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泰坦尼克号》:一段涤荡心灵的音乐之旅

发布日期:2018/10/30 14:52:23    
  

《泰坦尼克号》:一段涤荡心灵的音乐之旅

 

 

  曾在2016年因资金不足被叫停的“泰坦尼克2号”邮轮,于近日终于找到充足资金恢复建造新船,并计划最快于2022年安排下水,行驶从英国南安普敦至美国纽约的航线,完成当年“泰坦尼克号”因沉没未能完成的航行。据悉,“泰坦尼克2号”游轮的造价估计约5亿美元,虽然船身设计及内部装潢均参照旧“泰坦尼克号”,但其他部分都会采用现代技术建造,包括以焊接取代铆钉接合、柴油引擎、现代化导航及安全系统等。

  这条消息一出,不少网友都跃跃欲试,准备到时上船,去亲历一把“you jump i jump”的浪漫。提到泰坦尼克号,可能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和露丝凄美的爱情故事,不少人也都将他们作为完美爱情的典范。但事实上,电影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异彩纷呈的视觉盛宴,同样也为我们带来了一段涤荡心灵的音乐之旅。

灾难面前的无私绝响

  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有一幕人们公认的感人场景:当船遭遇冰山撞击沉没时,尽管船上一片混乱,但一队勇敢的乐师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镇定地演奏着人生的终曲。电影中,因为船体倾斜,救生艇数量又不够,所以乘客们已是一片混乱。在这一时刻,船上的乐师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商量着要不要继续演奏,他们的苦恼不是如何逃跑,而是“这样有用吗?都没有人在听。”领队乐师的回答则更有幽默感,“吃饭时也没人听,继续拉,能暖和些。”随着时间的流逝,船上的情况越来越糟,几个乐师决定自谋生路,在相互告别后,领队乐师又举起琴,开始了一个人的演奏。准备走掉的人,转头开始犹豫,最后又一个个的回到了他的身边。在领队的感染下,他们决定为了那些绝望恐惧的乘客,演奏到最后一刻。人们在乐师们身边来回穿梭,各自逃命,但他们仍在一丝不苟地继续着他们的职业,尽心尽职地演奏着悦耳的乐曲,仿佛想以音乐来缓解人们的恐慌情绪。乐队面对惊慌逃散的人群,坚持奏完了最后一个曲子,当他们放下小提琴,面前已是一片汪洋……

  这段看似是杜撰的情节,在历史上却是真实存在的。当年,在泰坦尼克号进行处女航行前,其所属的公司在它们其它的游轮上挑选出了最好的乐师,组成了泰坦尼克号上的乐队,他们在当时被公认为海上的“头号乐队”。其中,比利时小提琴家弗赖伯格等三人在咖啡馆和酒吧演奏,指挥华莱士的五重奏组则在餐厅里演奏。当灾难来临时,两支相互并不认识的乐队,在迷宫般的泰坦尼克号甲板上汇合,开始了动人心弦的演奏。

  由于当时船上相当的混乱,这群乐师究竟演奏了多久,已经无从考证。传说中,他们一直演奏到了海水漫过膝盖的程度,据船上的一名乘客的回忆,当时他奋力爬上船头时还能听见音乐声,当时船几乎已经倾斜了45度。而另一名幸存者的回忆则更让人动容,记者事后询问他最后听到乐队演奏是什么时候,他回答道:“我不记得听到他们停下来过。”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中国课本也对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有所描述,书中是如此描述那几个可敬的音乐家的:“时船中电登照耀,俨如白昼,乐工奏曲,不改常度,久之,乃易欢愉之调而为庄重之歌。船沉,歌声乃随之俱沉于海底。”

  至于当时乐队最后演奏的曲子,最后跳入水中生还的发报员哈罗德的说法似乎更令人信服,因为他跳水的时候,耳旁还响着音乐,后来经过多次确认,哈罗德辨认出其中的一个曲子——伦敦德里小调。220分,船头已经竖立在海面上了,正慢慢沉入万世不劫的海底,华莱士他们的音乐也停了有一会儿了,救生艇远远的围在沉船远处,船上还有1500人,已经没有一点声音,世界在“伦敦德里小调”的余音中静止了。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哈特利和他的乐队还在演奏。一名当时幸存的乘客如此评价他们:“那天晚上,发生了很多英勇的事迹,但是没有一个比那几个人更勇敢。当船一点一点沉下去的时候,他们演奏的音乐,像是给他们自己的不朽的安魂曲,也借此留名青史,供后人凭吊。”面对沉船,“泰坦尼克号”上的音乐家们镇定的演奏着人生终曲,这个看似愚蠢的选择,却象征着勇敢和无畏。

永恒经典的动人华章

  《泰坦尼克号》这部根据1912年北大西洋海难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自1997年上映以来,在电影发展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获得了多项大奖,成为新时期以来影坛的一座丰碑,随着2012年影片3D版的上映,《泰坦尼克号》在影坛也是又掀起一股热潮。这一切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以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为代表的制作团队的努力。在这个团队中,配乐师詹姆斯·霍纳对影片的成功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詹姆斯·卡梅隆与詹姆斯·霍纳的珠联璧合成就了《泰坦尼克号》的经典。在这部辉煌的史诗巨制中,音乐成了影片浑然一体的部分,尤其是席琳·迪翁演唱的主题曲《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音乐经典。

  如果说,电影中杰克与露丝的爱情发展是一条显性线索的话,那么片中风格多样但整体上不失和谐的音乐就是一条隐性线索。在影片刚开始时,一曲《永不后悔》(Never an absolution)在苏格兰风笛的深情伴奏中悠悠响起,映衬着泰坦尼克号首航仪式中灰蒙蒙的黄色背景下,船上船下挥舞送别的双手。这首无词哼唱演绎的音乐就是由詹姆斯·霍纳创作的,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不管是从创作风格,还是从演唱风格来说,这段音乐都具有独特的韵味,在不失悠扬婉转中我们感受到了淡淡的忧伤,也在不失宁静淡雅中感受到了沁人心脾的穿透力,更在舒缓的旋律中感受到了远航的希望。实际上,《永不后悔》是根据主题曲《我心永恒》片段变奏的一段音乐,因此在结构上也与影片发展保持了一致性,也凸显了音乐在影片中穿针引线的作用。

  影片中,音乐对人物情绪的抒发同样比比皆是。比如杰克与同伴在赌博中赢得了船票,有了去美国的机会,他们手舞足蹈,此时欢快的苏格兰民族风情手风琴曲骤然而起,把他们那种在人群中穿越冲往船舱的慌乱兴奋情绪抒发得淋漓尽致,似乎也把观众要带到船上,可以说此刻观众的心也在跟着杰克一起奔跑。而在杰克与罗丝逃脱了仆人的纠缠来到汽车中缠绵时,柔和的《我心永恒》钢琴音乐缓缓响起,它似乎过滤掉了周围的一切嘈杂,定格了二人的浓浓爱意,把浪漫的气氛烘托到了极致。

  随着罗丝回忆的结束,我们听到了《我心永恒》那熟悉的旋律,音乐的确在影片《泰坦尼克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音乐并不是影片的主题,而是以多种方式让观众理解人生、透视人性。因此,詹姆斯·卡梅隆通过《泰坦尼克号》不只是让我们领略了20世纪那段惊心动魄的灾难之旅,也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涤荡心灵的音乐之旅,更让我们体验了一段永不磨灭的人性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