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赵季平 沿着民族化、现代化的音乐之路 “大胆地往前走”

发布日期:2016/10/11 15:40:19    
  






赵季平 沿着民族化、现代化的音乐之路 


“大胆地往前走”



代表作品

    电影配乐:《黄土地》、《红高粱》、《孔繁森》、《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大话西游》、《大阅兵》、《老井》、《菊豆》、《梅兰芳》、《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一声叹息》、《漂亮妈妈》

    音乐作品:《好汉歌》、《笑傲江湖》、《大宅门》、《远情》、《江山无限》、《乱世英雄》、《回不来了》、《爱的是你》


    赵季平与电影音乐的“初恋”是从为电影《黄土地》配乐开始的。但是,赵季平电影音乐的初战告捷并不是偶然的,他的艺品和人品是他受浓郁的家庭艺术熏陶、扎实的生活根底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分不开的。 赵季平的父亲赵望云,是著名的国画大师和长安画派的奠基人,是与齐白石、徐悲鸿、石鲁等齐名的国画大家。同时也酷爱戏曲艺术,对秦腔、豫剧、京剧十分爱好,拉得一手好京胡。 赵季平从小看父亲画画,与父亲一起听戏;常常拉着同学挤进“狮吼剧团”看豫剧、混进“易俗社”听秦腔。

    1970年,赵季平从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分配到陕西省戏剧研究院。父亲闻知后爽朗地说:“好啊,那是马健翎长期工作的地方。你不要满足课堂上学的洋理论,一定要下接地气,去学习民间艺术,从中吸取营养,这样才能创作出反映人民心声、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 赵季平在陕西戏曲研究院一个猛子扎下去就是21年。他跑遍了关中、陕南和陕北,钻研了秦腔、碗碗腔、眉户、铜川梆子以及外省不少剧种和各类乐器,《中国谣》、《北方的大树》、《说西安》、《听关中》、《这是祖国、这是故乡》等100多首词中,1/3以上的词都是经过他的谱曲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期间,由他指挥的大型戏曲剧目不下30部,由他配器的总谱加起来可以拉一架子车。 深入基层,吸收地气,使赵季平的歌曲创作有了丰厚的底蕴。 1982年,他又考进中央音乐学院,钻研民乐和西洋乐……

    1987年,张艺谋执导电影《红高粱》,毫不犹豫的选用赵季平作曲。他与赵季平商量,破常规地运用30只唢呐、4支笙和一座中国大箭鼓一起奏鸣,随着姜文“唉——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呀头,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哇——”一下子把生命的呐喊痛快淋漓的表现出来。这中间,赵季平在行腔中不仅采用了山东地方戏曲的柳腔和茂腔,而且还加上了秦腔花腔的唱法,曲调也运用了打夯歌的素材;《酒神曲》则吸收了河南豫剧和民歌《抬花轿》的音乐元素,加上唢呐等乐器的配乐,把中国人的精神不倒和男性的阳刚之气发挥到极致。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的歌声传变了大江南北。赵季平从《红高粱》音乐的成功中汲取了前进的动力,他沿着民族化、现代化的音乐之路“大胆地往前走”。



“烂片之王” 何以一拍再拍?



    最近有报道称,好莱坞遇到一个新问题:观众不想看续集电影,续集类影片的票房下滑明显。这一现象恐怕和一段时间以来电影续集“井喷”大有关联。

    众所周知,好莱坞长期以来盛产续集,最近一段时间上映的续集电影,就有《惊天魔盗团2》 《独立日2》《忍者神龟2》 《海底总动员2》 《冰川时代5》等多部影片。据说《速度与激情8》正在筹备当中,续得如此之长,恐怕少有。而中国国产电影最近也出现了不少续集,如最近上映的《寒战2》《致青春2:原来你还在这里》 《叶问3》 ……颇有跟风好莱坞之势。不少国内观众对于续集电影也是持抵触态度。

    那么,续集电影可不可以拍摄?笔者以为,如果第一部“母体电影”是非常不错的电影,且票房表现也极佳,当然可以拍摄。不少创作者热衷于拍摄续集电影,利用的正是第一部“母体电影”的知名度、影响力,以此为卖点吸引观众奔赴影院为他们贡献更多的票房。不过,续集电影也不可对“母体电影”过度消费,否则容易导致“虚火”蔓延,很可能最终磨光观众的耐性。

    但现在一个更大隐忧在于,第一部电影本已算得上是“烂片”,充其量差强人意,一些创作者仍会拍其续集电影,如《小时代》及三部续集,多次获得“金扫帚奖”颁发的“烂片之王” 。体量和质量已是不高,还“任性”拍摄三部续集,其结果必然是口碑不佳。

    虽然创作者想利用电影已经制造出的名气吸粉吸金,但在续集电影每况愈下的当下,观众确实容易产生续集疲劳,因为拍摄续集往往难以推陈出新。不少续集电影,甚至只是因为急功近利的创作思维,为了省工省力地赚钱而生产续集,如此一来,观众看完一部两部,又有多少会期待第三部第四部?如果续集电影只图挖掘残存的影响力来拍摄,不能深加工、精制作成优秀续集,观众的兴趣怎么能够再次调动起来?

    从这方面看,电影市场充满续集电影,未必是行业的幸事。放弃跟风和功利性目的,重新挖掘其他题材,创作一部精美的新片,或许更能获得观众的普遍青睐。

■文/针未尖


选秀再“忙”,李宇春、张靓颖能有几个?


  

    毋庸置疑,当传统唱片业被数字音乐冲击得体无完肤的时候,当有音乐人嗟叹“唱片已死”的时候,选秀节目的出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秀场也给大批有梦想的“草根”歌者提供了舞台,人们开始发现并非科班的独木桥才能走向大舞台。当那些流浪歌手、货车司机、“橘子妹”、“灰姑娘”唱着天籁之音出现在荧屏上,他们在聚光灯下的风采让人们瞬间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感受到了梦想在励志与坚持的路上开始放出光芒,这是选秀节目的正能量——有梦想就有希望。但是,“灰姑娘”的故事本身只是一个励志故事而已,渐渐地,当各个秀场都在重复演绎着“灰姑娘”的不同版本时,人们意识到那些感动背后可能是经过加工的虚幻故事,甚至有的导师意外发火发飙其实也在导演控制之中。泪点、爆点、槽点,全是收视率的源泉,他们终究只是在做一档节目。

    参加选秀的歌手们呢?大多数观众的感觉是,第一届“好声音”的选手几乎每位都质朴到面对镜头手足无措,他们展现了真实的内心,直击人心。但这些选手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个舞台的力量会大到足以改变他们的一生。他们火了,签约了,赚钱了,成明星了。于是,人们再看到更新的选手站在这个舞台上时,“秀”的成分就多了,他们的内心开始不安分了,一战成名的诱惑太大了。我们看到太多的落选歌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地奔波于各种秀场之间,寻求东山再起的机会,秀场成了更多人追逐名利的舞台。没有优秀的原创歌曲出新出彩,“秀歌手”们只能寄希望于“功夫在诗外”,于是,一出场一亮相就百分百的巨星范儿,竞相飙高音,甚至以出人意料的“怪嗓子”博得评委和观众的眼球。人类最早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的本真情绪抒发,被掺进了太多的杂质和太多的功利心,歌声变味儿了。最可怕的是,这种情绪显然也影响了荧屏前同样怀着梦想的年轻人,那些成功者成了他们的榜样。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成功了、出名了,但能给流行乐坛带来什么呢?最早的秀场,惊为天人的天籁之音闪耀登场,令人感叹中国竟然也有这样的好嗓子。可是几年下来,数不清的秀场、数不清的好嗓子,人们已经对好嗓子习以为常的时候,愈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作品。从最初的“超女”“快男”到如今的“好声音”,所有从秀场上脱颖而出的选手们,后来的发展如何,李宇春、张靓颖有几个?不断推出打着自己标签的作品,锲而不舍地在音乐本质上下功夫,这样的歌手又有几个?我们从来不缺好歌手,但缺好作品。让流行音乐停滞不前的缘由,最终还是缺乏优秀的原创作品。创造拥有我们自己版权的原创音乐选秀节目,推出基于音乐未来的唱作型歌者,让我们未来不断地有新歌唱有好歌听,这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期望。

    当然,退一步说,选秀本身终究不过是个娱乐形式,它不能决定流行音乐的前途。我们无须苛责选秀节目,如果要提出批评的话,也是对那些流行音乐的从业者。惟有持续不断的创作才是流行音乐的源头活水,一个歌者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歌曲,仅靠一两次选秀的成功,绝对没戏。任何投机都不能持久,唯有耐得寂寞,持续创新,才是通向艺术圣殿的本真态度。

■文/张学军


电视剧少点翻拍多点“中国造”



    不可否认,翻拍曾经有着傲人收视率的海外热播剧,就如同改编网络小说,从立项开始就会吸引无数粉丝的目光,可以说自带“光环”。然而,仅仅依靠原版剧集产生的良好效应来吸引观众也不是万无一失,综合近几年改编自海外剧的中国版电视剧的情况来看,并没有几部能够产生强烈反响,观众的口碑也不是很好,翻拍成功的少之又少。“违和感”“出离感”“突兀感”“水土不服”“不伦不类”经常是观众对于翻拍自海外剧的电视剧的评价和观感,“来也一阵风,去也一阵风,难成经典”成为海外剧中国版翻拍的尴尬,可见,电视剧用“中国的瓶装海外的酒”的改编之路并不好走。

    那么为何电视剧制作机构如此钟情于翻拍海外剧?无非是拍摄便捷和投资风险小。

    在笔者看来,改编海外剧并非不可,很多国家的片方也购买国外影视剧版权进行改编,这也是丰富我国电视剧类型的一种方式,然而一窝蜂地改编海外剧的路子却不是长久之计。过度依赖翻拍海外电视剧很可能会导致原创剧本萎缩,引起电视剧原创性不足、创作力枯竭。在刚刚闭幕的上海电视艺术节上,一个让人感到遗憾的现象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现实主义题材剧极为短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如今电视剧原创的乏力。

    曾几何时,引进国外版权的综艺节目扎堆霸占荧屏,日前,针对当前一些广电机构过于依赖境外节目模式,原创节目比例较小、精品不多、影响不大、动力不足等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不断研发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现中华文化特色的优质节目,尤其特别注意提高晚间时段自主原创节目播出比重。这也给现在的电视剧制播机构提了个醒,不能为了一时的收视率、商业利益而一味跟风翻拍热播经典海外剧,从而忽视了原创,否则不仅会令观众对国产电视剧的热情减退,也会破坏电视剧行业的生态平衡。电视从业者有责任鼓励原创,减少“山寨”,创作出更多优质的电视剧的“中国制造”。

■文/陆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