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薪火相传,月映千江 宋飞 “演”的是音乐,“奏”的是文化 培养民族文化自信,永远不丢文化内核

发布日期:2014/11/18 13:30:05    
  

本报记者 孟园

       当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时候,不由感叹说:“这是应该跪下来聆听的音乐!”华彦钧(阿炳)的《二泉映月》也由此一度成为海外上演最多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作品之一。今年恰逢华彦钧诞辰120周年。830晚,宋飞将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办“纪念民族音乐家华彦钧诞辰120周年·不朽的经典——宋飞名曲赏析音乐会”。这场音乐会将以讲演结合的方式,为观众呈现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透过音乐的隧道,去感受二胡艺术发展中于不同时空中产生的经典作品。从刘天华、华彦钧到刘文金,二胡艺术在百年的继承与发展中,经过数代二胡艺术作曲家、演奏家的共同努力,已经成为我国民族弓弦艺术乃至民族器乐艺术不断创新、成就瞩目的引领者。

       作为最年轻的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协二胡学会会长,宋飞面对肩负的重任,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面对民族音乐前辈留下的艺术财富,她真诚面对历史,坦然面对未来。宋飞认为,面对民族音乐的未来发展,不仅要建立民族文化自信,还要在音乐实践中体现这种自信、价值与理念。宋飞还提出“音乐民生”的理念,提倡让更多更好的民族音乐走进民众。对于民族音乐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宋飞将其譬喻为“月映千江”。

 

面对“薪火相传”的接力

看清二胡发展的方向

       记者:近年几位前辈音乐家相继离世,现在是不是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宋飞:受之于一代前辈的教诲,又要承受一代前辈的相继离去,这就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所要经历的。近年来,刘明源、安如励老师,特别是刘文金老师的相继去世,让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感到要有更多的担当。原来在他们的“呵护”下,我不用考虑太多,专心演奏就好,那时我参加“爱乐女”,开音乐会,担负各种演出任务,给人印象就是一个不太爱说话、专心做事的演奏家。但是,当他们相继离世后,就需要有人去为这个专业的发展担责。而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许多师长都对我有期望。所以,慢慢地,人们看到我在演奏以外,会和同行及受众有更多的沟通,去谈专业的现状、发展、传承、传播以及未来。

前不久刘文金老师的离世,成为二胡艺术发展的一个节点,甚至有评价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二胡艺术在刘天华、阿炳时期,曾经得到一次很大的发展。从刘天华到刘文金,包括许多二胡领域的创作者和演奏者,对二胡艺术的发展给予很大的推动。当我们面对前辈们留下的财富时,不仅要把他们的作品留在舞台上,要在课堂上去传授,同时还要真正认识前辈们的文化选择、努力及其遗产的文化价值。如果这样去回望并看待历史的话,对二胡艺术作为民族器乐引领者的发展方向,也会看得更为清楚。

演出图

 

探讨“双语教学模式”

总结演奏教学实践经验

       记者:近年多次到各院校进行交流,开讲座或公开课,主题一般都是什么?

       宋飞:主要是谈我的研究和实践。二胡艺术的发展,有阿炳和刘天华等前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且仍然在今天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给我们以启示。阿炳的经典成果,是从传统音乐土壤中广泛汲取营养,不仅延续着传统,并且也同时进行着新的创作,使二胡艺术在他手中达到很高的、甚至可以称之为登峰造极的艺术水准。刘天华的二胡作品,主要是基于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和汲取,在新音乐环境中,大胆地通过对西洋乐器以及创作手法的学习和借鉴,推动二胡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在阿炳和刘天华之后,二胡艺术基本上是沿着这样两个相关且互补的路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使得二胡艺术在百年的发展中产生了丰硕的成果。面对这些成果,特别是面对二胡艺术未来的发展,在对经典作品的文化诠释以及教学训练等方面,我一直在探讨用“双语教学模式”去进行我的教学和表演实践,同时进行各种专题研究,包括承担有好几项科研课题,将这方面的经验总结出来。今年我在中国弓弦艺术节的四场学术研讨会上,以及近期我到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学和教学展示,都是围绕着这些方面,谈我的实践经验。


宋飞

 

建立民族文化自信

“音乐民生”面向民众

       记者:在国外进行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播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体会?

       宋飞:我第一次出国是在大学毕业以后第一年,到欧洲去演出。我当时就感受到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认可,以及他们对中国音乐表现出的浓厚兴趣。也感觉到,音乐要比许多艺术更容易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但是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与外来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相比,是存在“逆差”的!比如说外国人了解中国的艺术,可能更容易接受的是杂技,他们了解的中国音乐,可能就是中国餐馆里面播放的一些曲目,对中国的音乐文化缺乏更多的了解。我们有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形式的音乐文化,我们有责任在国际交流中传播中国音乐,就像我们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卡内基音乐厅、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地做的那样,我认为还可以有更多、更丰富的传播途径、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并且有更丰富、更能体现中国文化内涵和精髓的“附加值”,这样才可以让外国人对中国音乐乃至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随着世界范围的传播和交流增多,我们越来越需要一种民族文化价值观,它是对自己的母语文化的一种自信、自省和责任。互联网传媒手段的发展,让世界文化成果可以为人类所共享。那么,在这样一种海量信息的成果呈现过程中,作为一个音乐人、文化人,需要自己有清醒的头脑。其实每一个人的存在及其生活,都具有某种文化属性。我们是中国人,那种天然的文化血脉是经长期积淀而形成的。我们在教育中,就要激活每一个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我们这一代人在舞台上,其实肩负着一种责任,就是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诠释者。这种诠释,不只是音乐的诠释,更是一种文化的诠释,透过音乐的表达,把内含其中的人文思想及其审美情怀传达出去。

   

版面图

 

       记者:听说一直在提倡“音乐民生工程”,是基于怎样一种想法?

       宋飞:近年我一直在提倡“音乐民生工程”。“音乐民生”,就是以音乐为媒介,关注并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民众物质生活的提升,以及音乐的传播和交流的扩大,民众的文化视野越来越宽,民众对民族音乐的文化需求,也会越来越多。面对民族音乐的未来发展,不仅要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对自身价值与责任的认知,还要在音乐实践中体现这种自信、价值与理念。这方面,通过比较深入的讲解和高水准的音乐诠释,传达中国音乐和艺术的特质、中国人特有的情怀、审美和精神追求,让更多更好的民族音乐走进民众,让民众离我们的民族音乐更近,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更强。所以,我每年暑假都会在中山音乐堂“打开音乐之门”的音乐会,由我自己担任导聆,与大家分享我对音乐的感受。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犹如“月映千江”

       记者:如何看待对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都有哪些思考?

       宋飞:每当我们回望和面对历史上的经典时,并立足于当代音乐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时,我的感受就像是“明月映照在千江之上”。在对传统的继承中,传统及其经典,就像月亮一样投射到一千条江上,因此,对传统的发展和创新,其表现形式是多姿多态的,就会有一千种美。但此时此刻,传统仍然是本源。因此,对于传统的继承、对经典的演绎,不是刻板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不断有所创新、发展的过程,但又不失对传统原汁原味的了解和体悟。这就是传统文化在不断的传承、认同中形成文化传统的过程。在我看来,永远不能丢的是文化的内核、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依然是今天发展民族音乐的重要支撑。

       我自认是一个比较开通、心胸宽阔的人。在自己的专业上,我觉得,无论是面对过去的财富还是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我会吸纳各种营养,并创造各种可能性,而不会将自己定位、局限在某一个层面。从历史中回望,当年的刘天华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勇于进行创新,经过时间的沉淀,当年的创新成果已经成为经典,成为传统音乐的遗产和积累!所以我会说,我们除了是传承人,还是诠释者、创造者,更应当是引领者。

 

任最年轻的副院长和学会会长

因有大家的温暖和支持

       记者:作为中国音乐学院史上最年轻的副院长和二胡学会会长,有没有很大的压力?如何面对自己所要担当的责任?

       宋飞:人的一生,在许多时候,都要承受压力,担当责任。很多人知道我出名早,但并不了解,在我上中学的6年期间,我的母亲瘫痪在床,许多事都是由我来照顾。所以我懂事儿比较早,担当事儿也比较早。我的事业和生活其实是一样的。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前辈对我给予关注,对我寄予厚望。他们的寄望,让你感觉到你是一个可以让他们信任的人,你是可以接过他们手中接力棒的人。对于我在学院、二胡学会担任的工作,我始终觉得我是一个群体或一个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所以做任何事情,就是和大家一起做。和大家一起做事,总能得到温暖和支持,不觉得孤独。

       作为二胡人,我只是一个群体、一个专业当中的一员。这个专业并不是因为某一个人如何优秀,就可以代表这个专业。这个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群体的共同努力和成就才能做到。我们二胡人,是通过共同的努力,才汇聚精英,成就了二胡艺术引人瞩目的发展,才有了今天这样好的局面。当我们真诚地面对历史,尤其面对后继的学子,看到他们身上有很多优秀的特质,想法激活其潜力,二胡艺术事业就必然具有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对于中国音乐学院来说,我就是这个学校培养出来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这个学校上的,对学校有一种天然的血脉情感。即使不当这个领导,我也同样会爱这个学校、爱这份事业。如果说你身上多了一份责任,那么你要付出的和要去关注的,就会更多。所以,既要敢于担当,但也不必把它看成是一种太重的压力,因为你本来就身在其中。就是一颗平常心吧!面对民族音乐前辈留下的遗产和财富,真诚面对历史,坦然面对未来。即便没有这些头衔,我也依然爱这份事业;有了这个职位、这份担当,只会促使你勇于承担,和大家一起,把事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