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影视音乐存在感为何越来越低? 以民族元素为本,让音乐成为影视作品的灵魂

发布日期:2018/7/18 12:57:06    
  

影视音乐存在感为何越来越低? 

以民族元素为本,让音乐成为影视作品的灵魂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1986年,根据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改编的电视剧横空出世,成为了经久不衰的一部经典佳作。片中,由著名作曲家许镜清创作的《西游记》系列音乐给观众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亦成为我国最具代表的影视剧音乐作品之一。9月份,一台汇集剧中配乐、歌曲的“许镜清西游记音乐情景演唱会”将在天津上演,届时,作曲家许镜清将会同剧中原版人马,与天津观众一同重温历经八十一难终取真经的动人故事。

  优秀的影视音乐作品,与影视作品之间应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在“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下,影视音乐作品的存在感可谓越来越低。相比于曾经一部影视作品会出现多首经典音乐的情况,现在能有一首歌为人所知都实属不易。即便是许镜清这样的老艺术家,在筹备音乐会的过程中也是历经坎坷,2016年的首场演出更是在网友的众筹之下才得以实现。我们在感叹影视音乐的种种现状之余,更需要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深思。

影视音乐比想象中更加重要

  如今,人们在电影院观影时,每当片尾曲响起,绝大部分的观众就会起身,准备离开影院。工作人员这时也会守在门口以及荧幕旁,以实际行动来等待和催促观众离场。由此可见,不论是观众还是院方,似乎都对片尾曲不太重视。有人因此认为,影视音乐的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主要都是因为观众对其不敏感所致。

  然而不仅是观众,或许就连制片方都没有对影视音乐有着足够的重视。根据《2017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国内影视音乐产业总值约为3.94亿元,这个数字与数百亿的票房市场相比,显然还未成规模。这一数据背后所指向的,正是国内影视剧配乐产业所面临的运作不规范、创作难等问题。

国内影视音乐的创作,概括起来大致是这样一些问题:第一,不重视,好多影视剧不配歌曲;第二,歌曲水平有限,好多影视剧虽然配了歌曲,却没有特色,难以流传;其三,有些影视剧“吃现成”,借用已经流行的歌曲,如《超时空同居》选用《房间》、《前任3:再见前任》选用《说散就散》等。

  相比之下,好莱坞的一些影视团队对配乐则重视的多。曾为《盗梦空间》、《狮子王》、《加勒比海盗》、《雨人》等影视作品配乐的作曲家汉斯·季默,其创作团队包括数十名作曲家,以及将近200位专门负责配器、录音、演奏的工作人员。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拍摄《星际穿越》之前,就曾找过汉斯·季默,想让他根据自己一段身为人父的感悟进行创作。而等到他听完汉斯·季默的初版时,他才觉得电影可以开拍了。

  如克里斯托弗·诺兰一样,在许多导演的眼中,影视音乐都是非常关键的,它甚至与影片的成败息息相关。作为我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陈凯歌就对于影视配乐十分重视,在他三十多年的执导生涯中,他也一直在思考着如何能让音乐与影片更加完美的结合。

  时至今日,纵览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华语佳片,《霸王别姬》仍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陈凯歌的电影代表作,《霸王别姬》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攻城拔寨,除了其娴熟的艺术技巧及内藏丰厚的东方人文主题,影片中极具感染力的音乐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霸王别姬》作为一部讲述两位京剧名伶长达50余年悲欢离合的电影,京剧就像是一根绳索,串联起了整个故事。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上,陈凯歌巧妙地将京剧以画内音的形式融入其中,使背景音乐与影片剧情以及影片主题更加契合,观众在观影时,代入感也会更强。

  对于一部影视作品来说,其中的配乐或许不像演员的演技、剧情的走向那般高下立判,但恰如其分的配乐给它带来的帮助,绝不亚于演员们所贡献的精湛演技,可以说,影视音乐要比我们想象中更加重要。所以,打磨精品,还需要从配乐做起。

影视音乐不可缺少民族元素

  近十几年来,我国影视市场空前繁荣,剧目的创作数量激增。庞大的制作量需要为数众多的音乐创作者进行支持,这其中不乏大师级的优秀作曲家,但也存在很多浑水摸鱼者。粗制滥造、偷工减料、山寨抄袭的现象时有发生。

  曾有一部古装电视连续剧,几乎从头到尾都充斥着慷慨激昂的管弦乐,其中一些旋律更是能让人联想到某些欧美大片的经典配乐。原来,当时国内影视音乐行业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电视剧的主创人员没有大量的时间去挑选合适的作曲家进行合作,于是便奉行“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原则,直接找到了外国的一些作曲家来创作配乐。但是“外来的和尚”真的就适合国内的影视音乐创作吗?似乎也不尽然。

  “同样是一片沙漠的画面,配上新疆音乐就是塔克拉玛干,配上非洲音乐就是撒哈拉。”著名作曲家叶小纲曾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到,短短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民族元素在影视音乐中的普适性。在叶小纲看来,那些有民族地方特色、民族性比较强的音乐,能把电影的表现手法丰富起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提高影视作品品位。他曾表示:“抓住‘民族元素’这条线索,不仅可以为音乐家的创作提供一条重要思路,还能使电影本身的色彩更为丰富,也更能体现电影的一种归属性。我曾为电影《刮痧》配过乐,这部电影体现的是中美文化冲突。电影一开始的镜头就是繁华的芝加哥,但我加入的却是悠远、舒缓的中国式配乐。大家一听就知道,这其实是一个关于中国的故事。”

  而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也同样十分看重影视音乐中的民族元素。去年,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在央视一套播出,其凭借着波澜壮阔的场面以及引人深思的历史启示,受到观众们的广泛好评。赵季平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的音乐总监,更是将他的所思所想融入了创作之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赵季平是地道的秦人,自然对秦文化充满深深眷恋之情。在他看来,最能代表秦文化精神风貌的,当属青铜器所特有的质感和韵律。他表示:“我在进行秦文化题材的音乐创作时,一直致力于从音乐结构、节奏感、情绪等多方面,寻找秦独特的青铜质感。比如说《裂变》的音乐,就紧紧围绕秦裂变的历史进程,体现的是秦人的一种精神,即面对苦难时的凛然与气度。”

  在全球化的今天,想要在世界格局中找到我们自己的坐标,民族元素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影视音乐作品而言更是如此。作曲家们在创作时应坚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样出来的作品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发散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