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吕思清 天赋只是一个开始 绝不能愧对自己的才华

发布日期:2019/4/16 15:10:14    
  

吕思清 天赋只是一个开始

绝不能愧对自己的才华


   4岁开始学小提琴,8岁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11岁被选入英国梅纽因音乐学校,19岁又赴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深造。随后,年纪轻轻就凭借自身实力,跻身世界一流小提琴演奏家之列。如今,依然活跃在国内、国际的古典乐坛上。这就是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

   吕思清,旅美小提琴家。第一位夺得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项之一——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的东方人。

   1969年生于山东青岛,从小学习小提琴,1987年,获得第三十四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的第一名。1990年,转入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1992年,美国阿斯彭音乐节上,接连演出了4场。2002年6月,被授予美国新泽西州“杰出亚裔艺术成就奖”。 

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

被誉为“东方的帕格尼尼”

   1969年,吕思清出生于青岛一个热爱音乐的家庭,他也是为数不多主动要求学琴的孩子。

   “我应该是在妈妈肚子里就接触音乐了,因为我父母非常喜欢音乐,我两个哥哥都学过音乐,”吕思清说,“2岁的时候,我会在吃饭时一边哼小提琴曲调,一边把筷子当作小提琴比划着,到四岁半开始学小提琴。

   吕思清的父亲在一家科研单位做文字编辑工作,母亲是一名护士。父母虽不是搞音乐的,但对音乐的热爱超过了很多专业人士。他的大哥、二哥都是6岁左右开始学琴,因为没有乐谱,父亲四处找人去借,还不断地给专业人士写信索要,自己则每天在凌晨四五点起床抄谱。吕思清3岁时就学拉小提琴,到了4岁半,他有了一把属于自己的琴。父亲将教前两个儿子积累下来的经验用到了他身上,他也很争气。当周围孩子都在沉迷于各种游戏玩耍时,吕思清便一人呆在家里,一遍又一遍拉着小提琴,有时他也羡慕别的孩子,但只要拉动琴弦,他就自动屏蔽外界一切。这个习惯被保留至今,每天他依旧会坚持练三到五个小时的小提琴。

   不久,父亲就跟不上吕思清进步的步伐,开始带着儿子四处拜师学艺。后来,在上海音乐学院一位老师的建议下,吕思清的父亲带着吕思清一路北上,找到了中国音乐界元老、时任中央歌剧院书记的李凌,听完吕思清的演奏后,李凌称赞不已,认为他是个难得可贵的人才,于是又叫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几位负责人,一同听他拉琴。最终,1978年,他成为了中央音乐学院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学生,从此走上了专业音乐之路。

   3年后,吕思清又被选中赴英国梅纽因音乐学校学习。这里是全世界有音乐才华的年轻人的聚集地,吕思清所在的班级有47名学生,只有七八名是中国人。陌生的环境带给他的首先是物质上的冲击,中央音乐学院里只有食堂才有一台电视,并且平时都被上锁,而在梅纽因学校里,电视随处可见。此外还有文化的差异,对一个人全面素质的要求和培养都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87年,17岁的吕思清前往意大利参加第34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作为国际四大小提琴比赛之一,现场自然高手云集,所有人共同目标是——夺取已经空缺了12年的金奖。

   谁也没想到经过3轮激烈角逐后,最终的获得者是当时并不起眼的吕思清。他是第一位获得此奖项的东方人,西方媒体一片惊叹声,将他称为“东方的帕格尼尼”。但在古典音乐尚未普及的国内,人们反应平平,吕思清的父母是从收音机里得知了这个消息。

   荣誉易让人沉醉,多少天才折戟于此。但吕思清并未停止脚步,两年后,他选择赴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读书,师从有“小提琴教母”之称的德罗希·迪蕾。刚到学校时,吕思清感到有些受挫,“这个(同学)是什么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名,那个是西贝柳斯第一名,这个又是什么帕格尼尼,全是第一名,所以你这个根本就不是什么了,一切就是等于说从零开始”。

   但好在迪蕾老师教导有方,“她经常启发我,很多时候你先不要受到作曲家或者是风格的约束,当然你是要在这个风格范围内,但更多的是去思考你要表达什么,你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要给人留下一种什么样的印象。”

   这种个性的发挥、自信的展现对吕思清而言,受益匪浅。他还试图去了解以往在中国并不熟悉的百老汇歌剧、芭蕾舞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看似与古典音乐无关,但思维视野的开阔性、文化的碰撞让吕思清的音乐体验如同交响乐一般日益丰富。

   从茱莉亚音乐学院毕业后,吕思清开始了职业演奏家的生涯。艺术行业的竞争特别激烈,好乐团只要有一个空位置腾出,马上就有数百人去报考。与他同时期出国的同学,面对“生存还是艺术”这个问题,很多转了行。“在纽约的艺术之路上,我回头看,只剩下了一把小提琴和我!”吕思清伤感地回忆。

   直到1992年,美国阿斯彭音乐节上,吕思清接连演出了4场,尽情发挥自己的音乐才华,使得美国音乐界知道了一个叫吕思清的中国年轻小提琴家,很多乐团纷纷与他签约。他开始全球巡演,琴声遍布世界著名的演出场所。 

“天赋只是一个开始” 

只有最努力、最自律的人才

   在别人眼中,吕思清是被命运眷顾的宠儿,但很多和他一起走过的“天才少年”都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只有吕思清成为了少数的“幸存者”之一。“天赋是上天赐予的礼物,但天赋只是一个开始,要成功就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并且要专注、自律,要有情感的投入,这样得到的回报也是百分之百的”,吕思清说,“所有行业中最成功的人,一定是最努力、最自律的人。没有专注的投入,即使有天赋也不可能成功。”

   记者:除了勤学苦练,还有哪些方式可以让天赋得以长久延续?

   吕思清:很简单,专注、自律、激情,这也不仅是搞音乐的专利,所有成功的人,处在金字塔尖的精英都需要这些特质,天分只是开始。不要愧对自己的才华,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要对自己有要求。但学音乐不一定要成家,我们提倡音乐是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它可以让你能用更多彩的眼光去看这丰富世界,像爱因斯坦小提琴拉得多好,相对论和他的音乐都有关系的,他的音乐启迪了他科学方面的灵感。

   记者:如何培养孩子们对古典艺术的兴趣?

   吕思清:艺术对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和情商都很重要。在音乐天赋培养方面,小孩子应该得到全面的培养。音乐能开发智力,平衡左右脑的发展,还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很多杰出人士都学过音乐或者特别喜欢音乐,最有名的就是爱因斯坦。我们经常说音乐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扇窗户,文字穷尽之处音乐才开始。通过学习音乐能够更好地把孩子的想象力打开,让他知道一切皆有可能,不要固守于陈旧的规矩和准则。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4000万以上的琴童,虽然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成为专业音乐工作者,但对每个人而言,通过学习音乐,把音乐和生活、音乐和文学、音乐和其他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生活的层次得到升华,这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你练琴有什么诀窍吗?勤奋练习是让天赋的火花得以长久的必备条件吗?

   吕思清:音乐最有魅力的是你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回馈。音乐的思想和情感是取之不尽的,勤奋练习,你才能找到探索的道路。练琴就像修行,一个是技术层面,一个是内心和思想层面,技术练习类似运动员训练,荒废训练,再高的天赋也会泯然众人,不训练同样也出不了成绩。而思想和内心层面的练习,则是提升自己对音乐情感内涵的觉悟,要研究乐谱,要看绘画、雕塑、文学,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的音乐更有内涵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