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注重文化积淀,有机深度结合,让戏曲的精神内核展现出来

发布日期:2018/10/8 16:30:44    
  

注重文化积淀,有机深度结合,让戏曲的精神内核展现出来

    提到戏曲,相信大家的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都会比较接近:戏台上或是剧院中,戏曲演员或身着水袖长衫,或头戴冠盔帽巾,时而吟唱,时而翻飞,台下的观众也会不时的报以热烈的呼声。这样的形式,几乎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对于戏曲的固有形象。对于戏曲,人们会理所应当的认为,它就应该在戏台上或是剧院中表演。然而上月底,一部在全国范围内上映的电影《曹操与杨修》,却让人们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戏曲表现方式。

   《曹操与杨修》是一部将京剧艺术与电影形式相结合的电影,6月份在上海电影节首映时,便收获了不少的好评。截至目前,该电影在豆瓣网上更是得到了8.7分的评价,而其中很多热门短评则反映出了观众们对于这部京剧电影的喜爱,“这才是真正的‘一出好戏’啊!”“以前的京剧是在讲故事,《曹操与杨修》是在演人性。”“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悲喜交融既通俗又深刻。”

    戏曲与电影相结合的成功,反衬出的却是戏曲与歌曲相结合的尴尬。近有网络热度颇高却被指抄袭的歌曲《离人愁》,远有被指格调不高、内容低俗的诸多网络“神曲”,这些例子似乎都在表明着两者的格格不入。事实,真是如此吗?

心中有物

创作方能有神

    近些年来,从《说唱脸谱》到《北京一夜》,从《在梅边》到《霍元甲》,从李玉刚雍容华美的反串表演到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风格独特的配乐、插曲,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碰撞与融合,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作品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也有不少不尽人意的作品。由著名词作家阎肃作词的《说唱脸谱》,是一首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戏歌,这个作品不仅在歌词中有许多京剧的元素,旋律上也借鉴了京剧的唱腔,使整首歌听起来朗朗上口,亦歌亦戏。而上半年在网络上热度颇高的歌曲《离人愁》,也同样在旋律中加入了戏曲的元素,如“今夜太漫长,今两股痒痒”一句,便有一些京剧的感觉。同是在旋律中加入了京剧元素的歌曲,《说唱脸谱》至今仍是戏曲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典范,广为传唱,而《离人愁》却在火爆一时之后,口碑急转直下。是什么造成了它们之间的不同呢?

   《说唱脸谱》的词作者阎肃,同样也是家喻户晓的86版《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的词作者。2015年,86版《西游记》作曲人许镜清得知阎肃卧病,便写下了《怀想过往,祝福阎肃先生》一文,回忆阎肃的往事。文中他这样写道:“1964年,在我读大学的时候,阎肃先生创作的歌剧《江姐》已经正式公演,轰动一时,瞬间引起全国人民的观看热潮。当时,阎肃先生为创作《江姐》,还到渣滓洞监狱去体验生活,这让我肃然起敬。1983年,我正式进入《西游记》剧组,当时阎肃先生的知识渊博、妙笔生辉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对《西游记》的故事了如指掌,无论提到什么情节,他都非常清楚,非常迅速的就能想到该写什么歌词。阎肃先生特别喜欢古典文学,唐诗宋词、元人小令、明清散曲他都一一研读,所以,他对歌词的写作很有感觉,什么歌词适合谱曲,他都很清楚很熟悉,每首歌词都写得非常漂亮。事实说明,古典文学已经深深扎根在了阎肃先生的脑海中。”

    而反观《离人愁》,虽然这首歌红极一时,却被细心的网友发现存在抄袭《烟花易冷》、《山外小楼夜听雨》等歌曲旋律的情况,并且歌曲歌词虽为“古风”,却给人一种生拼硬凑的感觉,尤其诸如“白了华发”、“两股痒痒”等句,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将包括戏曲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非常值得鼓励,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创作能力不足的“遮羞布”。像《离人愁》的作者在参加某档综艺节目时,因为创作能力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就把“中国风”搬出来当“挡箭牌”,反而遭到了人们更多的抵触。每一位音乐人在创作的时候,都应该以阎肃作为榜样,毕竟心中有物,下笔方能有神。

音乐戏曲改编

不能浮于表面

    前些年,一档名为《全能星战》的明星音乐真人秀节目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节目中,受邀的嘉宾需要挑战六种不同的音乐类型,从歌剧到民谣,从爵士到嘻哈,参演嘉宾需要对这些音乐类型加入自己的理解,完成演出。节目的第四期,歌手们迎来了戏曲的主题,其中孙楠重新演绎了经典唱段《智群威虎山》,经典重现引人赞赏;龚琳娜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将秦腔黑头、越剧、黄梅戏、豫剧、京剧五大戏种选段结合演绎,让人不禁赞叹。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吴克群、张韶涵的戏曲改编虽然有一定的完成度,但却评价不高。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细细品味他们的表演,会发现评价高的演出和评价低的演出各自都有着相似之处:像孙楠、龚琳娜在演唱时,非常注重还原戏曲原本的样子,虽然用的是通俗的表达方式,但传递的还是戏曲的内核;而张韶涵和吴克群的演绎,虽然也有戏曲的元素,但却只是点缀,本质上并无太大关联。从这,我们似乎能够看出一些歌曲戏曲改编的诀窍。

    因为一首《卷珠帘》,许多人认识了嗓音通透空灵的霍尊,“中国风”也成为他的标签。前几年,他曾受邀参加了一档京剧主题的综艺节目,原本只是想简单了解一下的他,却被京剧深深的难住了,“对我来说,学京剧到处都是难点,因为我对京剧的唱腔不了解,发声方法和韵味都很难抓,在初期我只能去学些表面的东西,比如颤音长一些、声音柔一些。最难的就是身段了,尤其是男人演旦角,很难抓住一举手、一投足的那种感觉。本来参加这档节目只是为了玩一下,没想到越学越喜欢京剧,也在学唱、勒头、扮戏的过程中,越发体会到京剧演员的艰辛,后来完全是怀着向传统艺术致敬的心情在学习、表演。我现在没事就想哼几句小嗓,以后的音乐创作也可能会加入京剧的元素。”

    从霍尊的话语中以及《全能星战》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音乐想要与戏曲擦出火花,绝不是简单的糅合到一起就可以的。为了让二者更好的融合,不仅需要在编曲、配器等方面下功夫,唱腔上也需要追求深度的、有机的融合。像著名歌手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就不只是简单地用戏曲的板式唱流行歌曲的歌词,而是真正的唱出了京剧旦角的味道。

    除了唱腔方面,不少歌曲的戏曲改编也存在着生硬拼接的情况,一首歌曲应该有它的主题与内涵,在进行戏曲改编时也应该注意它们的思想内涵是否契合。像歌手王力宏的作品《在梅边》,就没有简单的停留在配器上加个京胡、加个月琴的程度,而是将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情故事引入其中,使歌曲的文化内涵显得更加深刻。

    总之,音乐的戏曲改编不能浮于表面,除了在编曲、配器方面体现出戏曲元素,更重要的是体现出戏曲的精神内核,以及一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