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于淑珍 唱歌基本功在于“说”

发布日期:2018/7/25 12:17:57    
  

于淑珍 唱歌基本功在于“说”

    于淑珍,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歌剧演员。其演唱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音乐教材;《月光下的凤尾竹》《泉水叮咚响》等经典歌曲也经她演唱得以广泛流传。于淑珍的歌唱以抒情见长,善于把握各种地方音乐的特点和韵味,融会贯通,既能显示北方歌曲的质朴明朗、又具南方的柔美细腻,总能恰到好处地表达作品的意境和深度。   

    于淑珍老师认为唱歌95%是“说”,“说”也就意味着咬字要特别的清晰。因此,字变得尤为重要,要解决问题就得多注意咬字,要多练习,嘴要放松,牙关节打开。汉语是一种极具色彩感的语言,中国传统声乐演唱艺术如戏曲、曲艺不但注重展示字音的这种色彩感,还强调夸张性的表现,非常讲究对字音的细致处理。于淑珍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通过学习京剧、河北梆子、皮影戏、山东鲁剧等传统剧种,很好的继承了中国传统声乐演唱中对语言的这些表现手法,并将这种演唱手法成功的运用到自己的演唱实践中,创作出独具艺术魅力的风格特点,在语言方面表现的清晰、亲切、有韵味。   

    于淑珍老师在演唱传统民歌和戏曲、曲艺改编的作品时,经常使用字头强调的方法,这也是于淑珍老师在歌唱中得以咬字清晰的主要方法之一。于淑珍老师在演唱传统民歌《苏南道情》时,就通过字头强调的方法来突出作品的戏曲韵味。比如“靠山崖,傍水湾”这句,便可以感受到非常强的戏曲韵味,这种效果还是因为运用了字头强调的方法,正是对“靠”“崖”“水”“湾”这几个字的字头进行了强调才得以产生的。   

    对于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之处,于淑珍老师指出,字头在一个字音的发声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启下”作用,相比字腹、字尾来说,它的音量弱小,时值短促,但是它产生的气息阻力作用却可以很好的引送字腹与字尾,能够更好的表达语言的抑扬顿挫,提升旋律的起伏美。但是,不同的作品,不同的歌词,字头的分量都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演唱者根据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去选择与运用。

   除了字头强调的方法之外,于淑珍老师还会在字身的延长处理上使用元音多次成型的方法,这种方法也是中国传统戏曲、曲艺、民歌中对语言一种非常常用的表现手法,对于不是专业学习音乐的人来说,这种方法可能会有一些陌生,但是听过于淑珍老师《扎风筝》的人,就一定可以体会到其中的妙处了。《扎风筝》的第一段“有名声”中的“有”和“名”,以及第二段“扎风筝”中的“扎”和“风”这几个字,就都采用了这种处理。这几个字都是一字对多音,如果不用元音多次成型的方法来处理,旋律的美突出了,但是语言的表现却少了一种生气和活力。在中国的传统戏曲中,这种方法一般用在“一字多音”的旋律中,即一个字对应一条旋律的许多音,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其母音的多次强调,并在声音共鸣上增加了口腔共鸣所占的份额,达到了强化语气,突出色彩的作用。这种对语言的处理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声乐艺术中的以字行腔、字领腔行的美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