样就可以了。有些歌手花了长时间的心血与付出,却鲜有共鸣,可能就是没有缘分,或者时间不到。就像《橄榄树》在1970年初就写好了却等了好几年才被广泛流传,很多东西很微妙,要等一个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