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谷建芬 认为孩子的音乐就是蹦蹦跳跳,那是大人的一厢情愿!

发布日期:2016/12/6 10:36:09    
  



谷建芬  认为孩子的音乐就是蹦蹦跳跳,


那是大人的一厢情愿!




    谷建芬,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几十年来创作了1000多首音乐作品,并培养了毛阿敏、那英、孙楠等数位知名歌手。

    代表作品:《滚滚长江东逝水》、《歌声与微笑》、《采蘑菇的小姑娘》、《妈妈的吻》、《烛光里的妈妈》、《思念》、《绿叶对根的情意》、《海滩的石子》、《历史的天空》、《今天是你的生日》、《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那就是我》、《春之歌》、《校园的早晨》等。


    新纪元的曙光照亮了整个世界,蓬勃的地球依然踏着飞快的步伐追赶着高度的科技文明。那些唱着《歌声与微笑》,听着《妈妈的吻》,哼着《清晨,我们踏上小道》步入青春岁月的少年,如今也已走过而立之年,然而当他们回首再来聆听这些经过时间荡涤的歌谣,流连、向往、感慨跃然心头,原来不管世事如何变迁,这些歌曲早已被镌刻痕迹,无不谱写了时代的心声,抒发了岁月的感叹,记载了一段真实的过往,如今听来却仍觉弥足珍贵。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时代乐章的谱写者是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谷建芬。

    十年前,新儿歌的逐渐缺失,令刚迈入古稀之年的谷建芬痛感遗憾,由此,她便立下心愿“晚年要再为孩子写一些歌”。她不仅为孩子写歌,还要将中华五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经典带到孩子最早的记忆里。十年来,谷建芬坚定着信念,在自己老伴和女儿的支持下坚持为孩子们创作。但人生世事犹如白云苍狗,近1年,与她相濡以沫多年的老伴和女儿的相继去世,使她受到很大打击。直到近些日子,心情慢慢舒缓的谷建芬才又重新执笔,克服伤痛,继续谱写她尚未完成的乐章……她说,“希望能写完学堂歌,对他们有个交代。”


重温古韵

谱写孩童心声


    在当今儿童歌曲缺乏的年代,81岁的谷建芬仍能够为儿童创作歌曲,同时以中国古典诗词为内容,让人心生敬佩。 十年累计下来,她已创作了将近50首古诗儿歌。其中一部分歌曲,已在小学生中广为传唱,历史的经典自孩子的童音里唱出,浑然天成。谷建芬的歌在中国大地上传唱了几代人,如今这些新创作的古诗儿歌不仅保留了她以往作品,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明快、易学易唱的特点,更抓住了古诗词的韵味和意境,在美妙的歌声中,当代的孩子们能更快乐地亲近、学习和传承我们祖先的经典,真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但其实,为唐诗宋词谱曲并不简单。十年间,不到50首歌,这或许不算高产,但谷建芬却认为,创作需要心境,尤其是古诗词的谱曲,必须要“走心”,做到“静”“净”二字,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的。谷建芬说过,对歌曲创作来说,作曲人一定要充分理解歌词,与词作者心灵相通,才有可能创作出一首优秀歌曲。古诗文用词比较艰深,古人的生活与现实生活有距离。因此,要真正读懂古诗文,领会古人的思想,把握古人的脉搏,创作出儿童喜欢的歌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曾感慨到,“为一首古诗词谱曲不知比写一首流行歌要难多少倍,这一头要考虑诗词的年代意境,使音乐能和内容融合在一起,那一头要尊重孩子,不能因为孩子牙牙学语就写得随意。”

    谷建芬也表示,“在音乐的世界,孩子与成人没有差别,如果认为孩子的音乐就是蹦蹦跳跳,那是大人的一厢情愿。”很多人认为给孩子写歌,音律变化不能太多,音域要窄。但恰是在这样的条条框框中,谱出的儿歌未免单调。因此在创作过程中,谷建芬并未把孩子与成人区别对待,而是尊重他们的情感表达。“大人可以借音乐释放痛苦,孩子也应该有这个权利。所以,在将近五十首古诗词歌中,我逐渐在改变自己音乐创作的理念。天有多大,孩子的心就有多大,酸甜苦辣就有多大,其实孩子的心比大人大,只是他不会说而已。大人也没有静下心来去观察他、去理解他。我们给孩子的东西太直白,太虚假、太口号了。”如今,谷建芬一改往日的儿歌风格,通过音乐融入了喜怒哀乐,她认为,好的音乐应该能与孩子的心灵沟通产生共鸣。

    既要尊重古人、又要尊重孩子,在这样的自我要求下,谷建芬常常会为一首唐诗重谱五、六遍曲,她直言:“创作过程心惊胆战,因为我希望我写给孩子的作品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他们现在爱唱、10年后爱唱,等他们成为父母了,还能教给他们的孩子唱下去。”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年逾耄耋的谷建芬说,“为孩子谱曲的过程中,我又找到了创作的尊严。”


继续创作

视传承为己任


    当今时代,值得歌咏的事物不胜枚举,对此音乐工作者大有可为。很多作曲家深入到火热生活中,及时捕捉动情点,有感而发的同时,积极汲取古典文化养分,与现代表达巧妙融合,创作出充分展示当代中国人情感状态的歌曲。但一位曾写过《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绿叶对根的情意》、《思念》等众多优秀流行音乐作品的作曲家,人到晚年,为什么要选择为中华古诗词谱曲这么难的命题呢?

    “对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我有一份责任心”,谷建芬说,“我爱孩子们,给孩子写《新学堂歌》,一方面面对孩子,一方面面对祖先,我觉得自己的肩上有深深的责任。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为优秀国学经典的传承做一点贡献。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努力。”所以,趁我还能写,我要尽己之力给孩子们多留下点东西,现在孩子唱的大多还是上一辈、上上一辈的儿歌,太少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晚年不计报酬地为古诗词谱曲,人生尽头,没给传承做一点事,等于白来一次!”

    但世事无常,在谷建芬为古诗儿歌的传承不遗余力的时候,近1年,岁月却先后夺去了她的老伴和女儿,沉重的事实摆在眼前,抽离了老人的精气,使她辍毫栖牍。“这两个人一下子走了,对我打击很大,患上了抑郁症,吃了一年药。他们走了以后我一年多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最近好多了,我写了一首《有无歌》,好像突然找到了出路。当时我在一本书上看到‘有一种幸福叫放手,有一种苦难叫占有’,觉得自己的人生不是到此为止,这首歌让我得到了安慰。歌曲也会由小孩来唱,只有孩子纯真的心灵才会让大人的心灵得到慰藉。”对于为什么不让当红歌星来唱她谱曲的古诗词,她直言,“这些歌曲,他们唱不了。现在有的歌星,缺乏必要的文化素养和修养,一上台就是要突出自己,表现自己,歌曲的内涵已经没有了。”

    谷建芬一直都在致力于音乐的创作与音乐事业的推广与教育。如今虽已高龄,但从未放下教师这一重身份。她常说,她最开心的时光,是和孩子们,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光,她最喜欢做的事,是把音乐的种子,种在更多人的心头。她说,“我现在81岁,人说老年退休什么都没有了,没想到我现在反而觉得心跟孩子们在一起,他们让我回到了童年,是我的朋友。跟他们一起往前走,我觉得路更长。”

    谷建芬可谓为了音乐倾注了一生。少年时在战乱动荡、颠簸流离中仍坚定对音乐的向往和追求,那时,音乐能给她带来忘却生活艰难的痛楚;青年时代在音乐学院的深造时期,新中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她感受到犹如轻快跳动的音符;步入中年,已获得成功,享誉海内外的她开办了个“谷家班”进行传道授业,培养一批又一批像刘欢,那英,毛阿敏,成方圆等著名的音乐人才。那时,看到弟子们的成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当步入古稀之年,看到无比灿烂的孩童们时,沉淀在她血液中的中国古代文化情怀再次被激发,传承中华文明的精髓又成了她对幸福事业的又一次追求,让她再一次进入返璞归真的新境界;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纵使年华垂暮,亲人渐离,她却只愿用尽余生为后世谱写云起雪飞的弦歌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