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郭淑珍 歌唱的心理影响声乐的发展, 因材施教必不可少!

发布日期:2019/5/1 9:53:42    
  


郭淑珍 歌唱的心理影响声乐的发展, 因材施教必不可少!

   她是黄河咆哮声中疾呼控诉的怨女,也是柴科夫斯基笔下纯情又坚韧的塔吉亚娜;她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夜莺”,也是学生眼中最“操心”也最“痴心”的引航者;她为中国的声乐事业奉献了一生……如今的她还依然坚持在路上。她是郭淑珍,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终身教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今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我和我的祖国》让无数人为之动容。这首歌由郭淑珍、李光羲、胡松华、刘秉义、于淑珍、杨洪基、德德玛、关牧村等老艺术家合唱。92岁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郭淑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教育是根植于

内心深处的爱

   记者:前不久您做客了“胡同里的百家讲坛”,感受如何?

   郭淑珍:我就是从胡同里走出来的一个普通人,只是对歌唱有着异乎寻常的喜爱,正是因为国家对我的培养,才有了今天的一些成绩。能去参加“胡同里的百家讲坛”与大家交流,我感到特别高兴。

   记者: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听说您对选学生的声音有严格的条件,可以谈谈您的选拔条件吗?

   郭淑珍:声音就像皮肤一样,有的人天生就光滑、漂亮。但是光听还不行,选拔的时候会有医生专门对学生的声带、喉腔、胸腔等进行检查,声带受损那就不行,有的人声带很宽、很长,但是喉腔很小,发展也会受限。我们还会通过一定检测去辨别学生适合的声部。

   记者:您认为什么样的学生最后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歌唱家呢?

   郭淑珍:除了先天的声带条件,文化教养、恒心和对音乐的热爱也非常重要,学声乐、学乐器都得非常耐得住寂寞,过年过节也不能休息。三天不练,邻居都能听出来声音不一样了。

   记者:您认为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大吗?

   郭淑珍:我的父母虽都不识字,但并不像那时候封建社会里的人,用落后观念束缚教育孩子。相反,他们给了我一个自由自在的成长环境。我非常感激观念开明的父母,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我从小性格开朗、灵动,学音乐的人思维要开放,不能守旧、古板,打小的这种性格对我之后在音乐道路上帮助极大。

   记者: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的对您的评价是非常严格,您对此怎么看?

   郭淑珍:如果一个学生到下课了还没唱对,我让他走了,他就觉得自己遇到了大问题,慢慢就没有了信心。我要想尽一切办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唱对了,给他一个信心,让他知道多大的问题最后都能克服,都能做到。

   记者:对那些出国学习和演出的学生们,在学习上有什么建议? 

  郭淑珍:我在出国学习和演出实践中,使我掌握从莫扎特到德·法雅,从欧洲各国到拉丁美洲各国,从短小朴素的民歌到大型复杂歌剧等各种曲目的丰富知识,通过这些演唱逐渐丰富了我的学习方法也使我形成了我自己的演唱风格。但是这些成就还是初步的,如果要想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必须继续进行勤苦地学习和锻炼。

   记者:您的经典作品非常多,尤其《黄河怨》如泣如诉、撕心裂肺、感染众人,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您演唱这首歌时有什么秘诀吗?

   郭淑珍:记得当时在准备阶段时我遇到了纠结的问题。当时,我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歌曲中的情感才是最好的。我去翻了以前歌曲创作时的资料,了解过去的创作环境以及冼星海提出的要求。又反复地观看电影,思索着如何唱出来,整整三天三夜没有睡觉。

   记者:在唱歌时,呼吸问题总是困扰大家的一个大难题,您是如何解决的?

   郭淑珍:能在歌唱时那样地自如、深情,集中于艺术的表现,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基本掌握了正确的控制呼吸的方法。但是根据我的经验来看,是不能把呼吸仅仅看成是换气的问题,而是应该把呼吸与感情的表现相结合,甚至作为表现的一方面来加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歌唱中不把呼吸当作是艺术创造以外的一种负担了。 

 郭淑珍告诉你声乐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声乐的讲解

   郭淑珍说:“声乐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件乐器,唱歌的过程就是使用乐器的过程。学习声乐不要完全沉在理论中,要跟实践相结合。我过去出国学习是为了借鉴西洋的发声法,学习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唱好我们自己的作品。”对于歌唱的目的,她说:“唱歌主要是为了表达一个感情,学习技巧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感情。演唱作品一定要感动人。歌曲是什么内容就要根据内容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唱,来表达给观众听。歌唱传达的是一种文化,要想传达文化你的吐字就要有表现力。要在作曲家的基础上更深地把内涵挖掘出来,这就是二度创作。一定要选择有表现力的地方,把内涵表达出来。舞台上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没有小作品,是唱的人把作品给唱小了。唱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感情,靠的是对歌曲的了解。音乐上我们老说要有灵感,灵感实际上靠的是长期的积累,偶然得之。”

   二、声部问题

   郭淑珍认为声乐教学是一门科学,声乐教师要因材施教,不能单凭主观意愿。以往的教学,教师们习惯于以自己的听觉判断从事教学,其中突出体现在对学生的声部判断上。声部判断传统依据有三个方面,一是音域,二是音色,三是换声区。这是科学的,但是实际上许多学生在接受正确的演唱方法之前,无意中可能已经接受了错误的方法,以致掩盖了本身的自然条件,这样就容易造成声部判断的失误。如果声部判断失误,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进步,很可能将断送演唱者的艺术生命。许多事例已经证明了郭淑珍理论的正确性,一个在声乐界众所周知的事情,就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邓韵由女高音改唱女中音,当时邓韵的演唱事业正是蒸蒸日上的时期,但却患上歌唱家最致命的职业病——声带双侧小结,几乎丧失了歌唱能力。后来她找到郭淑珍学习,郭淑珍纠正其为女中音,并按照女中音的方法训练,使邓韵重新获得了歌唱生命,在歌坛大放异彩。可见声部的确定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教师应该像郭淑珍教导的那样:“声乐教师需要研究教学对象的不同的生理状况,还要了解他的心理素质和特点,从而更好地去挖掘他、培养他和发展他。”

   三、歌唱的心理问题

   郭淑珍认为,歌唱的心理影响着声乐的发展。在学生学习的前期一定不要讲得太复杂,比如呼吸怎么讲,告诉他正常的呼吸就行了。前期一定要强调协调、自然。声乐中最怕的就是僵。不要把注意力老是放在解决难点上,而是要发展他对的地方,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模仿,要给学生灌输好的观念,所以老师也要多听多看,要睁大眼睛看世界,这样,看得多、听得多,见识就广,解决问题的手段就多了。

   四、唱歌的秘诀,要有“歌唱性”,关键要咬字“连贯”!

   ​①换音不换字

   演唱中,要保证字(韵母)的连贯。因此,“一字对多音”的情况,我们应该将韵母演唱,不唱出多个韵母叠唱的状态,以避免造成行腔的“断”。

   ②换字不换嗓

   咬字,是用牙的力量来带动的,因此在歌唱中一定要把握“韵母(元音)在牙的力量带动下”来换字,否则,字的状态容易落进喉,形成喉音,以及抖嗓子的状态。

   ③最科学的歌唱是“说着唱”

   伟大的歌唱家卡鲁索曾说过:“说话和唱歌的功能是相同的,是产生同一个生理机能,因此它们是同一发声现象。”我们在歌唱中,应该充分借助说话的状态来歌唱,以语言的咬字、吐字状态,来形成歌唱的连贯和行腔。

   在歌唱气息方面,尤其是初学者,在演唱时出现气息不稳、气息过浅、气息短促或是漏气等现象。而在把歌词大声朗读之后,可以体会到朗读过程中自然的呼吸状态,进而帮助歌唱中获得气息的稳定和自然。

   在歌唱语言方面,歌唱艺术本身就是语言和音乐的结合,清晰准确的吐字咬字可以让听众充分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使演唱富有感染力,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

   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说过:“吐字不清的歌唱者,不可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只有漂亮的嗓音弥补不了其他的缺憾。”由此可见,吐字归音在歌唱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