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青 技巧是辅助 创作灵感来自坚持不懈地思考 | ||||
发布日期:2016/11/1 9:54:53 | ||||
印青 技巧是辅助 创作灵感来自坚持不懈地思考 代表作品:《走进新时代》、《江山》、《走向复兴》、《在灿烂阳光下》、《天路》、《西部放歌》、《当兵的历史》、《世纪春雨》、《雪意》、《昂首未来》、《中华大家园》、《祖国,永远祝福你》、《凝聚》、《你是我阳光》、《士兵的桂冠》、《桃花谣》、《芦花》、《望月》、《在和平年代》、《西部情歌》、《永远跟你走》、《一切献给党》、《新四军》、《相依相伴的高原》、《人间西湖》、《旗帜颂》、《边关军魂》、《边防星》、《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天空》、《祖国在召唤》等。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为全国亿万人民所熟悉的歌曲《走进新时代》,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性作品。这首歌曲的作曲是著名作曲家印青。 印青出生于艺术之家,从小受到的音乐熏陶加上青年时期在部队的历练以及自己的勤奋努力,使印青成长为一位成熟的音乐艺术家。 纵观印青的作品,从《当兵的历史》到《走进新时代》,再到《西部放歌》,每部作品无不和着时代的节拍,奏出了时代的强音。敏锐地观察、坚持不懈地思考使印青找到了音乐与时代的最佳契合点,歌曲的传唱不衰,印证了这种把握的恰到好处。 歌曲要有“精神归属” 契合时代才是创新 记者:一般人总是说,歌曲能唱出真情实感最难得,可您却说精神归属才是最高境界,怎么理解? 印青:以情动人其实是对歌曲的最低要求,是第一层次,精神归属才是第二层次。就是说歌曲不仅要有感情,还要透出一种精神,爱情歌曲要让人唱得死去活来,主旋律歌曲就要有一种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听起来好听,骨子里还要透着一股劲,那才叫真正动人。 记者:您一直擅长创作江南风格的作品,但是却也写出了具有浓郁西北风味的《西部放歌》和西藏风情的《天路》,您如何看待创新? 印青:我现在理解的创新,不是简单地进行一些技巧的变化,而是最大程度地契合时代。之前我去西藏,发现街头老民歌放得不多了,到处都在放韩红唱的《天路》,其实这首歌我加进了不少时尚元素,也许这首歌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发展中的西藏,成了今天西藏的新民歌。 创作需深入思考 给演唱者留足空间 记者:印青老师您在从事歌曲创作中有哪些体会或是心得,希望您能和大家分享一下。 印青:首先,需要捕捉恰当的音乐形象。音乐形象除了可以通过配器的手段,使用适当的音色来表现外,更重要的是对所创作的作品要表达的精神内涵有准确深刻的理解。同时,还需要深入思考,音乐作品最完美的表达应该是能够产生共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比如在创作《走进新时代》时,我当时就想了很多:时代呼唤的是真诚与平等,所以不能矫揉造作地表现假崇高,而应运用倾诉的语言,表达“ 平民化”的情感。 其次,在音乐素材的运用方面,选择材料、利用材料、扩展材料,让它最精炼地运用到最佳状态,这一点极其重要。比如《当兵的历史》和《江山》这两首作品中,材料节省运用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高潮段落的写作,更需把握这一原则:写的越简单,音乐会越有张力,表现力会更强。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语言和音乐的相互关联性是歌曲创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质。歌唱的过程即是运用语言表达情怀,语言和音乐的关系密不可分。例如《在灿烂阳光下》中的“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历经苦难才明白,跟着共产党才有新中国。”念完歌词我们会发现:语言的韵律已经构成了旋律,这里将二者恰当地结合了起来。除此之外,大量分析优秀作品是十分必要的,从分析中我们可以找出乐曲的结构方式、语言的表达、情感的表现、音乐形象的塑造等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建议将简谱译作线谱,从中可以发现其音乐线条的流动性和规律性特点。 记者:创作过程中不免会碰到写作困难期,对于如何度过这个“瓶颈”,印青老师您能给我们一些建议吗? 印青:在创作中肯定会遇到写作困难期,这时候,歌曲创作中感性因素所占的比重会比较大,“为技术而技术”不可取。在创作中途进行不顺畅时,首先还是应该冷静下来,进一步深入思考,之后,运用理性的思索来激发创作灵感,将二者恰如其分地融入到一起,尽可能地避免泛泛而写、泛泛而论的情况。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歌曲创作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前提,即要充分考虑到创作的对象(唱给谁听、给谁创作)。像《西部放歌》、《芦花》这类作品都是因人而创的作品,这类创作首先需要对演员的基本情况(如他的音域、性格、气质等等)进行非常深入地了解,需要考虑最大限度地发挥演员的优势。而像《江山》这首曲子,在动笔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创作的方向,作品表达什么内容、唱给谁听的问题相当重要,明确之后再去考虑在音乐形象等方面的细节构思。歌词是一度创作、作曲是二度创作、演员的理解和表达则是三度创作,歌词、作曲、演唱三者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歌曲创作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作曲者一定要给演唱者留足发挥空间。 首届波兰艺术圈中国行启动 北京音乐厅迎波兰音乐盛宴 2016年第一届波兰艺术圈中国行于10月25日在北京音乐厅正式启动。波兰议会波中问题小组副主席苏斯基、波兰艺术圈基金会主席马耶夫斯基、波兰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蔡梦灵、波中友好协会会长沈兰、北大青鸟集团副总裁何清、北大青鸟音乐集团总裁王骞、北京青鸟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大为及波兰著名艺术家等莅临现场,并针对中波艺术文化交流发表讲话。波兰议会波中问题小组副主席苏斯基宣读了来自波兰副总理、波兰文化与民族遗产部部长的贺信! 据了解,本次波兰艺术圈中国行从音乐、美术、电影等艺术角度以及演出、讲座、展览、电影放映等多种方式出发,多方面介绍波兰当代艺术及艺术家,加深中国与波兰之间的了解,增强中波之间的互动,促进两国艺术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自2016年10月25日——11月5日,波兰艺术圈中国行将在北京、扬州、上海、大同、天津等城市展开巡演。本次波兰艺术圈中国行仅是北大青鸟音乐集团在国际音乐文化交流项目上的一个开端,北大青鸟将综合从音乐教育、赛事活动、线上平台建设、线下文化基地建设等角度完成国际音乐交流与国内校园原创音乐孵化相结合的战略布局。 作为中国唯一联合主办方北大青鸟在采访中表示,这届的波兰艺术圈中国行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音乐、美术和电影,未来的文化交流活动会将更多地融合波兰的设计、建筑等艺术,同时也会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传播出去,尤其是呈现当下的中国音乐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