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越早越好 | ||||
发布日期:2019/6/4 16:05:02 | ||||
音乐教育越早越好音乐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利用优秀的音乐作品,包括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歌曲和乐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在学生面前展现出美好的图景,从一个角隅提示社会生活的本质,给学生提供美、丑、善、恶的标准,引起学生的想象、联想和共鸣,提高学生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富于理想和充满激情的,一旦深入脑海,就往往显得深刻和持久,使学生受到教育和增添健康的生活情趣。 人们对于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取决于音乐表象的积累和对音乐艺术形象的情感体验,面对音乐的感知则是前提。听、唱、演奏等音乐实践活动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音乐教育总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着手,启发和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因此,小学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学生在歌唱、欣赏实践中,通过想象、联想来认识音乐所表达的艺术形象,并获得对艺术形象的情感体验,进入音乐所描述的意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这过程中,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情感。 许多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音乐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的革命意志,在学习音乐作品(唱、奏、听)的过程中又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因此,小学音乐教育在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意志。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发声器官、听觉器官得到良好锻炼和发展,同时音乐实践活动还能消除疲劳、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的精神生活绚丽多彩等作用,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早期的音乐教育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表明:儿童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学龄前就已经开始发展了,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及时对儿童进行良好的音乐教育,在陶冶儿童的心灵,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革命的理想和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文/佚名 儿童艺术教育不是“灌输”, 而是“启发”目前儿童艺术教育仍存在很大问题,大部分还是以传授技能技巧为主。其实中小学生学习艺术课,目的不是为了考专业、去掌握一门技能,而是将它作为一个载体,帮助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学习艺术的目的,一个是审美,一个是人文素养培养,再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创新意识。 目前美术材料、技法上虽然有很大的革新,但是很多老师在“教”方面还是带着“灌输性”,一种方法教给孩子,孩子做出来的大同小异,等于无形的压抑了孩子,这不利于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学艺术,不能摒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目前新形式下很重要的事情,一个是美育教育,一个是传统文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指引。 不少老师衡量孩子的标准就是“画得整齐”、“画得像”,不是说这个不重要,但只强调技法层面,则与我们培养孩子艺术修养的初衷大相径庭。 不如把“鼓励孩子表达自我”作为考察的一个依据,我们要相信,当孩子被鼓励去表达,他们就会更有表达的欲望,更有创作的兴趣,技法自然会更加娴熟。 中国老师看重基本功,一些技艺不等个十年八年,都觉得孩子难登大雅之堂,但美国老师喜欢“赶鸭子上架”,在文艺学习上,学习和演出几乎同步进行,让孩子们通过练习、彩排和实际表演的方式来学习,所以,在美国,大部分人的文艺素养都还不错。不妨中美结合,给孩子创造更多公开展示的机会,收获最及时的反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艺术启蒙老师。美学教师蒋勋曾说过这么一个故事:当时,他受邀给一个公司的员工上课,这些员工多从名校毕业,平均年龄三十几岁,工作很辛苦,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在晚上十一点之前回家,其中有一个人,八年了都没有休假。讲完课时,这个人举手提问,说“我女儿现在五岁了,您认为我应该去送她学美术么?”蒋勋是这么回答的:“你可不可以不要关心要学什么,赶紧回家抱抱你的女儿!” 这个答案让我至今印象深刻,因为它点明了艺术教育乃至一切教育的本质——让孩子收获其后的生活的哲学,而显然,一个只关心孩子学什么技艺,却疏于陪伴引导的父母,是不能给孩子真正的教育的。 艺术教育,应该是一个七彩的通道,为人父母,我们陪伴孩子穿越其间,最终抵达孩子内在最通透、最快乐的那片丰饶之地,让他们愿意倾听自己的内心,懂得探索自己的本质,珍惜生活的美,也表达他们对生活的认知。 文/佚名 美育的根在家庭美育是培养人认识美、体验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对帮助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一封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为新时代做好美育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是做好美育工作的三大支柱。当前,我国学校美育改革发展进入加速提质阶段,美育课程建设稳步推进,呈现良好势头。与社会日益崛起的精神文化需求直接联系,以博物馆、美术馆为代表的社会美育也展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但作为美育实施的基本途径,家庭美育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并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倾向。 遵循美育特点做好美育工作,必须重视家庭美育的基础性作用。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由一块璞玉塑造成一座雕塑,在成长的路上需要多方面的合力,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家庭。可以说,美育的根在家庭,家庭是美育的摇篮。家庭美育的特点是润物无声,但影响深远持久。家庭日常的环境、气氛、情感和活动,是孩子认知外在环境的基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自然社会的认知,对文化人文的体察,影响着孩子道德修养的建立,审美观念、价值体系的形成。 遵循美育特点做好家庭美育,必须拓展家庭美育的实施途径。要将自然美作为家庭美育的重要内容。春夏秋冬四季更迭,风霜雨雪阳光,沙丘泥土树木花草,鸟兽虫鱼……丰富的自然环境是最好的家庭美育素材。家长要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在自然玩耍的过程用手用脑用心感受,对人从哪来,如何与万物共存形成丰富独特的感知,这些感知是滋养孩子健康审美意识的丰厚土壤。要在节庆习俗中引导孩子认识社会文化之美。从食物制作,到家庭装饰,再到日常礼仪,传统节日习俗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思想,表达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族群的关系,是在日常家庭生活塑造孩子审美情趣的基础材料,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进行家庭美育。要鼓励孩子在动手劳作中认识美、体味美。孩子动手去操作,不论是多变的还是重复的,粗犷的还是精细的,都会形成身体上的感受,从而传达到大脑中形成认知,这种改造事物的经验会在主观和客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强化他们的信心,萌发进一步的创造。 文/陈佳 家长为什么要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越来越多的家长都愿意让孩子早早的接触艺术教育,主要是家长看来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个人涵养、气质、审美。艺术元素慢慢衍变成孩子未来生活中不可缺乏的一部分,它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受益一生。那么家长为什么要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呢? 锻炼孩子意志力:孩子无论是学习舞蹈、还是音乐等艺术课程,都需要不断的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学习过程中都要十分专注,增加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做事情越来越有意志,有恒心、耐心。 激发孩子的表演天赋:通过专业的艺术学习,让孩子不断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掘孩子表演的天赋,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并且多多与人沟通交往,增强适应社会能力。 锻炼孩子胆量:学习艺术的孩子,还有练胆的好处,因为孩子学习的不断深入,孩子要克服种种困难,让孩子有一种迎难而上,不断突破自我的超凡能力,渐渐的孩子越来越有担当。 解放孩子天性:孩子通过艺术学习,在学习中融入自己的间接认知,慢慢的散发孩子的天性、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提升孩子的气质、规范谈吐,使孩子的天性得到解放。 懂得欣赏,排除嫉妒心理:要让孩子学会欣赏,懂的欣赏的目的是对美好事物和人的理解,技不如人是可以的,但不要嫉妒,不要内心有失落感!培养出孩子健康的心性,宽广的胸怀,不要产生嫉妒性心理,成长后作一个大度、善于理解人的人。 学会寻找不足:在相互学习交流的过程,即使再好的成绩也有不足之处,让孩子知道自己不足之处,知道自己优秀的地方,不足的要改进,不要找借口,优秀的一面要让孩子保持,逐步完善,实现完美,以此教育孩子戒骄戒躁、永无止境的事物规律。 产生自信心:在少儿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对孩子的肯定与鼓励,分享荣誉,会让孩子有一定成就感,成就感的产生,就是自信心产生的开始!自信心,是孩子成长中必须具备的和保持的一种积极的心态! 越来越优秀:学习艺术的孩子,透着一种艺术气息,言谈举止都带有艺术的优雅,因为艺术让孩子变得优秀,让孩子懂得努力保持这种优秀感,并且学习艺术的孩子自己懂得戒骄戒躁、永无止境去努力提升艺术修养。 开阔视野长见识:学习艺术的孩子,有很多机会去表现自己,也会参加许多活动,让孩子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不断的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所以孩子所接受的这些艺术教育和熏陶都会让他终生受益无穷! 文/赵婀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