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中国歌剧《逐月》复排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发布日期:2019/9/16 14:20:13    
  

中国歌剧《逐月》复排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是中华民族流传已久的民间神话故事,从古至今也不乏以此为题材的艺术作品。而辽宁歌剧院最新倾力打造的中国歌剧《逐月》于8月27日、28日晚亮相沈阳盛京大剧院,该剧从一个新的角度,赋予这一神话故事新的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打造中国歌剧彰显民族性

   曾创排了中国民族歌剧奠基之作《苍原》的辽宁歌剧院,多年来凭借以《苍原》为代表的一系列歌剧精品,奠定了在全国歌剧界的领先地位。坚持原创,立院之本,辽宁歌剧院已演出的58部歌剧中,有45部是剧院自己创作改编的。中国歌剧要打好“原创”牌,创新是关键,中国歌剧不能离“根”而作,这个“根”就是民族性。

   《逐月》取材于中国先秦典籍《山海经》,它所记载的一系列神话故事,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又一个体现人类崇高精神世界的壮美画卷,影响了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发展和民族心理的建构,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为了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演绎这段亘古传颂的中国神话传奇,并注入新时代人文文化的深厚意蕴,用世界通用的音乐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使中华传统文化绽放出永久魅力和新时代的风采。该剧排成后将进行全国巡演,并计划亚洲巡演,希望能为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做出我们的贡献。 



舞台呈现 跨界融合的视觉盛宴

   歌剧《逐月》视角独特,拟天神人化,充分吸取了典籍的营养,并借助想象力精心地架构,使神话人物后羿和嫦娥成为丰满立体、真实可信,更具时代特色的艺术形象。

   作曲充分汲取了西洋歌剧的长处,并刻意创造出中国歌剧自己的特色,在展现北方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的同时,融入了现代音乐的技法,唱词均为词牌填词,无一句道白。乐声优美、歌声绵延,宛如一首娓娓动听的抒情长诗,使音乐在宽广的幅度上进出自如。

   《逐月》讲述的是一个神话故事,如何营造一个多姿多彩的神话世界,是舞台呈现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为舞台艺术的表达提供了更多可能。在本剧创作中,辽宁歌剧院联袂上海音乐学院代晓蓉教授的多媒体制作团队,将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和传统表演艺术完美联姻,借助多媒体的表现方式,特别是舞台灯光(投影灯)的运用,从神话的奇幻、部落的粗犷,到后羿射日的壮丽以及嫦娥奔月的飘逸,艺术与科技火花四溅的相遇和碰撞,创造出美仑美奂的视觉感受。

   该剧舞台以古代天圆地方之阴阳学说为依据,以圆为基本构图及主视觉,体现出天圆、日圆及月圆。以圆的盈缺、大小、不同角度及多层次叠置的变化,营造出月亮、人间及地府等几个不同的空间场景,为人物行动及故事发展提供了贴切、灵动、绮丽的环境。同时,圆构图的视觉冲击更加强烈地反衬了后羿嫦娥永世不能团圆的悲剧命运。使观众在欣赏音乐、体味人物命运、扼腕唏嘘的同时,也进行着一次上天入地、若梦若幻的美好视觉旅行。

   这是一场艺术与现代科技跨界融合的视听盛宴,带给观众朋友前所未有的观剧体验,以求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从而探索歌剧的前进之路,为繁荣复兴中国歌剧添砖加瓦。 



首演反应热烈业内外好评如潮

   歌剧《逐月》于2018年立项创作,得到了省委宣传部领导和集团领导的热切关注与大力支持,已列入辽宁省国庆70周年庆典献礼演出重点剧目。该剧集结了省内外一流的主创团队,编剧孙浩、丁小春,作曲徐占海,导演沈亮、殷之声,主要演员殷之声、陈默、张元军、韦铮,他们精诚合作,共同完成鲜活立体又富有诗情画意的舞台呈现。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启示,会因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有新的发现。”辽宁歌剧院院长田剑峰说,“歌剧《逐月》是一部表现爱的作品。因为对人民的爱,后羿临凡射日;因为对人民的爱,他斩杀为害人间的怪兽。后羿和嫦娥的故事,寄托着中国人千百年来对英雄的崇敬,对真挚爱情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