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关于我国大宗商品交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6/9/14 13:28:24    
  

   翻开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编年史,经历近二十年发展,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已形成我国商品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实体企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大宗商品现货行业中的交易平台,必须在行业竞争中寻觅机遇、改革创新、模式创新,才能在新经济常态形势下稳步发展。

  十年生聚:商品电子市场初具规模   

   不同国家对自身商品市场体系的设置,是基于不同商品市场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而定的。正如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国家,我国现货基础差、标准化程度低,往往实行现货—中间市场(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期货三级市场体系。而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建设,是上述三级市场体系创新发展中的佼佼者。  

   在众多大宗商品内生性的供销、物流、定价、交易、交收、融资、融物需求的催生下,1997年经当时国内贸易部批准,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进行联合论证,推出了一种新型现货交易模式,对相应商品进行即期现货或中远期订货交易,用这种方式进行现货交易的市场就被称为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

   开拓历程直面“试错”挑战历经十余载,行业集群式交易市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十种创新交易模式,近千品种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其交易模式逐渐演化为挂牌交易、即期现货、连续交易、微盘交易、产品众筹、现货发售、连售交易等二十多种。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从以投机交易逐步转型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质性交易,从而转化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截止今年4月底,各类交易场所多达1080余家,其中600多家都以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业务为主。

   随着大宗行业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经营管理的生态型、有效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也源于前无古人的实践性、开拓性不得不面临“试错”的挑战。  

   由于经营管理水平良莠不齐,使得市场“泥沙俱下”,出现了为政绩而不能正常运行的形象工程平台、套用国家土地资源而没有能力运作的电商平台、套用国家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后主动放弃的电子交易平台、追求利益最大化放弃服务实体经济的平台、僵尸平台等,同时也出现了上市交易品种同质化严重、区域分布不合理等现象。 

   但正是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汲取,才令各类交易场所及会员、代理商有了不断完善、进化的机会。从这个意义出发,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广大会员、代理商是追赶者,更是创新者。会员、代理商要走好这条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路,除了要借鉴期货、证券、零售和物流等兄弟行业优秀经验外,还应该树立“依法经营”的理念、学法用法,时刻以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为己任,建立与市场、客户共赢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同时,我们注意到监管层的管理思路也在转变,对大宗商品行业的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对交易所的监管,而且加强对会员、代理商等服务机构的穿透式监管已经成为新的动向。  

   借力东风:迎接电子交易模式新机遇

    2015年3月,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互联网+”的国家战略,电子商务再次聚焦了所有人的目光。正如互联网金融作为普惠金融的一部分,能够满足自然人和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资金融通需求,故在风险事件和清理整顿中一直戮力前行。而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根植市场基层,有着“接地气”的生命力,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在灵活发展中不断扩大,社会接受度持续提高,让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 

    为逐步规范全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防范金融风险,国家大宗相关管理部门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规则制定方面,自2月以来,江苏省、浙江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湖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福建省、北京市、天津市、兰州市、阳泉市、广州市等多个省市和自贸区均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有序引导。在统一登记结算方面,江苏省率先成立了交易场所登记结算中心,紧接着天津、广州、青岛、福建等省市的清结算中心也相继启动,在大宗商品快速规范发展的今天,有利于促使各类交易场所参与统一登记结算,有利于保证客户资金安全、防范和控制自身风险,有利于提高交易与结算效率,增强市场公信力,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市场各主体亦对以商品交易为名进行非法集资、部分从业人员无证上岗发布非专业市场信息、以交易为幌子吸引不具资质主体投机炒作宰杀参与者、借用交易规则漏洞不当获利等违法违规行为形成了处理机制。  

  黄金时代: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   

   实践昭示我们,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广泛应用极大重塑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形态的今天,摆正“创新”与“规范”的关系乃是发展的关键,全产业链融合创新、一体发展是我们应对挑战、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而我国实体经济的基础是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截止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5200万家,加上个体工商户共7600万家。困扰中小企业的最大难题莫过于融资难,加上大量存量资产无法盘活,更加剧了现金流短缺的困境。近年来,大宗商品行业持续震荡,整个产业链企业融资需求扩大,物流成本持续攀升,占比例15-20%,远高于发达国家。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升级成创新型、整合型平台,帮助众多的中小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解决融资难题,多角度、全方位为中小企业服务,商品银行化作为创新的产物应运而生。商品银行化是市场为适应新常态经济,而主动做出的“预应性”变革,是对未来发展进行前瞻性思考的结果。

   在帮助实体企业盘活存量资产的同时,也帮银行很好地控制了放贷风险,通过多方对货物流的全方位监管,在提高了仓储物流效率,确保货物安全的前提下,打造一个让产业链所有客户放心、金融机构放心、交易平台放心的闭环运作体系,从而达到了交易背景可控、各方责任可控、货物流可控、资金流可控、企业利润可控、监管方可控的多方共赢的结果。对企业发展而言,尤其是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无疑是雪中送炭,不仅促进了产业链的资源整合,拓宽了产业链的融资渠道,增添了产业链的金融属性,赋予了产业链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使得银行金融为更多小型企业增添了活力源泉,使普惠金融真正落到实处。

    作为连接大宗商品和互联网桥梁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必将借助“互联网”的浪潮,在服务实体经济产业转型方面提供更多的帮助,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体量第二大,并在建设“一带一路”的中国,必将在大宗商品定价权争夺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有着产生价格、调配资源、融资融物中枢的大宗商品电子市场也必将迎来新的黄金时代。(作者:艾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