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深圳声乐季·中国声乐人才培养计划”大师课圆满结束 雷佳廖昌永王宏伟等歌唱家担纲导师 | ||||
发布日期:2019/9/2 13:23:23 | ||||
2019“深圳声乐季·中国声乐人才培养计划”大师课圆满结束雷佳廖昌永王宏伟等歌唱家担纲导师近日,2019“深圳声乐季·中国声乐人才培养计划”为从全国范围内选拔的中国声乐唱法、西洋声乐唱法的40位青年歌唱家、在校学生及社会从业人员搭建起满足个人专业技能提升及发展需求的学习“立交桥”和“直通车”,邀请到由歌唱家、艺术指导、指挥家、理论家等12位中外专家组成的大师团队在深圳龙岗区红立方开设大师课,从中外声乐艺术的多角度入手,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难得与名师面对面交流并提升自我的机会。 在为期7天的大师课中,专家们一边传递理论知识,一边为学员们进行了演唱的公开辅导。其中中国声乐作品辅导的专家有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歌唱家、解放军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王宏伟,歌唱家、解放军文工团副团长雷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王洪波,歌唱家、中央歌剧院副院长么红等,他们在授课中不约而同地提到,无论是西洋声乐的学员还是中国声乐的学员,立足中国,唱好中国作品的重要性,并针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处理,结合学员演唱的作品进行重点分析。 廖昌永说,演唱中国作品讲究“词组”,词组找对,音乐自然就连贯起来,所以拿到作品要先朗诵分析,在把握语言发音的基础上进行演唱;其次要研究作品的起承转合,了解作品的背景、情绪才能有正确的表达。 王宏伟在课中主要与学员们分享了对于西北民歌演唱的体会。新疆、西藏、青海、宁夏、陕西、山西、内蒙等地的作品他都信“口”拈来,并结合当地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方言特征等进行示范讲解,令现场学员无不惊叹。 雷佳在大师课上表达了对中国声乐的心得,认为应该突破民族、美声、通俗的局限,找到适合作品的声音和符合中国观众审美的表达,这才是中国声乐应有的包容性。在此基础上,她结合学员演唱的中国歌剧《白毛女》《原野》《运河谣》选段,再次强调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统音乐如民歌、戏曲、曲艺等的基础,对于声乐演唱的重要性。 王洪波则在课程中专门强调了声乐演员基本功问题以及演唱方法合理性的问题,他认为目前中国声乐最大的问题是核心技术不够严谨。他说,无论什么唱法,好的声音应该要通,有深呼吸、高位置、穿透力,要身躯统一、音色统一、空间共鸣统一,做到不急、不卡、不僵等,这些都需要标准化的技术做保障。 么红从一个歌剧演员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国作品是中国演员的基因,是骨子里最好的符号,强调唱好中国作品对于西洋声乐尤其重要。 除了中国声乐作品外,四位来自海外的专家还对西洋声乐学员语言处理、表达方式方面等进行了西洋歌剧咏叹调的演唱辅导。钢琴家及声乐艺术指导马齐埃克·皮库尔斯基认为,演唱者不仅要把声乐当做自己的乐器,更要把声乐作为音乐的诠释者,不然容易过度强调技巧或语言,而弱化音乐表达。歌唱家、国际 A 类声乐比赛评委内丽·米莉齐欧针对学员的表演段落进行非常细致地辅导,她强调,每一个字都要在位置上念出来,即使是弱音也要做到弱而不虚。她还十分注重舞台表演的各个细节,包括手势的运用、眼神的传递等,注重它们与人物的充分融合。歌剧指挥家安东内罗·阿雷曼迪从指挥的角度告诉演唱者如何把握节奏和速度,从而在处理作品时做到张弛有度。他告诉学员,可以自由地歌唱,但永远要保持在规范里。声乐教育家希拉·巴恩斯的此次大师课之旅是她首次来到中国,此行让她深刻感受到中国语言的魅力。她说中国的唱法是在靠前的,这不仅是唱法的要求,更是语言的美感的要求。所以,中国的学生应该在学习西方声乐的时候是有优势,因为西方的语言就在前面。在基于这种优势的基础上,歌唱者需要做到的就是在传递声音的时候,同时传递音乐。此外她还与学员分享了演唱意大利语、德语、法语时语言的不同处理方式。 7天时间,12场大师课座无虚席,烈日当空依然挡不住声乐爱好者们的热情。大师课不仅让学员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更为学员们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学员们普遍表示对声乐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加清晰自己的起点,也通过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接轨国际声乐视野,在明白自身肩负传承中华文化艺术重任的同时,努力探索出更广阔的个人发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