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92岁高龄再度登台演唱《黄河怨》 郭淑珍 坚持真唱,歌声依旧

发布日期:2019/6/17 10:19:28    
  

92岁高龄再度登台演唱《黄河怨》

郭淑珍 坚持真唱,歌声依旧


   今年是大型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作为该曲第六段《黄河怨》的著名演绎者郭淑珍日前受邀参加了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延安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在歌曲诞生地延安鲁艺旧址举办的系列纪念活动,并以92岁高龄再度登台演唱。

   郭淑珍是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她195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1953年至1959年1月,被公派赴苏联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获优等毕业证书及“优秀演唱家”称号。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她不仅有着高超的演唱技艺,更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声乐艺术人才。 

 郭淑珍与《黄河怨》有着半个多世纪的不解之缘

   1975年时,《黄河大合唱》重返舞台,而当郭淑珍接到参加音乐会选拔的通知时,正和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一起在京郊昌平“开门办学”。自己已经有很长时间不唱歌了,此次是使用原词原曲复排,她感到既兴奋又很有压力。她担心嗓子是否还能演唱,并且对作品的重新阐释心里也没有底。一次试唱后,郭淑珍还是觉得不满意,当她把这种忐忑的心情告诉学校时任院长赵沨时,赵院长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有一张唱片,法国人唱的流行歌曲,声音一般,但那感情……”貌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让苦苦思索的郭淑珍豁然开朗。唱歌主要是为唱“情”,而歌唱者要想打动观众,自己首先要动心、动情才可以。为了能够真正理解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她把歌词一句一句像过电影一样在脑子里放,整整三天都没有睡好觉。她还认真阅读了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札记,其中写道:《黄河怨》音调是悲惨的,是含着眼泪唱的一首悲歌。

   假如唱的人没有这种感情,听众必然没有同感的反应。联想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她深刻的理解《黄河怨》所描写的感情,一定要深沉、饱满,还要有起伏、有层次、有戏剧张力。在艺术处理上,她不仅借鉴了俄罗斯民歌中用轻声表现俄罗斯妇女内心痛苦的演唱方法,还受到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母亲哭诉家史唱段的启发,结合了传统戏曲中的“哭头”“哭音”及“散唱”等技巧。她在演唱开头部分时,连续4个小节、12拍不换气,并且使用弱音处理,而这些则需要有强大的肺活量和强有力的轻机能的支持(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另外,她还建议指挥把“宝贝呀,你死得这样惨”一句中原有的小提琴的跟唱拖腔去掉。她认为这里没有小提琴伴奏,清唱起来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在中央乐团排练大厅正式选拔时,她把自己的所有感情都投入到了演唱之中,“巧妙地使用了气声、弱音和颤音,并通过音色、音量、力度上的细致变化,把这首悲歌唱得情真意切,如泣如诉,感情的波澜层层推进,高潮之处,令人潸然泪下,十分动情。”唱完后她自己的手都是冰凉的,半天没有缓过来,排练厅里也一片肃静。担任评委的李德伦第一个走过来向她祝贺,连声说:“你唱得真是太好了,都把我唱哭了。”

   在为纪念聂耳逝世40周年、冼星海逝世30周年而举办的音乐会上,郭淑珍与指挥家严良堃再度合作,也使她的名字与《黄河怨》紧密相连。多年来,郭淑珍版《黄河怨》已经深入人心,堪称典范。如今虽然年事已高,但她依然坚持登台演唱,并把自己的这部代表作倾心传授给学生们。 

延安现场授课: 唱歌得靠勤奋、靠学习

   授课中,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的三位老师分别上台演唱,现场接受郭淑珍教授的点评。

   在台上,满头白发的郭淑珍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时而坐着认真聆听,时而下台站在观众席中仔细观看。发现学生唱得不对时,原本坐着的郭淑珍会站起身来喊停,为学生示范正确的发声方式。发现学生演唱时身体动作太多,她会上前进行指导。

   唱了一首《乡音乡情》后,作为学员的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教师姚春霞被郭淑珍指出“爱”字发声有问题。随后,一个“爱”字,半个小时时间里,姚春霞唱了不下50遍。在听到老师一次次的“不对”“还不够”“不好”后,这个平日里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手心出了汗。

   郭淑珍把这种严格解释为,“保护学生的歌唱心理”。“我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唱对,给她一个信心,让她知道多大的问题最后都能克服,她能做到。”   学员杨茜的一首《黄河大合唱》,让郭淑珍打开了话匣子。“《黄河大合唱》是独一无二的,它是民族性的,不低于世界上任何著名歌曲作品。”“为什么冼星海被毛主席称为‘人民的音乐家’,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为了自己创作,但冼星海是为抗战救国、为民族创作出这么伟大的歌曲,所以他当得起这个评价。”

   台上,郭淑珍与杨茜共同演奏《黄河大合唱》选曲,如泣如诉、撕心裂肺的曲调再次打动现场观众。

   时而深情、时而幽默、时而严厉,原本两个小时的课程被延长。当主持人和工作人员多次提醒课程需要结束时,郭淑珍依然要求姚春霞“再来一次,先念一遍!”深呼吸、调整心态后的姚春霞按照她的要求,终于准确发出“爱”字的音,并跟随郭教授一起高声合唱。曲毕,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郭淑珍语重心长地告诉现场听众:“唱好一首歌,重要的不是秘诀,是方法。掌握正确的方法靠什么?靠勤奋,靠学习。” 


 郭淑珍讲正确的唱歌方法

    ①换音不换字

   演唱中,要保证字(韵母)的连贯。因此,“一字对多音”的情况,我们应该将韵母演唱,不唱出多个韵母叠唱的状态,以避免造成行腔的“断”。 

  ②换字不换嗓

   咬字,是用牙的力量来带动的,因此在歌唱中一定要把握“韵母(元音)在牙的力量带动下”来换字,否则,字的状态容易落进喉,形成喉音,以及抖嗓子的状态。

   ③最科学的歌唱是“说着唱”

   伟大的歌唱家卡鲁索曾说过:“说话和唱歌的功能是相同的,是产生同一个生理机能,因此它们是同一发声现象。”我们在歌唱中,应该充分借助说话的状态来歌唱,以语言的咬字、吐字状态,来形成歌唱的连贯和行腔。

   在歌唱气息方面,尤其是初学者,在演唱时出现气息不稳、气息过浅、气息短促或是漏气等现象。而在把歌词大声朗读之后,可以体会到朗读过程中自然的呼吸状态,进而帮助歌唱中获得气息的稳定和自然。

   在歌唱语言方面,歌唱艺术本身就是语言和音乐的结合,清晰准确的吐字咬字可以让听众充分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使演唱富有感染力,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

   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说过:“吐字不清的歌唱者,不可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只有漂亮的嗓音弥补不了其他的缺憾。”由此可见,吐字归音在歌唱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