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老百姓看得懂的歌剧,才是喜闻乐见的歌剧!

发布日期:2018/12/11 13:31:22    
  

老百姓看得懂的歌剧,才是喜闻乐见的歌剧!

 

 

  廖昌永,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曾与多明戈、洛林·马泽尔、米歇尔·普拉松等世界著名音乐家合作主演《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假面舞会》、《卡门》、《茶花女》、《弄臣》、《茶》等30多部歌剧和百余场音乐会。

美声唱法与观众

并不遥远

  近日,首档以美声为主题的音乐综艺《声入人心》播出,廖昌永等三位音乐出品人也为节目助力,为文化艺术注入全新的活力。

  在节目中,针对现在许多青少年喜欢唱歌,对优美的艺术歌曲也很向往,但总觉得自己“嗓音条件不够”的问题,廖昌永表示,这其实是一个误区。“美声”一词意大利原文的意思就是“美好的声音”,并没有拒人千里之外的“高贵”含义。它是科学自然的发声方法,要求身体协调、放松,甚至可以边走边唱。因为人往往在走路的时候最松弛、最出“状态”。如果“挺胸收腹”地“搭足架子”来唱“美声”,反而会影响声音的发挥。

  《声入人心》让高雅音乐不“高冷”,对此廖昌永十分感激节目,他认为很多人对音乐剧和歌剧是有误解的,“不少观众习惯地以为美声唱法离大众很‘远’其实并非如此。”廖昌永想让大家知道,用美声唱法演唱通俗歌曲和民歌,只要处理恰当,同样有艺术价值,必定会获得观众的欢迎。

  在谈及为什么会参加《声入人心》综艺节目时,廖昌永说,“唱了这么多年歌剧,我发现一个问题,我们唱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国外的。虽然也有中国作曲家写的一些作品,但是中国人写的歌剧也需要用英文唱,所以在观众心中,歌剧的中国特点、中国特色还是不够的。每年,我都会在国外举办一些独唱音乐会,演唱曲目中,我至少要保留三分之一是中国本土作品。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文化的交流和推广非常必要。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将中国歌曲更好地传播出去,不断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

  除此之外,廖昌永也提到了很多年轻歌者在演唱时的问题:“不论是演歌剧也好还是唱歌也好,你要专注在角色里,当你专注了你就不会出戏,你出戏一定是去考虑其他东西了。真正唱歌的时候,我们会说‘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在演唱时,不能再去考虑声音和气息,一切都要忘掉,只有一件事就是演好人物,你在人物里面,你出来所有声音都是正确的,你的情绪对,你的声音一定对,如果说唱到一半突然下不去,那一定是有其他东西在干扰你。”

演歌剧,听得懂、看得懂

才是硬道理

记者:你是唱西洋歌剧出身的,但近年来你在歌唱内容和风格中,都增加了很多中国元素,展现了“中国风”。比如说诗词《沁园春·雪》,包括对现代诗词歌赋的演绎等,这是否就是你说的“开创歌剧的中国学派’”?

  廖昌永:我觉得每个国家的音乐家都有责任和义务来推广自己国家的音乐作品。我在做学生的时候,我的恩师周小燕告诉我,我们作为中国的音乐家有两个责任,一是把西方的好的音乐作品介绍到中国来;还有一个责任,就是把中国好的音乐作品推荐到国际上去,音乐家有责任把桥梁作用发挥得更好。

  记者:歌剧在中国老百姓眼中一直被视为难懂、难唱的高雅艺术,也很难入心,对于这样的现状,改善它的最有效的途径或者突破口在哪里?

  廖昌永:我觉得老百姓能看懂的才是他们想看的。我们有很多非常好的题材、大众熟悉的故事,都可以编成歌剧演给大家看。2016年在北京我们演了《蔡文姬》,反响非常好。我记得我来的时候看到场次全满,我很受感动。这也给我一个启示:我们拿什么样的作品给大家看?千万不要走很高冷的,好像技法有多高明,唱段有多难。好的音乐作品一定要走心要有真实的东西、真实的情感表达、真实的舞台表演、真实的故事来历。在创作上就不要都是舶来品,不要都是拿来主义。比如西方歌剧有的唱调,我们不一定非要用,改成说话也未尝不可。我们在《汤显祖》的创作中有大量的台词在说,大家能听得懂,也很容易走进剧情里面去。所以,要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要让我们老百姓喜欢,首先要让大家听得懂、看得懂,才是硬道理。

  近些年,我们国家的艺术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仅是很多城市都建设有特别棒的歌剧院,而且各地涌现出了不少好的歌剧作品。但是,总体上,我们还缺少人才,还需要优秀的本土歌剧作品。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时间,中间也会碰到很多困难,但是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坚持和努力,中国歌剧的春天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