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优化中央对手清算体系 夯实市场底层架构

发布日期:2016/9/18 14:54:29    
  

   在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相关制度得到完善、市场底层架构进一步夯实的同时,从实体经济角度看,广大居民个人和实体企业,可进一步享受成本低廉、安全规范的场外金融衍生品服务,更好地对汇率、利率等相关风险进行管理。从宏观意义看,这也有利于相关实体企业“降成本”。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这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机遇。在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基础价格双向波动的“新常态”下,相关实体经济企业对金融衍生品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品来发现价格、指导生产经营决策,管理风险、确保稳健持续发展。

    相应地,为让实体企业灵活便捷、安全优质地使用相关衍生品,全面建成场外金融市场专业、统一的中央对手清算体系,夯实场外金融市场底层架构显得尤为重要。

    场外金融衍生品更为灵活

    按需定制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在一定程度上更契合相关实体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以场外期权为例,“场外期权与场内期权最大的区别在于合约非标准化,这意味着客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私人定制’。”分析人士称,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场内期权的标的单一,而场外期权标的较多,结构方面亦多样化,从而极大限度地丰富了客户选择余地。

    这样的“个性化”优势使场外期权具有比场内期权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同时也能够组合出更多种类的收益结构以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需求。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场外期权全年累计交易笔数和累计初始名义本金均增幅较大,分别为3145笔和4013.16亿元,分别较2014年增长232%和260%。

    事实上,不仅仅是场外期权,若观察国际金融市场,可以发现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远超交易所市场。根据国际清算银行2015年年底的统计数据,全球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未到期合约名义本金约为交易所市场的8倍。

    此外,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另一个特点是主要以利率衍生品为主。业内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场外金融衍生品共有利率、汇率、权益、信用、商品五大类,其中利率衍生品市场份额在7成左右,汇率衍生品在2成左右,其他衍生品合计占1成左右。

    不过,机遇与风险并存。业内专家称,场外金融衍生品中过度发展的信用衍生品被普遍认为是导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危机后经过认真反思,国际社会达成共识应通过引入中央对手清算机制来管控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系统性风险。

   中央对手清算进入新阶段

    事实上,危机过后,场外金融衍生品在经历了中央对手清算变革后进入发展新阶段。上海清算所相关专家表示,专业、统一的中央对手清算体系,不仅仅改变了我国场外金融市场原来的双边逐笔清算模式,降低了市场操作成本和风险管理难度,最重要的是,推动了市场规模扩大和参与主体增加,也就是增强场外金融市场普惠性,以便捷方式、合理成本更广泛更有力地服务实体经济。

    “2009年成立上海清算所,就是我国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化金融市场改革的产物。”业内人士说,成立几年来,上海清算所已全面建成场外金融市场专业、统一的中央对手清算体系,包含债券、外汇、利率衍生品、大宗商品等四大中央对手清算平台,几十项产品。

    根据人民银行要求,上海清算所2014年推出人民币利率互换强制集中清算服务,由此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落实G20领导人匹兹堡峰会共识、落地场外金融衍生品强制集中清算政策的国家,也使得人民币利率互换成为我国首个整体市场效率可与交易所产品竞争的场外金融衍生品。

    据悉,人民币利率互换中央对手清算业务2015年全年市场规模超过8万亿元,突破了之前一直稳定在4万亿元左右的瓶颈。此外,通过代理清算机制,非法人产品等更多类型参与者也进入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管理利率波动风险。

目前,上海清算所的中央对手清算业务基本覆盖场外市场所有衍生品产品类型,包括汇率和利率、包括远期、互换还有期权,灵活便捷的双边交易加上统一高效的集中清算,在体制上保障了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又好又快地发展。

    着眼于实体企业“降成本”

    在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相关制度得到完善、市场底层架构进一步夯实的同时,从实体经济角度看,广大居民个人和实体企业,可进一步享受成本低廉、安全规范的场外金融衍生品服务,更好地对汇率、利率等相关风险进行管理。从宏观意义看,这也有利于相关实体企业“降成本”。

    专家表示,着眼于实务,还进一步以集中清算业务为支点,培育和推动全国场外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体经济“降成本”,更好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上清所在相关业务方面做了诸多努力。不仅面向即有的场外市场交易平台、交易产品提供集中清算服

    “上清所近几年来已经先后推出五大类近二十项航运和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中央对手清算业务,为实体经济相关各部门管理航运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提供了丰富实用的风险管理工具。”业内专家说。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清算所依托上海自贸区研发推出了自贸区铜溢价掉期、自贸区乙二醇进口掉期等多项中央对手清算业务,通过以人民币计价、清算,将原本境外交易清算的大宗商品市场吸引回国内,也拓展了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使用领域,对于解决境内参与主体与境外市场的错配,都是“降成本”的重大战略创新。

    以最新正式推出的人民币电解铜掉期中央对手清算业务为例,业内人士表示,通过以中央对手清算机制为核心的场外航运及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清算业务,能够及时完整地获取交易、清算和风险敞口等信息,有利于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率,防范系统性风险。

    或因如此,大宗商品中央对手清算业务发展迅猛。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上海清算所大宗商品中央对手清算金额达到567.14亿元,已经接近2015年全年的674.48亿元,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增速明显超过利率、汇率等衍生品中央对手清算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