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琴弦上的那束光——“小提琴女神”的音乐之路

发布日期:2019/8/26 13:59:53    
  

琴弦上的那束光——“小提琴女神”的音乐之路

   她的琴声炙热而富有张力,她的美貌久负盛名;她是小提琴女神,也是女版梅纽因;她有着德国和奥地利的双重血统,集两地的优秀音乐传统于一身;她的演奏既庄重大气,又激情十足;她拒绝刻板和黑色,亮色抹胸燕尾裙是她登台的一贯造型……

   “音乐展现给我们的是生活中一切高于名利的事物,音乐是我们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捷径。没有任何其他工作能够像音乐这样给我极大的乐趣,也没有任何音乐上的考验令我感到困难。” ——安妮·索菲·穆特

   安妮·索菲·穆特1963年6月29日生,德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早年曾跟随赫尼希伯格(福莱的学生)学琴,七岁获全德青少年小提琴比赛第一名,1974年又在另一比赛中获胜。赫尼希伯格逝世后,穆特考入阿伊达·斯托基教授所在的瑞士温特图尔音乐学院,并最终成为斯托基的学生。1977年随卡拉扬参加萨尔兹堡音乐节,次年再度与卡拉杨合作,初次在柏林演出。1979年获“年度艺术家”奖,并获德国唱片大奖(Deutscher Schall platten preis)。此后作为小提琴独奏家和室内乐音乐家,频繁地在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巡回演出。1990年,在伦敦和斯图加特举办了“安妮·索菲·穆特音乐节”,从巴洛克时期到前卫音乐时期,多角度地展示了她的艺术才华。

   安妮·索菲·穆特已经成为了一种音乐现象。40年来,她以独奏家、导师的身份成为了古典音乐界各大音乐厅舞台上的“焦点”;作为四届格莱美奖获得者,她在表演古典音乐作品的同时,也关注着音乐的发展;她已经为25首作品进行了世界首演,塞巴斯蒂安·库瑞尔(Sebastian Currier)、亨利·杜替耶(Henri Dutilleux)、索非亚·古拜杜丽娜(Sofia Gubaidulina)、鲁托斯拉夫斯基(Witold Lutoslawski)、诺伯特·莫雷(Norbert Moret)、潘德列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安德烈·普列文(Sir André Previn)、沃尔夫冈·里姆(Wolfgang Rihm)和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等,这些作曲家都为她写过曲子。

   作为一位典型的德奥血统的演奏家,穆特性格热情,具有严谨的思维逻辑和内在个性,这使她在音乐上形成了优良的演奏素质和高品位的艺术修养。

   她开创了“性感并古典着”的严肃音乐时代,音乐演奏极具多元化特性,除了德奥古典、浪漫等传统作品,近现代作品也是她演奏单中一个重要部分,她所诠释的《克鲁采奏鸣曲》十分大胆,鲜明的强弱对比与自由的拉伸速度,赋予了这首贝多芬经典小提琴奏鸣曲以现代化的戏剧感。她的代表作有《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摇篮曲》、《G弦上的咏叹调》等。 

从音乐神童到“小提琴女神”

   “当我得到这把小提琴时,我的志向并不是成为一个小提琴家,而只是很自然地去演奏、去练习。”在5岁生日那天,穆特收到了人生中第一把属于自己的小提琴。从此,这位音乐神童正式开启了迈向“小提琴女神”的道路。

   穆特小小年纪时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才能,她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散发着强大的吸引力。小提琴大师亨克里·谢林初次见到穆特时,并不把她当回事,甚至穿着睡衣、一边修指甲一边听她的演奏,但是当一曲完毕,这位大师立刻放下了自己的傲慢,诚恳地向穆特表达了歉意,并将服装穿戴整齐后,才再度倾听。

   穆特天赋的进一步发展,得益于她的第二任老师,艾达·斯塔基。她帮助穆特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督促穆特自己多思考而不是去单纯地模仿别人,教会穆特如何诠释每首曲子而不是在还未完全理解时便不带任何情感地将它演奏出来。这段经历对穆特影响深远,她之后无论演奏任何乐曲、任何难度,她都可以演绎地很完美。例如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别人可能与她演奏地完全不同,但只有她演奏出来的是那么完美。

   美丽的钻石经过精心地打磨,自然会折射出耀眼的光芒。1976年,在欧洲的一次音乐节上,奥地利著名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听到一位十三岁的德国女孩演奏巴赫的《恰空》舞曲后,被她的表演所折服,称赞她是自少年梅纽因以来最了不起的音乐奇才。后来,卡拉扬更是把这个女孩请到了柏林,让她长期和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这位音乐神童便是安妮·索菲·穆特。从此,卡拉扬成了穆特音乐生涯中的“保护神”。

   在穆特的音乐之路上,卡拉扬不仅是一个发现穆特光芒的角色,更是一个教会穆特如何发光的角色,是她的“精神教父”。一般人眼里的卡拉扬,高傲、自负,而穆特却这样评价他,“他平时看起来很高傲,但他不是那样一个人,他对人很热心,有时甚至有些腼腆,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与他在一起演奏时的那种声音,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正是他教会了我如何在演奏中掌握和运用音乐的呼吸。我最仰慕他的,并将永远记住的是,他在我心目中树立的那种对音乐的崇高的目标,那种不断发展、永远追求更好的精神。”

   在卡拉扬的赏识和提携下,1977年穆特职业演奏家的生涯正式开启。那一年她14岁,以职业演奏家的身份参加萨尔兹堡音乐节。16岁,她赢得了萨尔兹堡音乐节“年度艺术家”奖和德国唱片大奖。32岁,波兰著名作曲家彭代雷茨基特意为她创作了《第二小提琴协奏曲》,这一作品也让穆特一举摘获两个格莱美大奖。此后,作为一位小提琴独奏家和室内乐演奏家,穆特频繁地在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巡回演出,从巴洛克时期到前卫音乐时期,多角度地展示了她的艺术才华。这位被卡拉杨称为“自梅纽因以来最伟大的音乐天才”在全世界各大音乐厅都取得了巨大胜利。 

穆特的莫扎特情节

   如果说卡拉扬是穆特的“精神教父”,那么作曲家莫扎特则是她的“心灵伴侣”。

   当穆特9岁时第一次演奏莫扎特的作品,当她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首次成功地演奏莫扎特的《第三号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便逐渐成为了她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莫扎特的每个音符都珍贵,需要仔细思量,不仅需要呈现其中的‘优美’,还需要注重运弓,以及音符之间的留空。”穆特对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有自己独特的诠释风格,她并不特别在意作品的古典主义风格和结构,相反,在穆特的表达里,莫扎特恰恰是以一种纯粹浪漫主义的方式被呈现出来。

   用穆特自己的话来说,“莫扎特是我内心深处的作曲家,伴随我成长的作曲家,他总是在我事业的紧要关头等待着我。”与那些注重华丽技巧的演奏家相比,穆特更注重表达莫扎特音乐中纯粹和质朴的情感,对她来说,莫扎特的音乐是一种超凡的存在,像X光可以穿透人身一样,穿透人的灵魂。 

穆特的艺术,正是这样的艺术

   穆特的琴声在当代小提琴演奏大师中富于个人特色,其宏大和饱满的音乐表现甚至令帕尔曼、克雷默、温格洛夫、祖克曼、敏茨这些男性巨匠相形见绌,同时又具有一种独特的集中和凝练的质感,以及一种德国式的分量感。

   穆特的艺术代表了德国古典音乐的伟大传统——不只为娱乐听觉,而是以其深刻严肃的内在美缓慢而持久地打动那些有足够热情、耐心和修养的听众。德奥血统、个人性格、年少时便深陷完美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成长于欧洲古典音乐的文化氛围,诸多因素令穆特深刻地感受到古典音乐作为严肃深沉的艺术的力量。所以,每当看到为了赚钱而让古典音乐过多地出现在媒体中时,穆特就会很难过。或许,音乐有时难以摆脱作为生命的娱乐和装饰的地位,但即便如此,艺术也应当是坚持艺术尊严的人们所珍视的存在,而穆特的艺术,正是这样的艺术。

   除了演奏重要的古典作品外,穆特也持续带给观众创新的曲目。她积极致力于当代作曲家小提琴作品的推广,包括塞巴斯蒂安·柯里尔、亨利·迪蒂耶、索菲亚·古拜杜琳娜、维托尔德·卢托斯拉夫斯基、安德烈·普列文爵士和沃尔夫冈·里姆等作曲家的作品。在2007年8月的卢塞恩音乐节上,穆特与柏林爱乐乐团和西蒙·拉特尔合作,为索菲亚·古拜杜琳娜创作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举行了世界首演。

   穆特对现代音乐的热爱是从与著名波兰作曲家柳多斯拉夫斯基的合作开始的,这位作曲家为她写了大量作品。虽然穆特并不认为现代音乐能永远有一大群欣赏者,但她坚信如果一个或一组音乐家在演奏一首曲子时有着执着的信念,并且这首曲子能够传递强烈的情感信息,就像莫莱特或柳多斯拉夫斯基的作品一样充满感情,那么大众终究会欣赏这些作品,因为他们获得了全新的视听享受。

   作为古典音乐界的代表人物之一,穆特的演奏充满了鲜活的激情,而在演奏之外,她的时尚也让人过目难忘。一头飘逸的金发,一袭靓丽燕尾裙,再加上婀娜多姿的身材,时尚性感的同时又落落大方,“性感并古典着”,不同于旁人。

   每一个音符从她的琴弦上飘下来,像一个个灵动而疯狂的精灵,琴声是她一切的情绪,举手投足间的变化都传递着不同的讯息。正如小时候推翻父母的命令,让自己成为自己音乐的主宰一样,如今的穆特,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对音乐的理解与创造,成为自己艺术人生的主宰。 参考文献: 新浪网——会飞的琴键:《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 Mutter)--魔鬼的颤音(Devils Trill)》 360百科:安妮·索菲·穆特 于雪菲:《安妮·索菲·穆特:特立独行的“最美小提琴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