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做人比学艺更重要

发布日期:2019/7/22 13:29:45    
  

做人比学艺更重要


   孟玲,著名声乐教育家,解放军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1959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郭淑珍,毕业后先后在西藏歌舞团、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工作,后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从事声乐教育工作,为国家,为部队培养了许多知名歌唱家——王宏伟、刘和刚、哈辉等一批活跃在舞台上的青年歌唱家都是孟玲的学生。 

做人比学艺重要

   孟玲对学艺做人有很高的要求,因为在她看来,当一个“明”师比“名师”重要得多。进行声乐教学的人都知道,“宁愿教20个女高音也不愿教一个男高音”,而孟玲教授却一下子教出了王宏伟、刘和刚、泽旺多吉等很多深受人们喜爱的男高音,她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在学习唱歌的人中,女性远远多于男性,基数小能学出来的人更少”,孟玲解释男高音不好培养的原因,“从生理条件上讲男性的换声点更加明显,技术要求更难,弄不好声带就会出问题,因为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对,导致嗓子毁掉的男高音不少”。

   虽然基数少,孟玲也绝不随便收学生,她对艺术的标准从未降低,没有差不多,只有最好。“天赋非常重要,不仅要声音好耳朵好,还要在音准、音色、情感上都有很好的表现,天赋并不和财产挂钩,我的学生里没有官二代、富二代,很多都出身贫寒”。在天赋之外,孟玲最看重人品,“我的学生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很阳光、努力向上、单纯质朴,不会搞旁门左道。做人比学艺重要,别看人字一撇一捺很简单,要写好非常难。如果我教出人品不好的学生,就算技术再出色,也是对我劳动的亵渎”。 

身教重于言教

   记者:您在教学过程中觉得自己是个严厉的老师吗?

   孟玲:我觉得我还是很严格的,特别是在课堂上,包括一个音符、一个字都不能出错,出错的话绝对不可以。但是在舞台上唱错词了不要紧,因为你不可能像平时唱错了再来一遍,那底下的观众就听出来了。你忘词了可以用“啊”带过去,谁都有脑子空白的时候,但那是极少数的时候。所以我说在台下我们要千锤百炼,上舞台了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所以上课严格他们都特别理解。

   平时我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比如说两点钟开会或者集合,我一点五十会准时站在那儿,没有一个学生敢比我来的晚,他就老老实实在那儿站着。如果我没有按时去,那学生会想老师都这样,他们肯定会受影响,所以我从来都是严格要求自己。我觉得作为老师应该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你整天说学生首先自己先做好,先做出成绩来才有说服力。作为老师就是拿学生来说,你教出学生来了说明你这个老师教的好,教不出学生我觉得应该算是失败的老师。就跟农民一样,我种粮食颗粒无收,那我吃什么呢?

   所以我觉得有些事情就是双方面的,你自己做的好了,学生就会认为老师都是很严格的,那他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正确的方法是关键   记者:您上课时是怎么教授Close“关闭”的技巧?

   孟玲:Close“关闭”无非就是通过母音的改变来获得更加柔和、有质感的高音。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形象、生动,而不是晦涩地从理论到理论的照搬。通常来说,我会给学生用打比方的方式讲课。

   仅就生理上而言,正确的高音区歌唱并不比中声区困难太多,但歌者首先要克服的是心理上的负担。所谓新的位置感觉、元音音响效果、控制技巧等,和以往的感受相比只是一些细微的差别,但要仔细体会、对比。

   另外,在教学上所说的换声点的确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依据每个人不同的咽腔大小、喉结位置、声带的长短厚薄,都会有所不同。教学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要反复强调换声点,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思想负担。我是用由高而低的音阶或者下滑音来进行训练,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

   记者:听有些教师常说,在男高音拓展高音时,其实就是假声的逐渐混入。请问这种混入的比例多少为宜,似乎很难量化?

   孟玲:不能这样跟学生说,这样太过于机械,要很自然地混入假声。其实就是要在学生唱得对的时候让他记住“关闭”的感觉。“关闭”做得好的声音一定是混入适量假声的声音。有时我会练唱快速音阶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高音。如果短的高音都唱不好,又怎么能唱好时值更长的高音呢?

   教师要不间断地帮助学生训练相关的肌肉,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会出破音,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该锻炼的肌肉都锻炼出来了,自然而然就能唱好高音并且能积极保持住正确的歌唱状态了。如果学生是呼吸肌肉感到疲劳而非喉咙,那就说明练习是正确的。

   记者:您强调歌唱咬字要自然?

   孟玲:对,但是这个“自然”是要在正确方法之上的自然,而非生活常态下的自然。一定要有字头、字腹、字尾,要强调但又不要太强调。有很多字是需要归韵的,如果不归韵“敞着唱”就不行。

   记者:演唱过程中最基础的环节该是呼吸了,您对呼吸的要求是什么?

   孟玲:我会很形象地跟学生说:“坐过汽车吗?没有汽油汽车能走吗?”唱歌就跟这个道理一样,没气息就没法唱歌。平时说话的气息跟唱歌时候的气息也不一样。

   我在钢琴上随便弹一个音,让学生能唱多长就唱多长,“溜达着”一直唱,气息有多长就唱多长,快没气的时候让他们感觉哪里在用劲。实际上大家都知道用劲的地方就是丹田,所谓“气沉丹田”就是要在小腹形成支点,学生通常在练习跳音时,感触最明显。

   我还给学生打这样的比方:十米深的井,打水用的绳子要多长?如果你绳子是五米,那井水你永远都打不上来,起码得十米以上。我们唱高音跟这是一样的,气息要更深,绝对不能浮在上面,一定要有对抗的力量。也好比玩橡皮水管,想要把水滋得远,就要把水管口捏得特别紧,否则就不可能远。这也说明声音越高气息就越要深。

   对于气息的使用一定要适量,在每个乐句结束时仍然要有气息控制,绝不能是精疲力尽的。因为当歌者接近气息极点时,他将无法正确控制气息,导致的结果就是不稳定的嗓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