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匈牙利“钢琴之王”李斯特 首创了钢琴大师班教学模式 培养出了众多优秀学生

发布日期:2019/6/24 11:28:21    
  

匈牙利“钢琴之王”李斯特 首创了钢琴大师班教学模式

培养出了众多优秀学生


   李斯特“钢琴之王”的地位,是钢琴音乐发展历史长河中无人可取代的。以至于世人对李斯特的了解普遍限于他所开创的浪漫主义标题音乐;他所提倡的“乐剧”这种综合艺术品的思想;他那华丽高超的演奏技巧……作为一个当之无愧的音乐天才,他本可以专注于演奏生涯,在鲜花与赞誉中度过辉煌的一生。但他选择在最鼎盛的时期退出舞台,原因是他认为浮华的荣誉并不是他的初衷,由此可见他作为一位音乐家的理性批判思维。

   事实上,李斯特还是一位伟大的音乐教育家,或者说钢琴教育家更为恰当。作为爱国钢琴诗人肖邦的同时代人,李斯特也同样是一位爱国音乐家,他对自己民族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和钢琴教育的兴盛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我们熟知的李斯特,有着“钢琴之王”的耀眼光环,我们读到的李斯特,生平介绍也通常聚焦于他相当高产的音乐创作和华丽的演奏技巧。而这位匈牙利的伟大音乐家毕生对钢琴教育事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李斯特主导建立的匈牙利第一所高等音乐教育院校——匈牙利皇家音乐学院,代表了他独树一帜的钢琴教育理念,聚集了他对钢琴教育的高度思考,是他作为一名爱国音乐家对本民族音乐教育建设的杰出贡献。他的钢琴教育思想也对世界钢琴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创了

钢琴背谱演奏法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1811年出生于匈牙利西部的肖普朗。父亲是位音乐爱好者,李斯特6岁开始跟父亲学习钢琴,9 岁就能演奏难度很大的钢琴作品。1821年李斯特全家迁往维也纳,他开始师从车尔尼,并在此期间受到过贝多芬的指点。1823年,李斯特来到巴黎,以钢琴家的身份在英国、法国各大城市开独奏音乐会,收获极高赞誉。1827年父亲去世后,由于生活的艰辛,李斯特不得不暂时停止了演奏生涯,转向教学。

   李斯特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匈牙利遭遇自然灾害时,他曾多次举行义演慷慨捐助慈善事业,并出资建立了布达佩斯音乐学院。

   李斯特首创了背谱演奏法,这源于他本人超群的即兴演奏才能。事实上看谱演奏和背谱演奏,不论是演奏者本身的个人演奏体验,还是他所带给听众的体验,效果都是非常不同的。钢琴演奏属于二度艺术创作,只有对乐谱的理解达到纯熟的程度,演奏者才能拥有艺术再创作的发挥空间,从而向听众诠释具有个人风格的音乐。

   李斯特改变了钢琴演奏面对或背对观众的习惯,采取了更为有效的侧姿。在乐评中,曾有人评价李斯特所改变的这种侧姿面向观众的钢琴演奏方式,凸显了他侧面像的清晰轮廓,使人联想起但丁式的人物。钢琴演奏者与观众之间应该处于相互交流的状态,只有侧姿才能够让观众既看到演奏者的手指运动,又能观察到演奏者的面部表情变化。

   在早期受帕格尼尼小提琴高超演奏技巧的触动后,不论是在演奏还是在创作中,李斯特都决心致力于将钢琴演奏技巧发挥到极致。

   长达十年的演奏生涯,虽然使李斯特获得了巨大的荣誉,也使他深感上流社会华而不实的审美品位与他的艺术理想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是就在名声达到鼎盛时,李斯特于1848年退出了钢琴演奏的舞台。

   除了继续音乐创作外,李斯特开始专注于音乐教育事业。 

开创钢琴

大师班教学模式 

  1848年,李斯特移居到魏玛担任宫廷乐长,后因受排挤于1861年又离开了魏玛。当他再次回到魏玛时,李斯特的兴趣已转向钢琴教育。当时为了利用李斯特的名气试图恢复魏玛在欧洲作为音乐名城的地位,魏玛宫廷专门为李斯特成立了一所钢琴学校,由于慕名前来求学的人很多,李斯特就采用了大师班的形式进行教学。

   李斯特首创的钢琴大师班这一教学模式培养出了众多优秀学生,在那个时代,李斯特作为一名“明星钢琴家”,一对一的传统钢琴教学模式显然不适用于他,钢琴大师班这一独模式无疑是最适合李斯特的,既巧妙地节省了时间成本,又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钢琴大师班这一教学模式使得李斯特桃李满天下,在当时非常有影响力,钢琴演奏和钢琴教学领域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他所培养的学生,又随后致力于发展自己国家的钢琴事业,一代传承一代,培养了大批的李斯特再传弟子。代表学生有德国著名的钢琴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冯·彪罗,俄罗斯犹太裔钢琴家、作曲家安东·鲁宾斯坦等。

   钢琴大师班这种教学模式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演奏热情非常有效,有着传统一对一的个别钢琴课授课方式所没有的优势。而且公开于众的这种教学形式,本身就具有表演特质,面对众多“学习观众”,钢琴大师们的教学热情抵达前所未有的巅峰,所呈现的内容通常精彩纷呈。

   大师班教学模式在李斯特之后一直延续,并且不断发展创新,卓有成效。授课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大师课所承载的内涵也更为广阔,大师课在真正意义上从单纯传授钢琴演奏技艺变为一种文化、风格、艺术的全面交流。 

主持成立

匈牙利皇家音乐学院

   在李斯特的晚年时光,他做出了对自己民族音乐教育事业的伟大贡献,即主持成立了匈牙利第一所高等音乐院校——匈牙利皇家音乐学院。

   在此之前,匈牙利已经有了民族音乐学校和歌剧学校,分别承担着匈牙利初级和中级的音乐教育责任,并且李斯特本人也是两所学校的重要捐助者。匈牙利唯独缺少高等音乐教育机构,因此匈牙利这个热爱音乐与重视民族音乐传承的民族积极筹备建立一所高等音乐院校。李斯特对此项提议也非常支持。

   匈牙利皇家音乐学院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校友,如著名音乐家巴托克、柯达伊等。

   钢琴观:钢琴是音乐世界的小宇宙

   李斯特前半生辉煌的钢琴演奏生涯形成了他的钢琴观,他认为 “钢琴是音乐世界的小宇宙”,无论学习歌唱、管弦乐还是打击乐,都应该学习钢琴,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本专业的全面掌握。

   李斯特还提倡学习钢琴的同时学习作曲,他认为音乐本来就是一体的,将表演和作曲分裂开来毫无益处。纵观钢琴艺术发展史,那个时期的钢琴家们无不是杰出的作曲家,李斯特本人就是鲜活的示例。

   只有优秀的钢琴家为钢琴作的曲才是合乎钢琴演奏审美逻辑的,这对我们现在的音乐教育也是非常有启示的。如果我们只是机械地重复演奏过去的音乐作品,而忽视即兴演奏能力与作曲技能,这对钢琴艺术的发展将毫无建树。

   办学原则: 质量比数量重要

   在建校之初,曾有规划提出这所匈牙利皇家音乐学院应包含乐器、声乐和理论等所有科目,每个科目又被分成初、中、高三个教学等级。对于委员会讨论的此项建院计划,李斯特持坚决反对意见。他认为之前建立的民族音乐学校和歌剧学校已经承担了初级与中级的音乐教育任务,而匈牙利皇家音乐学院应该承担纯粹的高等音乐教育任务,如果浪费宝贵的建设资金去进行简单重复建设,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1833年,作为匈牙利皇家音乐学院院长的李斯特提出:“在我们音乐学院,重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我们一定要坚持这一原则。” 秉持着“质量比数量重要”的原则,学院开始只建立了钢琴和作曲两个专业,学校第一年只招收了38名学生(其中钢琴21人,作曲 17人)。在李斯特的主持下,招生标准极其严格,即“考生的音乐技术和音乐潜能是录取的唯一标准”。

   办学目的:培养高等音乐人才

   重质轻量的原因在于李斯特对于培养匈牙利高等音乐人才的主旨,他曾说:“在我看来,音乐学院唯一能够成功的希望就是承担起某种真正优秀的任务。”什么是李斯特认为的“真正优秀的任务”?在此之后,他又解释: “我们的任务是将真正具有音乐天赋的人才培养成大师,而不是将精力用在那些平庸的音乐人身上。”

   从李斯特这些看似严苛的言论可以清晰地看出,他作为一代钢琴大师对于钢琴教育的深刻理解,也由此看出李斯特对于匈牙利本民族钢琴发展所寄予的崇高理想。从一开始,他就把音乐学院的建设目标锁定在欧洲的最高标准上。

   除了招生时重点吸收高质量的学生,还要有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与之对应。李斯特也因此吸纳了一大批当时音乐界的杰出人才,任教于匈牙利皇家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