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最高超的演奏,就是让观众听不到技术!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 “我是少数自己要求 学习小提琴的孩子”

发布日期:2019/5/1 10:07:40    
  


最高超的演奏,就是让观众听不到技术!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 “我是少数自己要求 学习小提琴的孩子”

   “我是少数自己要求学习小提琴的小孩。”吕思清说。他出生在山东青岛一个普通的职工之家,父亲在一家科研单位做文字编辑工作,母亲是一名护士。父母虽不是搞音乐的,但对音乐的热爱超过了很多专业人士。

   吕思清的大哥、二哥都是6岁左右开始学琴,因为没有乐谱,父亲四处找人去借,还不断地给专业人士写信索要,自己则每天在凌晨四五点起床抄谱。吕思清3岁时就学拉小提琴,到了4岁半,他有了一把属于自己的琴。父亲将教前两个儿子积累下来的经验用到了他身上,他也很争气。不久,父亲就跟不上吕思清进步的步伐,开始带着儿子四处拜师学艺。

   为学琴四处奔波的经历一直持续到8岁。1978年,吕思清成为了中央音乐学院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学生。

   3年后,吕思清又被选中赴英国梅纽因音乐学校学习。在别人眼中,他是被命运眷顾的宠儿,但实际上,从事音乐也是一场冒险之旅。很多和他一起走过的“天才少年”都折戟沉沙,只有吕思清成为了少数的幸存者之一。1987年,17岁的他获得了第三十四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的第一名。在此之前,因为严苛的评选条件,这个第一名的位置已经空缺了12年之久。

   19岁那年,吕思清赴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深造,毕业后留美开始了职业演奏家的生涯。艺术行业的竞争特别激烈,好乐团只要有一个空位置腾出,马上就有数百人去报考。与他同时期出国的同学,面对“生存还是艺术”这个问题,很多转了行。“在纽约的艺术之路上,我回头看,只剩下了一把小提琴和我!”吕思清伤感地回忆。

   直到1992年,美国阿斯彭音乐节上,吕思清接连演出了4场,尽情发挥自己的音乐才华,使得美国音乐界知道了一个叫吕思清的中国年轻小提琴家,很多乐团纷纷与他签约。他开始全球巡演,琴声遍布世界著名的演出场所。 

“只有持续不断的练习, 才能让你脱颖而出”

   很多人问过吕思清要想成为杰出的演奏家,天赋和勤奋究竟哪一个更重要?天赋很重要的基础就是勤奋,吕思清认为,在任何行业取得成功的人,前提是必需有天赋、有才能,但是有才能的人很多,为什么最后只有极少数的人能成功?那是因为他自律、勤奋、专注、热爱。相比其他素质,吕思清认为自律最重要,没有自律,你就无法把控自己。无法把控自己,怎么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呢?只要想到不辜负上天赋予你的才能,你就会努力把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在茱莉亚音乐学院时,吕思清的老师是著名的音乐人德罗希·迪蕾。有一次迪蕾问他:“对职业演奏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他回答:“琴拉得好。”迪蕾告诉他说,首先要具备的素质是耐得住寂寞。如今,吕思清对此深有体会。首先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练琴,他说:“一天不练琴自己知道,两天不练琴行家知道,三天不练琴听众知道。”除了练琴,还要在全世界演出,一年有半年以上和家人分开。但吕思清随遇而安,享受旅程。他说自己乐观的个性是音乐赋予的:“文字不能抵达之处,音乐可以触及,它富有无穷的想象力和感染力。在音乐世界里,你的情感、你对生活的领悟很丰富,它能带你体验那些美好的东西。而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体验。” 

  吕思清说,科学家曾到柏林音乐学院调查,发现成绩一般的学生在校平均练习时间是6000小时,成绩优秀的学生练习时间是8000小时,而成绩优异的学生练习时间则超过了1万小时。这被称为1万小时定律。“熟能生巧、技高人胆大”,吕思清的经验之谈是,只有持续不断的练习,才能让你脱颖而出,达到最高水准。   “小提琴演奏是有技术的”,但吕思清说:“一是要打好正确的基础;二是最高超演奏,就是让听众听不到有技术!” 音乐是很漫长的道路 而且永无止境

   记者:8岁的时候你被音乐学院破格录取,11岁被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曼奴轩爵士选到英国的音乐学院学习,那么小就离开家乡,有没有觉得苦觉得累?

   吕思清:确实学琴就是挺苦的,学音乐是挺漫长、挺苦的一条路,但是其实也充满乐趣,你必须有很好的心态,有一个要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因为你要走的路很漫长,很艰辛。但是我经常觉得自己的血液里可能有一种像吉普赛人那种到处流浪的感觉。比如我8岁到北京,11岁到英国都没有觉得特别陌生,我觉得很快就能适应那个新鲜的环境,而且一切这些新的东西,包括新的环境、历史、传统、文化都对我很有吸引力,所以我觉得我的人生好像生来就像要四海为家,到处演出、传播音乐。

   记者:据说你是从4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拉小提琴,那么小的孩子拿琴都够不大着,那如何掌握这个技巧和内涵呢?

   吕思清:那时候肯定不行,所以我说学音乐是很漫长的道路,而且是永无止境的道路。我们经常说“拉到老、学到老”其实一点也不夸张,初学的时候只是掌握最基本的东西,每前进一步、每提升一点儿都要去掌握这个阶段所有的技术和曲目,每提升一步又要掌握新的技术和曲目。对音乐的理解和演奏风格的形成是要经过很长的过程才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准。即使你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准我觉得也还是要不断地去让你的艺术境界提升,要不断地去努力、去坚持,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挺艰辛的过程,但是我又觉得充满乐趣,而且能给予你的心灵包括你的生活很多享受和乐趣。

   记者:你说过每天有一件事情是雷打不动的,就是要练琴,小时候可能事情少练的时间都能保证,但是现在呢?特别忙或者演出非常多的时候还能保证吗? 

  吕思清:我觉得练琴的时间不是很硬性的东西,其实要看你怎么样解释这个练习。我们在当学生的时候,有时候一天练6到8个小时,但是随着对音乐的领悟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懂得从音乐中要得到什么、给予听众什么、要抒发什么、要怎么去表现的时候,其实很多生活中看似很平常的事情,或者你看似没有动手的时候也是练习的时间。包括看到一些雕塑,或者到欧洲很多国家看到一些绘画,或者看到其他类型的表演,然后这时候我心里在思考,它如何和我的音乐去结合,这其实也是练习,它已经超出了动手这么一个最基本的练习了。

   音乐源于生活,生活给予我们很多东西,生活又包罗万象,很多文化和艺术的门类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但是它又有很多自己独特的东西,非常深刻的,也能打动你的心灵的东西,我觉得你可以很好地吸收这些东西,把它化为你的音乐语言,最后通过乐器把它表达出来。 音乐的普及程度 才真正代表国家的音乐水平 

   记者:作为一个很著名的音乐家,作为中国的著名小提琴演奏艺术家,还担负着社会的责任,那就是要把中国音乐家的风采展现给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观众,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艺术和艺术家。在这方面,你是怎么做的?

   吕思清:这几年优秀的中国音乐家很多,但是我觉得一个国家的音乐或者是文化水平最重要的在于它的普及程度,这是一种素质的体现。包括音乐教育在专业院校和普通学校里的普及程度、水准,乐团、学院的水平,作曲的水平,音乐市场的运作水平,综合起来才能体现中国的音乐水平。在每一代都有一些领军人物或者说是先行者,我希望这样的人能越来越多,而且最重要的是除了把自己的事业做好以外,更多想想自己可以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点什么,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大家都能这么想、都去做一点事情的话,对于提升中国音乐的水平会起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