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民族音乐如果锁在家里,如果成为世界的精品财富?” 音乐最重要的是包容,是沟通,是互相了解!

发布日期:2019/9/23 14:42:40    
  

“民族音乐如果锁在家里,如果成为世界的精品财富?”

音乐最重要的是包容,是沟通,是互相了解!

   9月13日上午,在中秋节万家团圆的喜庆日子里,国际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著名作曲家赵季平、著名琵琶演奏家吴蛮,齐聚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厅,以“音乐家在社会中的作用”为话题展开深入对话,分享他们对音乐、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畅谈音乐人生的感悟,并就“丝绸之路”音乐文化发展的方法和技巧真诚交心,让在场的千余名观众领略了三位音乐家在创作、演奏中的深入思考。 

音乐最重要的是沟通

能够推动人类往前走

   “我们能互相欣赏、信任,这是我们做音乐最重要的。”此次对话活动对于三位音乐家来说,无疑又是一场别样的团聚。马友友感慨不已,他认为,音乐最重要的是能够团结人一起沟通,能够找到交流、信任的方法,“能够推动人类往前走”。

   话题的深入推进是从20年前由马友友倡导并实施的“丝绸之路”题材的音乐活动说起。在谈到活动的初衷时,马友友认为只是想真诚地邀请华人参与到“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现代发展之中。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之一,赵季平认为1999年马友友召集中国20余位音乐家在美国坦格伍德所进行的这场关于“丝绸之路”题材的音乐活动,或可认为是世界音乐界的一次创举,它带动了中国乃至东方音乐走向了欧美主流音乐界,打开了“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新时代。正是在这次活动上,赵季平创作了《关山月》。在这个作品里,大提琴宛如吟游诗人,讲述了1000多年前的故事。赵季平在曾经的采访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越是民族的东西,越要与时代同步,越要走向世界、感染世界。民族音乐如果锁在家里,那如何向外寻觅知音,产生共鸣,成为世界的精品财富?因此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音乐创作也要解放思想,对外开放,让中国音乐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音乐。

   马友友颇有共鸣,他认为包容是音乐家作用于社会的重要观念、手法和力量,这种包容既要有音乐家真诚地认识文化之心,也要有音乐家以其灵活性、创造性地表现作品之心。马友友曾在以色列约旦看到一群人演奏巴赫后备受感动:“技术不一定完美,但很真诚。不同的音乐是能够包容的。”

   “任何乐器都有特殊音色和语言,所以如果要跟不同文化、不同音乐语言、不同类型的乐器合作,就要互相了解。了解对方,也让对方了解你的乐器的文化和语境。而且要努力磨合。我们几位二十年前开始合作时也不是很顺,但是这些年下来,不仅乐器之间了解了,而且演奏家之间也互有了解,我知道他的音乐是怎么样的。所以说互相了解学习非常重要。不能关着门光练技术,一定要走出去。”吴蛮这样表示。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音乐也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效载体。”著名钢琴家郎朗认为,钢琴是国际乐器,不带种族色彩,谁都能弹,外国人听到中国的《茉莉花》也觉得挺有意思。通过帮助美国当地人包括华人接受音乐教育,也可以借水行舟传递中国形象、中国故事,增进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

   中国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已经开始融入海外音乐体系,进入了西方教育体系的话语系统。这种走出去不是作客式、拜访式的,而是真正留下来、待下去的实实在在的走出去。可以想象,当中国民乐作为一个专业、一门学科呈现在外国学生面前,它所承载的分量和价值无疑是前所未有的。不光是美国本土的学生可以修读这门专业,那些爱好中国民乐的外国朋友也可以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学习到地道正宗的中国民乐。这种标准化、学科化的落地生根,将进一步扩大中国民乐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音乐国际地位的提升。

   由中国民乐走出去延伸来看,中国文化走出去也确实有很多可以探索、尝试的新思维、新路径。中国文化“润物细无声”地走出去要比“敲锣打鼓”地走出去更容易让海外社会接受。一方面,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固有偏见和信任短期内确实难以消弭,过于高调难免适得其反。另一方面,文化的交流互动本身就有“只可意会”的特点,越是以平等包容、互学互鉴的方式,越容易获得传播对象的亲近信任。

   恰逢今年是上海交响乐团成立140周年。一直致力于在演绎西方经典的同时,上海交响乐团积极推动中国作品原创,并在海外演出中有意识地加入中国作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著名指挥家、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表示,中国原创作品《五行》这首作品讲述了“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中国哲理,而这个古老的中国哲理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具有特殊的意义。“人和人之间、社会和社会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只有相互理解,才能在一个世界的平台上共荣共生。”

   余隆表示,在全球巡演中,并不仅仅局限于演绎一部中国作品,更向世界讲述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上海交响乐团是一个窗口,全球的观众可以通过她了解中国文化。”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出版社联合推出“中国交响70年”唱片集。余隆表示,他本人的成就和事业发展也无不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和包容开放的创作氛围。作为音乐家,他愿意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音乐作为一种无国界的特殊语言,是文化交流特别重要的手段。如果我们的工作有助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我们非常愿意为国家服务,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余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