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张维良 国乐演奏,与时俱进必不可少! 寻找中国民乐的国际听觉,是我辈责任

发布日期:2019/4/23 15:46:41    
  

张维良 国乐演奏,与时俱进必不可少!

寻找中国民乐的国际听觉,是我辈责任


   张维良,笛子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教授。张维良自幼喜爱音乐,八岁开始学笛。曾跟随冯子存、赵松庭等名家学笛。早年他改编的古曲《秋江夜泊》、《梅花三弄》等早已成为经典而广泛流传。 

用国际语言传递东方之声

把竹笛事业传递到全世界

   张维良是最早发起并实践“新民乐”的音乐家之一,不仅引进西方元素到民乐中,还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笛箫独奏曲和协奏曲。张维良曾说:“从事国乐演出没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没有与时代和社会发展同步的话,是会被时代淘汰的。总是一首《二泉映月》拉到底是没用的。必须寻找发展和前进的出路。”除此之外,张维良对于竹笛教育的发展也有想法:“要将竹笛教育培训机制扩大化,让学生从学习方法、学习方式方面均得到受益。”张维良表示:“笛子很小,世界很大,要用国际语言传递东方华夏之声,把竹笛事业传递到全世界。”

   记者:作为一个笛子演奏家,您对于听觉有特别的见解和要求吗?

   张维良:我觉得现在要尽可能地使用各种形式,通过创作来寻找到中国乐器的新的表现力,让它确实从听觉上让老百姓听的舒服,要完全客观地表现这个民族的音乐,就不能带有感情色彩。我们现在观众去听《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听的是什么?带有情感的、来怀旧的。如果我们职业音乐就仅停留在那过瘾,然后来怀旧来的,那我们太悲惨了!我们应该担当起来的是去推动它、去发展它,甚至说去融入国际,寻找中国民乐的国际听觉。国际听觉并不是以西方为主导,是世界的都可以融进去。

   记者:其实咱们的音乐融入到世界也是很早的吧?

   张维良:没错。你比如说《春江花月夜》、《花好月圆》、《步步高》等,这一类的基本上是齐奏。那是江南丝竹、潮州音乐的方式来演奏,这是民间和传统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今天,如果仅仅只有这样一种形式,拿到国际上去,那么我们只能说是:“地球上还有这样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从史学的角度,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东方,我觉得有意义。”但我觉得,今天当代音乐的创作,应该从中汲取其他的特色。中国人的音乐中的拐弯、装饰,甚至音色的特别之处。再通过作曲家的编创,采用这些元素成为当代人们听觉能接受的音乐。

   另外,我们不要一提起西方像触电一样,西方这两三百年,伴随着工业革命,通过乐器制造,形成了西洋管弦乐队为格局的一个发展路数。所以它的音响是追求协和的,从它古典的室内乐开始,它就必须协和。 

我现在做的是“走出去”

因为我的血液里都是传统

   记者:您对中西乐器的发展历史也很有研究吗?

   张维良:正是因为有所研究并且做了科学的中西乐器对比,所以认识到研究“他”文化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性。这种探索是不可估量的,这种对“他”文化的探索将会使你也进入“他”文化中。而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中国文化会因为关注研究“他”文化而变得很强大,甚至是真正的强盛。当然它的难点在于你先要吃透中国传统文化。

   那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我们搞民乐的,就是来自传统。但到了今天,我们进入传统很难,走出传统更难。我现在做的是“走出去”,因为我的血液里都是传统。因为你的音色,你的乐器构制,你出来整个音乐情感和你的语言,人家一听根本不是西方的。但是他们喜欢听实实在在来自东方的音乐,那我们就成功了!所以,我们不能用狭隘的思维去思考,那样的话,我们中国器乐是没有未来的,没有出路的。

   记者:中国民族乐器的出路在哪儿?

   张维良:我们从事的是民乐演奏,应该有新的训练要求了,就是要“标准化”。有了标准再让你自由在里头玩你的中国音乐。什么叫标准?比如音准,你既然三个人在一起演奏那就要准。因为它会形成一个合力、和声。首先律学、声学方面,你要有基本原理去指导的训练。还有节奏和音色的考究,音色不考究各种音色奇奇怪怪的。因为我们的乐器基本上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和科学的改造过、进步过。所以我们的乐器实际上是十分的落后。那么在这种前提下,我们的演奏员就更艰难了。乐队要“标准化”训练,作品要适合你中国乐器演奏的。经过我们五六年的实践,效果是很明显的。

   那我们怎么传播我们中国的文化呢?我认为我们如果要通过音乐的语言让国际上都能听得懂,那我们的音乐就要“说”国际“语言”。那么什么叫音乐国际的“语言”?就是我们的演奏的手法和办法,包括编创都应该有这个理念思维去思考,我们就不再狭隘了,我们的音乐就是一个强大包容自信的一种呈现。 

张维良与

笛子独奏曲《南韵》

   张维良曾跟随冯子存、赵松庭、王铁锤等名家学笛。早年他改编的古曲《秋江夜泊》、《梅花三弄》等早已成为经典而广泛流传。1986年他灌制了中国第一张激光唱片《箫的世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他担任大型团体表演《自然》配乐的作曲、配器以及整个开幕式全部文艺演出的箫笛演奏。张维良是最早发起并实践“新民乐”的音乐家之一,不仅引进西方元素到民乐中,还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笛箫独奏曲和协奏曲。

   《南韵》则是张维良1988年创作的笛子独奏曲,此曲凭借优美的旋律一举获得全国第六届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三等奖。全曲采用低音笛大G调演奏,曲子以平静而优美旋律陶醉心灵,让人欣赏之后回味无穷。

   全曲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抒情部分。表达了创作者对南国锦秀山河景象的赞美之情。寥寥几条旋律线条就在听众心里勾勒出了南国美景的轮廓,同时也体现了南国春夏秋冬四季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此外第一部分还潜意识地勾起创作者自己青年时和幻想古人对南国之乡的眷恋和向往之情,给人留下了无垠遐想无限空间,意味深长。   第二部分,快板部分。采用了笛子当中比较难的循环呼吸演奏。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积极而向往的态度,不管生活有多难都要迎难而上,不是逃避,要主动积极面对生活克服一切困难。给人以无限的动力与震撼,更是一种听觉上的冲击与鼓舞。

   第三部分。返回第一部分的速度,对于前面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强调和再次渲染。细细品味之后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