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载军龄的“孟妈妈”在生日中度过了最温馨的大师课! | ||||
发布日期:2019/12/9 16:30:48 | ||||
2019年11月23日-24日,由音乐生活报主办并全程报道,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大众音乐协会、科普时报社支持并指导,松雷集团旗下北京何所有温泉商务酒店协办的“百名大师·百地音乐大讲堂”系列活动——“声乐大师课·孟玲教授2019第一期”在京圆满举办! 中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音乐生活报社社长吕长河,科普时报社社长尹宏群,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员蔡桂茹,安徽台全资企业北京星辉远景、负责全国新媒体少儿产业运营负责人李懿丹等各主办、支持单位领导莅临现场,携手孟玲教授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共同见证了当日的开班仪式并合影留念。音乐生活报社社长吕长河现场授予孟玲教授音乐生活报专家艺术委员会首席专家荣誉称号,并颁发奖杯。 课程第一天,孟玲教授全程主教并一对一授课,以“唱响民族之声!因材施教、切忌克隆”为主题,通过对十余首选定曲目的针对性指导,为学员们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作为培养了王宏伟、刘和刚等诸多知名歌唱家的大师,孟玲教授指导学员们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理解正确的声音理念,培养良好的歌唱状态,掌握歌唱情感处理。结业仪式上,除一对一颁发证书并合影外,音乐生活报还特别为孟玲教授安排了生日庆祝环节,全场学员共唱《生日快乐歌》,祝敬爱的“孟妈妈”福寿安康! 课程第二天,孟玲教授高徒、原总政歌剧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董晶晶老师现身课堂,以经典曲目《我和我的祖国》作为范唱案例,还原声乐大家的历练方法;同时,选取四名学员对指定曲目进行一对一指导,让学员们收获颇丰。当日,音乐生活报还特别安排了《我和我的祖国》MV录制,结合李谷一老师的课前指点以及这两日所学精华,在专业录音棚里,学员们切身感受到了身为演唱者的喜悦。 “声乐大师课·孟玲教授2019第一期”为“百名大师·百地音乐大讲堂”系列活动之一。依托丰富的经验和优质大师资源,音乐生活报携手国内外顶级文艺团体,遴选百余名顶级音乐演奏家及教育家,分期开展系列活动,如大师课、大师班、校园大课、艺考辅导、留学讲座、外地研学、门生选拔、队员遴选等,面向所有音乐和舞蹈专业的艺考生、留学考生、特长生、辅导教师、演职人员等进行授课、专业指导。以丰富的展现形式,让音乐大师课传播地更远。 大师谈:如何避免千人一面,万人一声?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 孟老师的教育方针可以总结为八个字——因材施教,切忌克隆。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歌唱条件,声音特色是否适合某一类型的歌曲演唱,但从学生自身来说,包括对自己音色等声音条件到情感表现的认识是经过一系列的“锤炼”获得的。“量变会引起质变,只有当你唱的多了,自然就知道如何筛选”。知道筛选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是: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在授课的过程中,孟玲教授反复强调歌曲演唱中的“适宜性”,她以通俗易懂的比喻“选歌就如选鞋”来说明选取歌曲的度。孟玲教授以自己的得意门生王宏伟、刘和刚、泽旺多吉为例,讲授了每个歌唱者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声音。这样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就会唱出自己,不会因过度模仿而失去原本属于自己的嗓音,每个歌唱者都是不可复制的“这一个”,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与特点。 选歌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摇摆,这属于正常现象,但如何令悬空的问题落地?在这一问题上孟玲教授有自己的独特的法门——选择自己唱起来舒服的歌,自己唱的好的歌。很多歌唱者力图挑战自己,往往会选择一些“费力”的歌曲来演唱。这样固然可以,但在舞台上,这样就会容易导致歌唱者底气不足,会令演唱状态置于一种紧张的气氛中,无疑对演唱毫无利处。“在台上要自信,但是前提是自己对这首歌的理解要到位的,对它的诠释是游刃有余的。每个人的生长环境,生活经历是不同的,只能按照自己的声音条件,按照自己的路走。” 如何做到以情动人正确诠释歌曲的目的是什么? 歌唱家演唱歌曲的目的是为歌曲服务,但最终的目标还是要“表情达意”。一个演唱家发声是要打动人的。就技巧的练习方面,孟玲老师说,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声音和气息,正确找到声音的支点,做到头腔共鸣。音域要扩大,音色要有美感,但唱歌没有必要声音很大,只有将自己的情感正确、精准地表达出来就是可行的。在授课的过程中,孟玲教授以一首广为传唱、真切感人的《父亲》为例,讲述了它之所以令人感动是因为歌唱家刘和刚在演唱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心”放到了歌曲中,他的生活以及情感经历无疑是这首歌之所以动人的一个原因。歌唱者将自己的情感很好地抒发出来,音量的大小却不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但以情动人却不是歌唱家自己的事情。一个歌唱者选择到适合自己演唱的歌曲后,还有一个必备环节——明白词作者的用意,即理解词曲背后的情感内容。只有深刻地理解到歌曲的内涵,才能“嚼碎了”。在演唱的时候加入自己的理解、投入自己的情感,这样才有可能做到不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同时唱出的歌曲也就不会停留在仅仅像某个人演唱的了。 好音乐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孟玲教授认为,好歌一定是要接受人民大众的检验,大众需要正能量,歌唱家要唱那些能够唤起人们美好的情感的歌。谈及舞台表现,孟玲教授言辞幽默,比喻生动,她时不时站起身,亲自示范,课堂中无不泛起阵阵轻松愉快的笑意。“唱歌要有很好的站姿,要有歌唱家的范儿。”诚然,一名卓越的歌唱家需要拥有舞台上的自信,但这份自信的来源一定是日复一日的练习和向更加强大力量求教的“苟日新,日日新”的过程。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便是这个理儿。 孟玲:因材施教,切忌克隆 记者:这次课程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孟玲教授:我觉得这次《音乐生活报》考虑得很周全。考虑到早上会堵车,《音乐生活报》给学员和老师都安排了住宿,还可以在酒店泡个温泉,这样的安排特别贴心。大家不用早晨5点起来就赶路,不会特别疲劳。这次课的会场也布置的非常好,有种音乐殿堂的感觉。工作人员都工作至半夜,说明《音乐生活报》的工作人员非常的敬业。 记者:孟教授作为“歌坛园丁、声乐伯乐”,今天在现场是否发现了一些嗓音条件出众的学生? 孟玲教授:有的。比如陈迪,她本来就是公安部优秀的歌唱演员。她非常努力,每次有课,她都积极报名,而且很有长进。原来她唱的都是像《人民警察之歌》这样的适应形势的歌曲,现在她唱的都是经典,比如《江姐》《红湖赤卫队》《党的女儿》里面的选曲,这些对她业务水平的提升很有好处。 记者:您在教学中,最看重学生哪方面的素质? 孟玲教授:首先当然是人品,他必须很热爱声乐这个职业。当然我现在很多讲课的对象不一定是专业的,但是只要他热爱声乐,我就愿意将我所学传授给他,让他得到较大的提升。虽然不可能脱胎换骨头,但有一定的进步、收获那就有效果了。 记者:今天大师课的学员们,是否有些共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您是怎们解决的? 孟玲教授:我觉得这些应该是因材施教,切记克隆,每个人针对每个人的问题。张三的问题放在李四的身上解决是绝对不行的。比如刚刚的女高音是湖北人,我建议她把“加入了共产党”唱成“加‘愈’了共产党”,这就是用了湖北话,虽然是一个字,却觉得更有湖北的味道,更加亲切。但下一个学员是河南人,我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了。所以一定要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记者:对于专业的音乐学习者,您有什么学习建议? 孟玲教授:首先,现在很多学生比较浮躁,但是学生们应该踏下心来,把声音的问题先解决,学好基本功。把地基打好了,后面盖什么楼都可以。如果地基没打好,出了学校再补就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其次,学子们应该多和老师交流,有问题及时解决,不要日积月累,最终群蚁溃堤。 记者:你觉得当下的声乐界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孟玲教授:现在声乐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唱法,但我觉得把歌唱好,人民群众喜爱,那就是对的。如果都随意成立门派,唱着不接地气的歌,无人喝彩,那你就是失败的。很多人都和我说“孟老师,你应该成立一个‘孟派’”,我说绝对不可以,我还没到这种水平。如果是这样的话,应该让后人去总结,而不是我自吹自擂。我还是应该多教一些学生、多做一些实践、多总结一些好的经验,比如今天这样的大师班,我应该做的是多传授些精髓,让大家有所收获,取得更大的进步。 文/琳琳、京祎 摄影/郭冬梅 注:大师谈部分内容经由本报编辑根据授课内容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