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马晓晨 舞台上诠释艺术魅力,歌剧中展示军人风采

发布日期:2019/8/19 16:28:02    
  

马晓晨 舞台上诠释艺术魅力,歌剧中展示军人风采

   2019年5月31日,我们一行人来到马晓晨老师的家,大大的落地窗让整个家变得宽敞、明亮,现代式的建筑风格简洁而舒服。“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闲暇时间会用心收拾房间,我很享受这种舒适温馨的感觉,家里的装修都是我一手策划、操办的”,马晓晨说。墙上挂着她不同时期的演出照片,角色的魅力让客厅变得多彩而特别。最醒目的一张是她身着军装,侧身微笑的照片,秀气的脸庞上散发着军人的飒爽与靓丽。这张照片被她挂在最亮眼的位置,她时刻记得自己是一名中国军人。

   马晓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剧团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获得硕士学位。在她的歌唱生涯里,出演了不少歌剧,如大型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为掩护战友而壮烈牺牲的桂英,《野火春风斗古城》里的地下交通员杨母,歌剧《江姐》中隐忍而坚强的江姐……一个个鲜活的角色,让马晓晨在塑造她们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无论大场合还是小场合,只要是面对观众,就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融入自己所有的艺术功力,让一歌一曲都渗透着自己的精神情感和艺术魅力。” 

在歌剧舞台上

演绎自我

   “一定要找适合自己的作品!”

   马晓晨是一个懂得钻研的人,她认为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选定目标的同时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我不擅张扬,喜欢安静,有的人只有三分,但却表现出十分,而我恰恰相反。”

   在2004年7月举办的第11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马晓晨带着为她量身定做的歌曲《美丽的橄榄坝》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进入到决赛,并获得了民族唱法的优秀奖。这份荣誉对第一次参加青歌赛就获奖的马晓晨来说是莫大的鼓励。这样的荣誉与褒奖对马晓晨而言是一份肯定,更是她勤奋练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所得。

   从小开始,马晓晨就表现出对唱歌的极大兴趣,一开始她只是单纯地喜欢唱歌。后来老师发现她的音色厚实,音域宽广,具有歌唱的天赋与优势,就建议她试试唱歌剧,去报考歌剧团。歌唱实力不菲的她,又因形体条件佳,有舞蹈基础,于是顺利地通过了一场场考试,正式进入了原总政歌剧团,成为一名歌剧演员。

   2002年,当时还是青年歌剧演员的马晓晨听到团里复排大型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的消息时心动不已,新人身上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促使她毛遂自荐,直接找团长要求出演桂英这一主要角色。团长面对这个年轻姑娘提出的请求,带着一脸疑惑,问了一句:“你行吗?”

   这个质疑使马晓晨的内心更加坚定,“请团长给我时间去准备,到时候请各位领导考核。”承诺既出,就需要真功夫。接下来的时间里,马晓晨日以继夜地进行排练、钻研人物。在剧中,“桂英”的出场是尤为重要的一幕,她的状态是疯疯癫癫的,这样的一段戏对经验尚且不够的新人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再加上地方小调民歌元素的融入,使得马晓晨在准备的过程中面临很大的挑战。剧中马晓晨有很多和别人的搭戏,和她搭戏的都是团里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为了不影响别人,马晓晨就在和搭档排练的同时,把对方的戏份也都记下,连他们的每一个唱段、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舞台调度,她都记得一清二楚。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排练,加大排练量,专门请教团里的导演,得到导演的指导,并反复征求老同志们的意见,加深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丰富角色的灵魂深度。

   在考核时间到来,领导们看了马晓晨的演唱后,一致认为她完全可以胜任这个角色。在开启巡演后,她随着剧团到全国各地进行了几十场演出。剧中的一幕需要从凳子上跳下,飞扑到门口跪着,连续多场的演出,再加上排练,马晓晨的膝盖早已被大块的淤青覆盖着,而每一次演出后,她都忙着找前辈听取意见,使自己在下一场的演出中能将角色呈现地更加完美。

   实际上,这并不是马晓晨第一次出演歌剧,她第一次演歌剧是《江姐》,而她恰好是出演这个片段的主角——江姐。江姐的形象是一个有文化、有气质、有胸怀的女共产党员,也是一个非常坚强、有大局观的人,她眼睁睁地看着她的丈夫被杀害,头颅挂在城墙上,但她也只能忍住这巨大的悲痛继续革命。这次角色的演绎让本身性格就比较安静的马晓晨更添了几分沉稳。这得益于歌剧舞台,演艺事业对自己的反哺,在塑造角色的同时也塑造着自己人生的角色。

   在大型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她出演杨母一角,这也是马晓晨自己挑选的角色。她自己想要挑战不同的角色,想要有所创新。当所有人都对她的选择提出质疑的时候,她依然毫不犹豫地坚持自己的选择。当时,杨母和她本人年龄相差很大,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她下了很多功夫去研究老人的体态,包括老人走路的步伐,哪个部位先着地,她都仔细观察、亲身摸索,最终呈现出了与剧中角色最贴合的人物。在别人看来那只是一个老人的角色,但她自己非常清楚,从她接到这个角色后,对角色的分析、把握,以及自己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所付出的汗水。但马晓晨喜欢这样的挑战,她认为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排练、演出,从她眼眶里依旧可以看见打转的泪花。

   马晓晨坦言,自己并非是一开始就能表现得从容自若,很多时候有很强烈的紧张感。要想克服紧张的情绪,就得有“底气”应对这一挑战,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基本功!当把自己的声台形表各个方面都练习到位,对自己的表演曲目烂熟于心,每个动作、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准都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时候自信就随之而来,紧张感自然也就克服了。

   演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但同时也要有恰到好处的敏感。前者会让你更专业,而后者则是一名演员必须具备的“生命灵气”。这份敏感会让你在进入一个角色的过程中,拥有对生活、对生命、对人性所特有的洞察力、感知力,从而演活角色,打动观众。

   从被建议唱歌剧,到正式走上演唱歌剧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马晓晨,内心永远记得这样一句疑问“你行吗?”,也永远记得完全可以胜任的评价和决定。她不会高声宣扬自己能做成与否,但团领导、导演和前辈们无疑将问号拉成了感叹号。 

到部队基层去

为兵服务

   作为部队的文艺工作者,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马晓晨一直秉持着下部队、走基层的工作理念,尽自己的所能,为基层官兵服务,在严寒酷暑里,为他们送去一丝慰藉。在马晓晨的记忆深处,她始终记得在12月份去满洲里的那次演出。满洲里作为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地带,地处纬度、海拔均较高,所以一到冬天气温特别低,12月份正好是满洲里最冷的时节,当地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多度。马晓晨是第一次随着团队一起来到这里。演出开始了,马晓晨上台刚要张嘴唱歌,一股冷风迎面扑来,她瞬间感觉自己的嗓子要被冻住了,可伴奏已经响起了,她不可能下台再去重新准备,凭借自己丰富的舞台经验,她马上调整自己的状态,最后总算是有惊无险地完成了演出。当我们问她是如何调整的时候,她说,“我们是在台上几分钟的演出,而那些基层官兵则是在那样寒冷的天气中长年累月为我们祖国站岗放哨,保卫人民,所以一想到他们的辛苦,我们也就必须要咬牙坚持下来,因为这都是我们各自的使命,如果我们的演出能为他们在寒冷的冬天送去一丝温暖,那我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这就是军人永远具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马晓晨还随着部队到海岛上演出过,那里驻守着我国最南端的连队。岛屿的面积不大,四面环海,没有淡水,吃水很困难,所以只有到那里才能真正体会到“滴水贵如油”,他们的食物、饮水都是从内陆运送过去的。听说总政歌剧团要来演出,连队官兵非常高兴,“我们为他们做了一个专场演出。”这让长时间与外界隔绝的战士们,感觉非常兴奋与鼓舞。马晓晨说:“从最北到最南,这么多年的下基层演出,教会了我知足,进一步认清自己的责任,因为和他们比起来,我们苦一点累一点算不了什么,因为有他们的保卫,我们的人民才得以安全幸福,为他们演出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在教学当中

传道授业

   从参加青歌赛的选手,到成为青歌赛的点评嘉宾,马晓晨这一路收获不少,也成长了很多。如今作为一名资深歌剧演员,她也一直致力于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当我们问她在选择学生的时候有什么标准时,她讲了三个点:“首先要看学生的音色,因为这是他先天的条件,是唱歌的基础;其次要看学生的乐感,乐感的好坏会影响他今后的学习是否吃力;还有一点需要看这个学生是否有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能否吃得了苦。”的确,学习声乐是一个很艰难、熬人的过程,当一个人每天都做重复的练声工作,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它不像有些立竿见影的事,马上会出效果。声乐是一粒粒沙子累积起来的大山,这是一个极其漫长而困苦的过程,参加了比赛,没有获奖,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自信心上的打击,有的人会因此而一蹶不振,有的人反而会用失败激励自己,直到自己获奖、成功实现目标的那一天,所以学音乐的人要静下心来去练习,终有所成。

   马晓晨教了一些学生,她的女儿也传承了她优秀的基因,目前也正在学习声乐,但她女儿的老师却并不是她。马晓晨笑着说,“我教不了她,因为作为她的老师,我肯定会要求很严厉,但作为她的妈妈,我有可能做得不好,她也不会像听别的老师的话那样听我的话,所以这种身份的转变,让我觉得很矛盾,她也很别扭。”去年夏天,马晓晨和她的女儿举办了音乐会,这不仅是她对女儿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让她始终保持住舞台上的感觉,当然也是为了帮助女儿学习更多的舞台经验。这是女儿的主意,也正是马晓晨想做的。作为母亲,她希望女儿能学有所成;作为军人,她更希望学有所成的女儿能够报效祖国、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