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中国少数民族研究的新声音 从摩梭人到朝鲜族“嘻哈”音乐——访青年民族音乐学学者杨敏

发布日期:2016/1/26 15:40:08    
  

杨敏,女,美国Wesleyan University音乐系民族音乐学专业博士资格候选人。美国民族音乐学学会(SEM)、亚洲研究学会(AAS)会员。2000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2003 年毕业于该院研究生部民族音乐学专业方向,留校工作。2007 年获全额奖学金赴美国Wesleyan University 深造,以中国云南母系摩梭人音乐的音乐民族志获得民族音乐学/ 世界音乐硕士学位后,继续在该校攻读民族音乐学博士学位,博士研究课题为中国朝鲜族的嘻哈音乐(hip-hop)文化。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音乐与性别研究(music and gender)、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音乐的跨国主义(transnationalism)、音乐的地方性与全球性(locality and globility)、音乐流动性(mobility of music)2002 年开始,在国际、国家级刊物、文集发表论文数篇,多次受邀在国际、国家级专业会议上发表会议演讲。

问:你好,杨老师,作为一名颇有建树的国际型学者,你的研究经历丰富,田野工作扎实,能谈一谈过往你的研究主要关注中国音乐的哪些方面吗?

答:我在中国音乐学院本科后期阶段,开始对民族音乐学这个学科产生兴趣。一方面,音乐学院一流、扎实的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学习给我打下了很好的认知、实践基础,另一方面我开始跟随导师陈铭道教授系统学习国外民族音乐学理论。当年,对中国著名的小型女民乐团“华韵九芳”的性别身份认同的研究(2000 年),是我第一篇从民族音乐学角度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成果,也是当时中国大陆第一个从社会性别(gender)角度研究中国音乐的民族音乐学研究。自那时起,我便有了在社会性别研究角度上继续拓展我研究领域的考量。在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阶段偶然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我得知了国际和国内的众多人类学家共同关注的中国云南摩梭人这个族群。当时,国际和国内还没有任何从民族音乐学角度关于这个族群音乐的专门研究,我便把目光投向了他们。经过多次实地田野考察后,我在硕士研究生论文中详实论述了与母系家庭制度和“走访”制相关的摩梭民间音乐和仪式音乐文化。这篇论文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从民族音乐学角度研究摩梭音乐文化的研究。2006 年,我论文的部分章节,题名为《音乐中的社会与文化:纳人(摩梭人)的阿哈巴拉和》,作为1960-2005 年这45 年间中国和国外摩梭研究中优秀的一篇,发表在由摩梭学者拉他咪·达石编纂的《摩梭社会文化研究论文集》中,也是此文集中唯一一篇被收录的民族音乐学角度的摩梭音乐专论。这对于我,不仅意味着一个学术成果,也是对我在摩梭人的研究及在摩梭文化的理解、表述、以及呈现上的肯定。问:作为一位年轻学者,你在国内已经拥有了如此丰厚的研究经验,到美国学习后,是否对中国音乐研究有不同的感受呢?

答:是的。近年来,中国的民族音乐学学科蓬勃发展,形成了本土的学科特色。在学理、研究范式、表述方法上,美国的民族音乐学学科与中国的民族音乐学学科表现出诸多不同。我到美国学习后,因为所在的Wesleyan 大学拥有全美乃至世界上最好的民族音乐学专业和世界音乐的教学、研究系统,因而在这个严格的学科训练系统中,在著名民族音乐学家郑苏教授的指导下,我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在世界音乐的语境中重新看待中国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包括我研究的摩梭音乐。我在Wesleyan 学习期间,对摩梭音乐的继续研究,侧重在批判性地思考之前的研究模式,并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动态地看待摩梭的音乐观念和实践,重点呈现摩梭音乐文化在现代旅游业冲击下如何应对、适应文化冲击的变迁危机,更多地突出摩梭人自己的声音,消解“他者化”摩梭人的研究观念,让摩梭人自己来呈现、“表述”他们的音乐文化。我的个案研究,提供了民族音乐学在中国音乐研究的领域内,一种在理论范式和表述角度上批判性思维的新的可能性。同时,我在研究中所使用和建立的研究方法,也被研究其他少数民族音乐的学者所借鉴。

从实践意义上来说,我的研究旨在促进更多的摩梭人以及国内外学者动态地看待摩梭人濒临消失的当地文化。作为世界上极少数系统研究摩梭音乐文化的学者之一,我也力图为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如何在现代全球化多元文化社会中传承和保护提供经典范例做出贡献。2011 年,我的研究作为讨论世界民间音乐在旅游文化变迁中的案例,被世界著名民族音乐学家Mark Slobin 在他的著作Folk Music: AVery Short Introduction (2011)(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引用、讨论。2013 年,我发表在《音乐探索》上题为《中国西南摩梭的阿哈巴拉:表演、表述和意义》的文章,被万方数据评为过去十四年中(2001-2015),摩梭研究的十大经典文章之一;过去三年中(2013-2015),摩梭研究的十大前沿文章之一。

问:你为云南摩梭人音乐研究做出的这些贡献,非常有意义。能谈一谈近期你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吗?

答:我最近在Wesleyan 大学的博士研究课题开始探索中国朝鲜族的嘻哈音乐文化。中国朝鲜族,是朝鲜半岛的朝鲜民族在近几百年不断移民到中国来形成的一个族群,在1950 年代成为新中国官方认定的55 个少数民族之一。由于中国朝鲜族的跨国性和离散性,他们的音乐文化、尤其是流行音乐文化,在全球流行文化迅速流动、交互和中国迅速崛起的经济现代性的复杂语境中,与“母缘国”韩国以及东亚的日本,有着更为深刻的联系。嘻哈音乐起源于美国纽约布朗克斯(Bronx)的美籍非裔聚居区,却被全世界青年共同分享又呈现出各自鲜明的地方性特色,尤其是他们在嘻哈文化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说唱音乐(rap)中运用不同的语言和音乐元素,构建他们自己对嘻哈街头文化精神的新的诠释。近年来,一群热衷于嘻哈的朝鲜族青年,在他们的故乡延边和北京、上海、首尔等新移居地,实践着他们对街头嘻哈音乐精神的理解,在嘻哈音乐的理念和实践中传递着他们的生活态度,以及族性、地方、国家、跨国文化认同。而我的研究,恰恰想真实呈现出中国朝鲜族青年们的嘻哈音乐“状态”,拓展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以此来填补中国少数民族嘻哈音乐研究的空白,为中国嘻哈音乐研究、东亚语境内的嘻哈音乐流动研究、美国和欧洲境外嘻哈音乐的本土化研究做出贡献。作为学者,我也希望媒体能更多地关注当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新发展、新动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