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堡国立高等音乐与戏剧学院 科学完整的音乐体系,自由、开放、多元的教育理念,培养出世界顶尖的音乐人才! | ||||
发布日期:2019/11/5 10:52:41 | ||||
德国在音乐文化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产生了如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等等众多音乐巨擘,正是这些音乐巨匠一代一代延续着欧洲艺术音乐的传统,使其成为影响世界的音乐文化主流。 德国汉堡国立高等音乐与戏剧学院位于汉堡市中心,坐落在美丽的阿尔斯特德国在音乐文化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产生了如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等等众多音乐巨擘,正是这些音乐巨匠一代一代延续着欧洲艺术音乐的传统,使其成为影响世界的音乐文化主流。 德国汉堡国立高等音乐与戏剧学院位于汉堡市中心,坐落在美丽的阿尔斯特湖畔,是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音乐学院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学府之一,学院作曲系也因世界级的作曲大师里盖蒂曾为系主任而闻名遐迩。 学院成立于1950年,由三个主体建筑构成,标志性建筑就是由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Martin Haller设计,于1883年修建的“巴奇宫”,学校拥有一个465座的音乐厅,戏剧排练厅,电子音乐实验室,83间教室与琴房。学校现有来自世界各地的750名学生,开设作曲、作曲理论、指挥、歌剧、器乐演奏、爵士乐、戏剧表演、戏剧导演、音乐教师、基础音乐教育、音乐治疗等专业。本科12个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20个专业方向。 2013年,在汉堡举办了400场音乐活动,市中心的音乐厅Laeiszhalle-Musikhalle Hamburg位于“勃拉姆斯广场”,这是为纪念在汉堡诞生的另一位浪漫派大师勃拉姆斯而命名的。在汉堡,除了汉堡交响乐团之外,更有赫赫有名的北德广播交响乐团、汉堡芭蕾舞团、汉堡歌剧院,这些艺术院团都久负盛名、享誉世界。 德国是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截至2013年共有109人获得诺贝尔奖,仅哥廷根大学就诞生了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在科教文卫领域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这与德国政府对教育的长期投入与重视有很大关系,国家,从幼儿园到大学实行免费教育,近年来有的大学开始收取象征意义的注册费,大约200欧元,不收学费,有些联邦州则免除这些费用,并且学生可以享受其他各类福利待遇,如坐火车,公交,地铁全部免费,这些待遇不仅仅针对本国学生,所有的外国留学生一样享有这样的免费待遇,这在西方国家也是绝无仅有。德国全国大约36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8000多万人口,各类高校就有328所,分布在全国16个州,注册学生190万,其中音乐、艺术院校57所,学生约3万,如此之高的高校分布密度位居世界前列。 德国大学的传统是遵循着一种自由、开放、多元的教育理念,所有的大学没有高墙,学校与整个城市、整个社会融为一体,市民可以自由穿梭于大学校园,无论是综合大学还是音乐学院都是如此。政府有一个专门的行政机构,名为“学生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教辅部门,留给学校的核心任务就是关注教学与科研。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住宿,这需要向“学生管理中心”提出申请,学生宿舍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地方,这样一来,可能就会有不同大学、不同专业的学生居住在一起,增进了交流与互动,大家可以发挥在不同学术领域的特点与长处,相互启发。 在德国音乐学院学习,学校上课没有考勤制度,学习没人监督,学生完全行使自由的权利,当然这种“自由”只是表象,这样的自由是将学生的潜能进行开发与培养,培养学生注重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创作的能力。教师的日常授课没有规定统一的教材,而是围绕一个教学主题进行讲解,将相关的知识点列为提纲,或发给学生相关的知识点材料,让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寻找答案,所以德国高校的图书馆建设非常发达,馆藏丰富。学生将各自整理好的结果通过“讨论课”,大家一起进行探讨,博采众长,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兴趣浓厚。有的教授也会在学期之初,将本学期的课程提纲分发给同学,分配好任务,让学生查资料准备,再通过讨论课或者分析课,一起探寻答案,各抒己见,集思广益。 德国的音乐学院学分制度与自主选课也是一个特色,德国的大学规定本科新生入校,除了主专业以外,还必须两门副专业,以及其他的课程。这些课都必须修完规定的学分,才能参加阶段和毕业考试,本科修满4年需要至少240分,研究生修完两年至少需要120分,此外这两门副专业还有一个灵活的规定,即在新生注册的两年内依据自己的兴趣可以变更一次,这样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保障。 此外,学生们一进校,学校就会发给每个人一本“课程手册”,上面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具体情况、课程设置、教师情况、联系方式、教学设备、上课时间、授课地点、音乐会的日程安排等,可以说与教学相关的所有信息都在这本小册子里,同学们可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课程,制订学习计划。 德国大学学制在2010年前是没有学士学位的划分,修业结束后直接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通常5年,10个学期。从2010年开始,为了与美国、欧盟等其他国家的学制相适应,将学制也改为本科4年,8个学期,研究生2年,4个学期,本科仍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修基础课程,第4学期结束,即大二期末,要通过阶段性考试才能进入第二阶段学习,再修4个学期,本科学习结束后经过考试,才能进入研究生阶段进行学习。 德国音乐学院的授课形式有4种: 1、小课。如同国内的作曲专业小课,本科生前4学期每周一节,从第5学期开始,包括研究生都是每周1.5节课。 2、小组课。例如作曲系的对位法、和声课、指挥课、视唱练耳等都是小组课。 3、讨论课。由教授引导,学生来作报告,这是德国最普遍的教学模式,教授会在学期之初,将本学期的课程提纲分发给同学,分配好任务,或由学生自选,课后同学们查资料准备,然后将学习报告,通过讨论课或分析课,大家一起探寻答案,学生将讨论的成果以报告的形式在学期末呈交给教授,教授会根据学生报告所涉及的资料条理性、全面性、学术性等情况给予不同的分数。 4、大课。例如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史等课程是由教授根据自己的讲义讲授,要求学生记笔记,课后自己找资料充实,完成作业。 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作曲系现有专职教授6位、2位专职教师,分别担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相关课程课程,课程包括: 1、作曲课。由作曲主课老师指导学生完成音乐创作,作品的风格大多为20世纪以来的写作风格。 2、和声课。作曲的学生免修,其他乐器演奏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6个学期,这比我们国内的学习长出了整整一倍,学习的基础是巴赫和声,并且和声学与对位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核心研究的是巴赫的圣咏,此和声课的来源是德国出版社出版的巴赫389首圣咏全集。除此之外非常注重和声分析,从巴赫到贝多芬以及浪漫派,印象派,现代、爵士乐的和声手法都涉及。 3、复调课。德国的对位法学习是从帕勒斯特里那的弥撒曲和经文歌入手学习,严格因循传统复调手法,是直接建立在文艺复兴时期和声风格基础之上的四声部对位法写作,并保留数字低音的传统,强调键盘练习,这一点非常重要。学生从第二年开始分析巴赫平均律赋格,然后学习赋格写作,教学时间4学期。 4、乐器学/音响学音乐学院没有专门的配器课。通常由作曲老师讲解,但开设有乐器学/音响学,教学时间是2学期,授课对象为全体学生,乐器学主要学习乐器的特征、构造、发音原理、历史渊源,音响学则更接近物理学,讲解声音基本的物理属性、音响特征等原理。 5、曲式与作品分析。从分析德国民歌入手,一直到古典奏鸣曲,时间为4学期。学校还开设课程专门进行新音乐的分析讲解,讲述20世纪以来的各种音乐手法,流派及创作思维。 6、作曲讨论课。这门课贯穿作曲本科8学期以及研究生4学期,上课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讨论课,教授会针对某个作曲现象,作曲技法或某位作曲家,某部作品等设命题,由学生们准备,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最后由教授总结,得出结论,从而启发学生创作。此外还有指挥、视唱练耳、合唱课、总谱读法等课程。,是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音乐学院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学府之一,学院作曲系也因世界级的作曲大师里盖蒂曾为系主任而闻名遐迩。 学院成立于1950年,由三个主体建筑构成,标志性建筑就是由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Martin Haller设计,于1883年修建的“巴奇宫”,学校拥有一个465座的音乐厅,戏剧排练厅,电子音乐实验室,83间教室与琴房。学校现有来自世界各地的750名学生,开设作曲、作曲理论、指挥、歌剧、器乐演奏、爵士乐、戏剧表演、戏剧导演、音乐教师、基础音乐教育、音乐治疗等专业。本科12个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20个专业方向。 2013年,在汉堡举办了400场音乐活动,市中心的音乐厅Laeiszhalle-Musikhalle Hamburg位于“勃拉姆斯广场”,这是为纪念在汉堡诞生的另一位浪漫派大师勃拉姆斯而命名的。在汉堡,除了汉堡交响乐团之外,更有赫赫有名的北德广播交响乐团、汉堡芭蕾舞团、汉堡歌剧院,这些艺术院团都久负盛名、享誉世界。 德国是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截至2013年共有109人获得诺贝尔奖,仅哥廷根大学就诞生了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在科教文卫领域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这与德国政府对教育的长期投入与重视有很大关系,国家,从幼儿园到大学实行免费教育,近年来有的大学开始收取象征意义的注册费,大约200欧元,不收学费,有些联邦州则免除这些费用,并且学生可以享受其他各类福利待遇,如坐火车,公交,地铁全部免费,这些待遇不仅仅针对本国学生,所有的外国留学生一样享有这样的免费待遇,这在西方国家也是绝无仅有。德国全国大约36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8000多万人口,各类高校就有328所,分布在全国16个州,注册学生190万,其中音乐、艺术院校57所,学生约3万,如此之高的高校分布密度位居世界前列。 德国大学的传统是遵循着一种自由、开放、多元的教育理念,所有的大学没有高墙,学校与整个城市、整个社会融为一体,市民可以自由穿梭于大学校园,无论是综合大学还是音乐学院都是如此。政府有一个专门的行政机构,名为“学生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教辅部门,留给学校的核心任务就是关注教学与科研。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住宿,这需要向“学生管理中心”提出申请,学生宿舍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地方,这样一来,可能就会有不同大学、不同专业的学生居住在一起,增进了交流与互动,大家可以发挥在不同学术领域的特点与长处,相互启发。 在德国音乐学院学习,学校上课没有考勤制度,学习没人监督,学生完全行使自由的权利,当然这种“自由”只是表象,这样的自由是将学生的潜能进行开发与培养,培养学生注重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创作的能力。教师的日常授课没有规定统一的教材,而是围绕一个教学主题进行讲解,将相关的知识点列为提纲,或发给学生相关的知识点材料,让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寻找答案,所以德国高校的图书馆建设非常发达,馆藏丰富。学生将各自整理好的结果通过“讨论课”,大家一起进行探讨,博采众长,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兴趣浓厚。有的教授也会在学期之初,将本学期的课程提纲分发给同学,分配好任务,让学生查资料准备,再通过讨论课或者分析课,一起探寻答案,各抒己见,集思广益。 德国的音乐学院学分制度与自主选课也是一个特色,德国的大学规定本科新生入校,除了主专业以外,还必须两门副专业,以及其他的课程。这些课都必须修完规定的学分,才能参加阶段和毕业考试,本科修满4年需要至少240分,研究生修完两年至少需要120分,此外这两门副专业还有一个灵活的规定,即在新生注册的两年内依据自己的兴趣可以变更一次,这样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保障。 此外,学生们一进校,学校就会发给每个人一本“课程手册”,上面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具体情况、课程设置、教师情况、联系方式、教学设备、上课时间、授课地点、音乐会的日程安排等,可以说与教学相关的所有信息都在这本小册子里,同学们可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课程,制订学习计划。 德国大学学制在2010年前是没有学士学位的划分,修业结束后直接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通常5年,10个学期。从2010年开始,为了与美国、欧盟等其他国家的学制相适应,将学制也改为本科4年,8个学期,研究生2年,4个学期,本科仍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修基础课程,第4学期结束,即大二期末,要通过阶段性考试才能进入第二阶段学习,再修4个学期,本科学习结束后经过考试,才能进入研究生阶段进行学习。 德国音乐学院的授课形式有4种: 1、小课。如同国内的作曲专业小课,本科生前4学期每周一节,从第5学期开始,包括研究生都是每周1.5节课。 2、小组课。例如作曲系的对位法、和声课、指挥课、视唱练耳等都是小组课。 3、讨论课。由教授引导,学生来作报告,这是德国最普遍的教学模式,教授会在学期之初,将本学期的课程提纲分发给同学,分配好任务,或由学生自选,课后同学们查资料准备,然后将学习报告,通过讨论课或分析课,大家一起探寻答案,学生将讨论的成果以报告的形式在学期末呈交给教授,教授会根据学生报告所涉及的资料条理性、全面性、学术性等情况给予不同的分数。 4、大课。例如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史等课程是由教授根据自己的讲义讲授,要求学生记笔记,课后自己找资料充实,完成作业。 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作曲系现有专职教授6位、2位专职教师,分别担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相关课程课程,课程包括: 1、作曲课。由作曲主课老师指导学生完成音乐创作,作品的风格大多为20世纪以来的写作风格。 2、和声课。作曲的学生免修,其他乐器演奏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6个学期,这比我们国内的学习长出了整整一倍,学习的基础是巴赫和声,并且和声学与对位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核心研究的是巴赫的圣咏,此和声课的来源是德国出版社出版的巴赫389首圣咏全集。除此之外非常注重和声分析,从巴赫到贝多芬以及浪漫派,印象派,现代、爵士乐的和声手法都涉及。 3、复调课。德国的对位法学习是从帕勒斯特里那的弥撒曲和经文歌入手学习,严格因循传统复调手法,是直接建立在文艺复兴时期和声风格基础之上的四声部对位法写作,并保留数字低音的传统,强调键盘练习,这一点非常重要。学生从第二年开始分析巴赫平均律赋格,然后学习赋格写作,教学时间4学期。 4、乐器学/音响学音乐学院没有专门的配器课。通常由作曲老师讲解,但开设有乐器学/音响学,教学时间是2学期,授课对象为全体学生,乐器学主要学习乐器的特征、构造、发音原理、历史渊源,音响学则更接近物理学,讲解声音基本的物理属性、音响特征等原理。 5、曲式与作品分析。从分析德国民歌入手,一直到古典奏鸣曲,时间为4学期。学校还开设课程专门进行新音乐的分析讲解,讲述20世纪以来的各种音乐手法,流派及创作思维。 6、作曲讨论课。这门课贯穿作曲本科8学期以及研究生4学期,上课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讨论课,教授会针对某个作曲现象,作曲技法或某位作曲家,某部作品等设命题,由学生们准备,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最后由教授总结,得出结论,从而启发学生创作。此外还有指挥、视唱练耳、合唱课、总谱读法等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