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8943万元!全世界最贵的小提琴 是否真的卓尔不群?

发布日期:2019/3/5 13:37:06    
  

8943万元!全世界最贵的小提琴

是否真的卓尔不群?

 

 

 

    一把名贵的小提琴对于演奏家来说,就如同一把宝剑对于一个侠客的意义。近年来,在国内外举行的各大音乐会上,音乐家使用古董名琴已经不足为奇了。在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上,18位年轻的半决赛选手中,就有7位使用了动辄几百万美金一把的古董名琴,这着实让人好奇:这些名琴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

  在J·米德·福克纳1895年的小说《失落的斯特拉迪瓦里》中,一位学生偶然发现了一把拥有神秘力量的传奇小提琴。这听起来像是一部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惊悚小说,但福克纳赋予给18世纪意大利琴匠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小提琴的神秘力量也如实反映了斯氏琴在当今小提琴名家中的声望。

  出自意大利名师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之手的古董小提琴,曾创下一把琴1000万英镑(约合8943万元人民币)的拍卖纪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收藏家也越来越关注名琴。2015年,价值7000万元人民币的顶级斯特拉迪瓦里名琴“杜庞将军·格鲁米奥”就被一位中国收藏家收入囊中。这把旷世名琴由花纹绚丽的枫木制成,工艺精美绝伦,音色华丽非凡。

  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以这样的天价保持着自己在弦乐器界的至尊地位。然而,斯氏琴是否确实卓尔不群呢?

  古新提琴之争

  小提琴爱好者们可能还记得,几年前法国皮埃尔与玛丽·居里大学声学专家克洛迪娅·弗里茨带领团队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显示,被蒙住眼睛的职业小提琴家并不能分清一把“意大利古董”(他们测试了斯特拉迪瓦里琴与瓜奈利琴)与新小提琴的区别。在17位演奏者中,有7位表示他们分不清,7位给出了错误的答案。只有3人答对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说,在新小提琴和意大利古董琴之间没有发现任何差异。” 弗里茨解释道。

  可以想象,两年前克劳迪亚发表的“挑战常识”的实验结果招致了多大的反弹。在这位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声学研究员的个人页面上,除了大量罗列的相关新闻报道,就是他们对各种批评的回应——从实验方法到样本数量,不一而足。小提琴家艾尔·卡利斯也明确表示这次研究中在酒店房间试琴的方法很不合适,小提琴应该在音乐厅里演奏,这种比较就像是在停车场中比较福特和法拉利一样。

  最近,弗里茨和她的团队发表了一项新的后续研究。这一次,他们侧重于研究听众是如何感受新旧乐器的差异的。

  “我们花了一年时间来准备实验,另外一年时间来处理分析数据、写文章。” 克劳迪亚接受采访时候表示,“因为两年前那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决定设计一个新的实验来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向前再进一步。实验其实比之前发表的那篇文章更大,接下来可能还有两篇论文的内容:一篇是听众对小提琴的评价,另一篇则集中在感性评价和声学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上。”

  团队在法国巴黎和美国纽约市各找一座音乐厅开展实验,让专业乐手分别用斯氏小提琴和现代制作的小提琴演奏,演奏方式有独奏,也有用交响乐团伴奏。乐手演奏小提琴时戴着类似焊工护目镜的装置,所以他们不知道自己拿的是古董琴还是现代琴。研究人员让包括小提琴演奏者、制琴师、作曲家、音乐评论员在内的专业听众在听过演奏后评价每把琴的声音传播效果并选出哪把琴的音色更悦耳,结果发现,听众普遍认为现代琴的声音传播效果更好,音色更优美,而听众事前并不知道乐手演奏的是哪种琴。

  弗里茨表示,古董琴作为艺术品的价值不可否认,拍卖出高价也理所应当,就好像人们即使肉眼分辨不出毕加索画作真迹与仿制品的区别,也还是愿意花大价钱买真迹。但是,弗里茨说,她的研究结果令现代的小提琴制作者及演奏者得到“解脱”,让他们知道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大师之作虽然价值连城,但并没有好到无法逾越。

  感知心理的力量

  正如研究人员在之前的研究中所写到的那样,“小提琴家最看重的是什么?”是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音乐家与乐器的关系远远超过可测量的声学特征,他们能与乐器建立起非常深厚的个人纽带。这有一个令人痛心的例子,2010年,“神童”琴手金敏珍的斯氏琴被盗,她不仅暂时停止了演奏,之后还陷入了抑郁之中。

  一位美籍法裔小提琴家曾参与了弗里茨的早期盲测,他也表示让琴手演奏一把陌生的琴,然后据此评估琴声好坏可能并不合理。“音乐家通常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让古琴表现出它的声音魅力,”他说。“一把伟大的意大利古琴的琴音会越拉越好,这和许多现代琴不一样。”他自己使用的就是一把古琴。他在参加测试时用自己的琴演奏,他(以及其他人)都觉得它听起来比其它琴要好。但是,他补充说,“当然,这是不公平的,因为我已经用它演奏了25年,对它非常了解。”

  青年小提琴家王霄也曾用借自全球最顶尖的古董名琴鉴定和修复专家之一弗罗里昂·李奥赫多工作室的斯特拉迪瓦里琴演奏过,他说:“我刚拿到这把琴的时候,它好像还不是特别喜欢我,我得顺着它的脾气与它相处。但是你能感受到,好的琴真的是有灵魂的。”据王霄所述,他对这把琴呵护备至,去外地参加比赛还特地在琴盒外面加了耐热、防潮、抗摔的保护套。“我到哪儿都琴不离身,晚上睡觉都恨不得抱着睡。”

  意大利小提琴家安德烈·奥比索也曾演奏过来自瓜内里家族的古董小提琴,他说自己此前拉过多把斯特拉迪瓦里,最后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现在这把瓜内里。“好的琴非常敏感,甚至能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可以紧随我的想法和意图。”

  虽然盲测揭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偏好结果,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它更为准确。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偏见在某些场合下是不受欢迎的——比如试听,但如果音乐家认为自己的乐器听起来更好,那么他们就有可能演奏出更好的乐曲。而且小提琴家们不是闭眼演奏,听众也不是闭眼倾听。如果人们认为斯氏琴声音更好听,声学科学也不需要破坏这种幻想。众所周知,这种心理作用会影响人们的感知:给你一杯红酒,并告诉你它是陈酿,你可能就会觉得它更香醇了。谁会拒绝这样的偏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