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邢三令:行走在大地的音乐诗人

发布日期:2024/1/9 14:04:02    
  

       不久前,音乐人邢三令刚刚推出了他的音乐作品《三令五声·大地和音》。它的问世像是2023年中国乐坛的一股清流,一经推出便引起了音乐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就其音乐性和艺术性来说,是2023年音乐界当之无愧的标志性作品。

       邢三令,这位集天赋与灵性于一身的音乐家,凭借他独特的创造力,以音乐为媒介,将山河、大地、人文、历史、自然、宇宙、星空、人类的真挚情感和对美的追求,都融入到作品之中,将听众引入一个充满哲学思考、丰富想象的艺术殿堂。那些优美的旋律,激越而震撼、空灵而绝妙。作品将古典与现代、民族与流行相互融合,展现出高超的音乐水平和独特的音乐语境,令人耳目一新。


卧薪尝胆磨剑数载  千呼万唤方始出来

       邢三令是一位对音乐有着独特认知和审美标准的音乐家,他不会盲目地追求作品的流行、流量。在快餐文化盛行、娱乐至死的今天,在音乐逐渐口水化、碎片化的当下,他的作品以其严肃、严谨的态度脱颖而出。创作之初,邢三令的目标就非常明确,自己要做的音乐是充满情怀的,是能够唤醒人们内心感知产生共鸣的作品。他说:“好的音乐是立体的,有画面感的,是可以穿越时空的,是可以让人感动的,能产生共鸣的,是能激发人们心底潜能的东西……”也因此,《三令五声·大地和音》历时六年才创作录制完成。

       从《走西口》的苍凉悲壮,到《洱海情歌》的欢快畅洋,从《吉祥的草原》辽阔苍茫,到《天山的月亮》神秘雄壮,再到热带雨林《瓦爱鲁五指山》的惬意舒畅……我们可以从这些风格迥异的作品中看到邢三令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音乐风格的把握、了解和热爱。它让人们情不自禁地想到艾青那一句著名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邢三令对音乐品质要求的完美、严谨、苛刻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他精益求精,不断推敲和改进,力求将每一个音符和节奏都演绎到精准。正是这种对音乐的执着和追求,加上顶级演奏家的加盟合作以及国际标准的制作水准,让邢三令的音乐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令人听后犹如雨后清风,心旷神怡!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个好的音乐家,必须用自己的作品说话。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季节里,《三令五声·大地和音》像一股涓涓暖流,给人们带来温暖、祥和、希望与美好。

       黑格尔说:"文化是精神发展的表现形式。"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呈现出的文化即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精神发展的表现形式,音乐也是如此。

       《三令五声·大地和音》作品跨度非常之广,既有歌颂大地山河之美好,也有赞美人类情感之高尚,既要彰显民族文化之内涵,又有歌唱民族信仰之崇尚。

作品中的《五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它用音乐的语言展示对天地运行的感悟,传递中国古代哲理的深邃智慧,表达古人崇尚自然的心态,追求天人合一的玄妙境界。这首作品曾经在美国纪念著名音乐家马勒的音乐会上演奏过。

       邢三令,这位从三晋大地走出来的音乐汉子,怀念乡愁、不忘初心,用旋律叙述着故土,用音乐赞美着故乡。《走西口》《山西情·黄土魂》便是真实的写照。两首充满山西特色的音乐作品,其悠扬的旋律中流淌着悲凉的情感,仿佛将人们带到了黄土高坡,去领略三晋大地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作者通过这两首作品,叙述着游子对家乡故土的深深眷恋和浓浓乡情。

       而《吉祥的草原》犹如大地的温柔低语,让人感受到草原的安静祥和。夕阳染红了天空,西下的余辉将整片草原镀上一层金色的祥和。微风拂过,草丛低低地摇曳,柔和地倾诉着大地的宁静与安详。《天山的月亮》则展示了在天山山脉高耸之巅,一轮清冷明亮的月亮静静高悬于天空中,一丝轻柔的彩云环绕在月亮周边,犹如一幅梦幻般的画卷在天山的上空展开,将天山的雄伟和苍凉点缀得更加神秘而美丽,远处是一片茫茫戈壁与无际沙漠。音乐中充满西域色彩的旋律仿佛带领人们穿越时空,回到驼铃声声的古丝绸之路。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一个好的音乐家,其生活阅历必然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包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对大自然的感受、对生活的认知和对理想的追求,都会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三令五声·大地和音》中,还有两首纯音乐作品令人印象深刻,一首是《忧伤的往事》,一首是《逝去的昨天》。这两首作品都和邢三令的个人情感经历有关,是他心底抹不去的伤痛。它们包裹着一段曾经哀伤的情感往事。邢三令真情流露地写下了荡气回肠、令人难以忘怀的千古绝唱。

       《忧伤的往事》是一首难得的深情肆虐流淌的名曲,表达了一种迷醉而绚烂、哀而不伤、雅俗共赏、流行而不失高雅的审美韵质与美学意蕴。这是一首可以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相媲美的作品。如果说《梁祝》是线性的叙述,那么这首作品就是立体的呈现,它是自然情感的迸发流露,更加饱满,更加丰富,也更加意味深长。

       特别一提的是,这首作品从作曲、编曲、演奏、制作与录音等各项指标与环节都是极具水准与特色的。它主要是由小提琴、大提琴、竖琴、钢琴、古典吉他及弦乐背景这些元素有机地构成,核心元素则是由小提琴、大提琴与古典吉他三种西洋乐器与绵密弦乐背景和谐交织而成。作品行进的基本印象是,在弦乐器与弹拨乐器的阴阳互动与和谐交织中,又带着极强的律动性与节奏感,从而将流行音乐的普适性特质,强化到了较大的限度,并以特殊的时空音色将高、低弦乐器与某种“弦乐团”的特殊表现力扩大到作品所能承载的最大限度。从作曲技法上讲,该作品源于民族调式,但又不拘泥于民族调式,它大胆融入了西洋乐的半音技巧和转调技巧,从而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全新曲风,进而为此作赋予了一种极为显赫的存在特质。同时,这种特质也构成了整个作品专辑的基本特质,将民族调式与西洋和声概念予以有效融合,并将古典音乐元素与当代流行音乐元素达成较为完美的平衡。

       《逝去的昨天》则是在柔和舒缓的旋律中流露出一些伤感和无奈,仿佛一缕微风带着淡淡的忧伤随时光轻轻飘散,恰如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怅惘和对年华从指缝中流走的不舍,想要抓住却再也回不来的情绪贯穿整首乐曲。


乐海沉浮三十年 横空出世正当时

       邢三令出身于音乐世家,父亲爱好民乐演奏,母亲喜欢民歌,哥哥则是晋剧团演员,同时也是一名歌手。由于父亲和哥哥时常在家中又弹又唱,使得邢三令自小就受到音乐熏陶。自幼聪颖的他很早便展露出极强的音乐天赋,十几岁便随着地方剧团到各地演出。18岁那年,北京武警文艺团体征召文艺兵,邢三令有幸入伍成为一名文艺兵,后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部队的演出常常一天之内要跑很多地方,三年的演出经历让邢三令对音乐有了更多的感悟,他开始思考音乐的使命是什么。邢三令尝试在演出任务完成之余创作自己的音乐,也正是在这时候,他喜欢上了摇滚乐。后来,邢三令离开部队,活跃于北京音乐圈,开启了新的生活和梦想。

       “……我的故乡在远方,流浪的云儿去何方,翻过高山,越过大海,路过星光,最美在远方。”这是邢三令写给自己的一首歌,也是他的真实写照。歌词表明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美好,一直永无止境地向着远方追寻。音乐无极限,追求无尽头,诗和梦一直在远方。

       如今,邢三令已经是一位著名音乐人、作曲家和音乐制作人。他获得过多项国内外的荣誉,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爱心大使,曾多次受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香港卫视、深圳卫视、凤凰卫视以及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内外媒体的专访与报道。

        为了创作出更多优秀音乐作品,邢三令多次到西藏、新疆、云南、贵州、四川、内蒙古、海南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采风。他自己测算,行程达到二十多万公里。采风不断,创作不辍。邢三令先后以彝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白族、藏族、黎族等民族音乐为基础,为全国各省市谱写了众多歌曲。他去四川创作了《支嘎阿鲁王》,去新疆创作了《梦回轮台》《天山的月亮》,去云南创作了《洱海情歌》,去海南创作了《瓦爱鲁五指山》,去内蒙古创作了《吉祥的草原》,去山东创作了《山里王》,去贵州创作了《云上南山》(电影主题歌、配乐),去山西创作了《走西口》《山西情·黄土魂》,为响应国家号召为“一带一路”创作了《one belt one road》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邢三令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更是一位富有情怀的艺术家。我曾和邢三令越过高山、踏上草原、穿过塔里木河,看他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激情歌唱。他的音乐犹如天山上的月亮那样皎洁,那样明亮,那样星光灿烂……

       我们期待邢三令创作出更多更好、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传世经典。

(周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