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党的女儿》充满民族神韵和个性特征 借鉴西洋美声唱法,解决高难度音区问题!

发布日期:2019/8/19 15:32:19    
  

《党的女儿》充满民族神韵和个性特征

借鉴西洋美声唱法,解决高难度音区问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扩大,代表新时期、新气象的中国民族歌剧作品层出不穷,在继承民族性、发展革命性的基础上产生一些佳作,如《伤逝》、《原野》、《党的女儿》等。尤其是讴歌历史革命英雄的歌剧《党的女儿》,正如其主题旋律《杜鹃花》,歌剧《党的女儿》犹如寒冬里的一枝杜鹃花,给歌剧舞台带来了新的生机,使人们又看到了民族歌剧的新希望。它大胆吸收传统戏曲和民间音乐,选用板腔体和歌谣体相结合的音乐构成方式,将优美抒情、委婉细膩的江西民歌音调和气势恢弘、刚劲有力的山西蒲剧相结合,创造出了既有民族神韵又有个性特征的音乐风格,令人耳目一新。该剧1991年首演,被搬上舞台后己经陆续演出近30个年头了,由彭丽媛、孙丽英主演的版本和由孙丽英、马晓晨主演的版本深入人心,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充满了矛盾和悬念的

英雄角色桂英

   《党的女儿》故事发生在江西某山村,因此作曲家王祖偕、张卓娅为了突出民族元素,音乐上主要采用了江西的地方民间歌曲的曲调及说唱音乐的素材,“板腔体”和“歌谣体”是江西的两种重要音乐形式,作曲家将二者有机结合,创作出了具有江西地方风格的音乐。但考虑到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的需要,不可以一味地运用地方民歌,因此将当地的民歌进行改良,再根据演唱者的演唱风格而加以变化。西洋歌剧的元素在音乐中也随处可见,同时也吸收了戏曲写意的手法。

   主题歌是以“杜鹃花”的内在个性为题创作的,而歌曲的名字也取名为《杜鹃花》,词作家阎肃以杜鹃花“心似火焰红彤彤,身似白玉玉无瑕”来比喻共产党人生命力的顽强以及高尚的革命精神,用“风风雨雨压不倒,清香万里送天涯”来比喻不怕艰险、甘为人民洒热血的情操。高度赞颂了剧中革命者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歌剧《党的女儿》剧情的点睛之曲。

   而桂英这个角色,是歌剧《党的女儿》中一个内心世界复杂矛盾、极富戏剧冲突的角色。她和丈夫马家辉都是共产党员,本是志同道合,但是丈夫却在中途叛变了革命,使她的心里充满了失望和痛苦,以至于精神恍惚,疯疯癫癫的。清醒后又觉得无脸见人,差点寻死自尽。后来在主人公田玉梅的开导帮助下,桂英逐步觉醒并走向坚定,重新站起来并帮助玉梅逃出马家辉的罗网,与玉梅、七叔公结成战斗集体,进行大义灭亲的斗争。最后,为掩护玉梅被马家辉打死,正像唱词中唱的,“柔弱一生壮烈死。”唱段《从前有座山》、《一死报党恩》、《马家辉!你开枪吧》、《柔弱一生壮烈死》等充分表现了一个女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大义灭亲之情。因此桂英的人物形象塑造相对于其他演员来说稍微复杂一些,是个集爱与恨于一身、充满了矛盾和悬念的角色。 

《从前有座山》

既唱又吟的曲式

   歌剧《党的女儿》的曲调来源于江西民歌,并运用了山西蒲剧音乐形式中的板腔体。“江西民歌属于古代吴越文化支脉,曲调以级进音型为主,富有装饰性和华彩性,级进中常出现短音程的四度跳进,形成婉转、明快的格调”而“蒲剧音乐中的板腔体,音乐风格刚健有力,富有戏剧性的节奏变化特征,使之既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韵味,又有较强的戏剧表现力”。正是由于吸取了这些民间艺术的精华,使得该剧唱段优美深情,委婉清秀,激昂中带有细腻柔美。作为歌剧演员不仅要体会和了解不同角色不同唱段的人物性格,还要掌握角色的唱段风格,同时把自己的音乐表达融入其风格系统中,从而对作品进行更恰当地演绎。桂英的唱段有其独特的风格,其中大量使用具有浓郁江西歌谣风格的音乐素材和音乐表现手法。因此,在演唱当中必须要注意这些因素的表现,尤其是唱段中的一些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衬词以及唱腔需要仔细把握。桂英的唱段《从前有座山》等,用一种既唱又吟的曲式,把山歌和戏曲的散板节奏熔于一炉,极富江西地方风格。

   在《从前有座山》中,唱段中就出现了江西民歌典型衬词“咿呀呀呀子依呦”。《从前有座山》这个唱段是桂英一出场时唱起的,这个唱段充分表露除了桂英作为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的那种善良和一个共产党员在特殊环境下的愤恨以及对丈夫的失望,同时又有难言之隐的纠结。这是一段融合戏曲散板节奏和山歌地方特色于一体的崭新创作,既唱又吟的唱段风格在音乐上有其独特的味道。因此它特别适合用在桂英这个角色身上,使观众听来耳目一新,在歌剧音乐中更是很难听到的唱段。 

《一死报党恩》

呼吸和共鸣的运用

   歌唱中,呼吸的把握和共鸣的运用是很重要的,演唱者应有科学的呼吸方法,即较深的胸腹式呼吸和较强横膈膜扩张并保持力量。由于歌剧咏叹调的一般情绪起伏较大,加上有些句子音区的提升,我们需要在胸腔、口腔共鸣的基础上加入头腔共鸣,这样有气息和共鸣支持的声音,才能有力量并且富有穿透力。

   例如桂英要自尽前的唱段《一死报党恩》,“一死报党恩,报党恩!”最后一句表明桂英的决心,演唱时由于伴奏需要延长了12拍,重复的“报党恩”的“党”字,为了展现主人公的坚定。这就要求气一定吸得深,保持吸气自然状态往下叹着唱,同时上口盖要有打哈欠的感觉,后咽壁立起来加入头腔共鸣,另外气息要均匀地供给,以免拍子拖不够给人差把火的感觉,影响作品整体效果。因此很多歌唱家都借鉴西洋美声唱法中气息的控制和头腔共鸣的运用,使歌剧唱段中的高难度音区得到很好解决。这样的演唱不但能够做到字正腔圆,气韵生动,而且音域宽广,音色丰富,气息舒展、通畅,即使在演唱高难度的咏叹调时也显得游刃有余。

   除此之外,哭音在桂英的唱段《一死报党恩》中是运用最多最广的润腔手段,这是桂英决心上吊前的咏叹调,此唱段的整体情绪是悲伤、叙述的,因此特别适合运用哭音唱腔。从开始的前奏桂英清醒的出场,想起丈夫的叛变行径,自己又无能为力,因此唱的中间需要数次出现哭腔。“多少苦水肚里吞”的“水”和“吞”都应运用哭腔,作曲家运用的八分休止符,正好可以用来展现抽泣的感觉,“吞”字最后有一个在“la”上的波音,也要用上感人至深的哭腔,展现出自己成长的凄凉。“炭一盆”的“盆”和“我低头也不敢亲”的“亲”字也要运用哭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