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音符凝聚世纪之桥 记 “《梦桥》——致敬港珠澳大桥 交响音乐会”首演 | ||||
发布日期:2019/6/17 10:16:51 | ||||
万千音符凝聚世纪之桥记 “《梦桥》——致敬港珠澳大桥 交响音乐会”首演“桥梁”与音乐语言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对于作曲家来说,桥梁纵横延伸的结构美学本身就是美妙的交响音诗。同样,桥梁连接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和每一个时代,这又让这个美妙的交响音诗更添几分厚重感和使命感。在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有一座桥梁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凝聚着中国的国家实力,这就是港珠澳大桥。历时九年的艰苦卓绝的建设,这座“世纪工程”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这是一座举世瞩目的“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这座世纪之桥体现了中国自主创新的高度智慧,凝聚了数以万计的建设者与劳动者的辛勤汗水。而在这座大桥的建造过程中,中国当代作曲家方岽清先生,怀着无限的爱国热情与崇敬之心,多次前往大桥施工地采风,与建设者们交谈,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讴歌这座伟大的桥梁,赞颂伟大的中国力量。这就是方岽清先生的大型交响组曲《梦桥》的创作初心。2019年6月6日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我们见证了这部作品的首演。 这场音乐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的指导下,由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工会联合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桥梁》杂志社承办。音乐会由指挥家李心草先生指挥中国交响乐团演出。作品首演之前,主持人敬一丹女士与作曲家方岽清先生进行了简短的交谈,方先生又一次谈到了这部作品的创作意义,“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交响组曲《梦桥》由五个乐章组成,作曲家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为灵感,勾勒了一个伟大民族宏大的历史观和宽广的文化情怀。第一乐章是交响序曲“献给岁月”,肃穆的弦乐配合深沉有力的铜管乐的引子,拉开了这部交响乐的序幕。庄严厚重的主题和气势磅礴的音响勾勒了一幅清晰的港珠澳大桥蜿蜒延伸的宏伟全景。随后,一个对比性的乐段与舒缓的主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似乎昭示了这座世纪之桥必然面临的种种挑战,而它仍旧屹立在狂风暴雨之中岿然不动。当主题再次以更加厚重的管弦乐奏响之时,我们再一次惊叹这座世纪之桥的壮美景象。 序曲之后的三个乐章均以协奏曲的形式展开。第二乐章“献给历史”是古筝协奏曲,由古筝演奏家苏畅女士担任独奏。为古筝创作是作曲家方岽清近些年一贯的“拿手好戏”,这也是作曲家借由西洋创作技法对于中国传统乐器的创新契机,古筝散发出了别样的意境。在这一乐章中,古筝悠远而挺拔的华彩音色,完美呈现了中华民族历经千年不屈不饶的高贵品质。第三乐章“献给建设者”是钢琴协奏曲,由钢琴家元杰先生担任独奏。从音乐本身理解,这一乐章中的钢琴与乐队融合在一起,用打击乐的理念共同营造出一个极富变化的强有力的音响世界;而在音乐的表现层面看,这个紧张的音响世界就是在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无数建设者刚毅专注、忘我奉献的缩影。第四乐章“献给大海”是一首大提琴协奏曲,由大提琴演奏家娜木拉女士演绎。这是整部交响组曲最深沉的乐章,是对于大海的呼唤,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篇章。大提琴奏出的舒缓如歌的主题,似乎在描绘一幅画面:在繁华都市旁边,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每天以大海的涛声和满天的繁星为伴,但他们心无旁骛地把伟大工程扛起。这个乐章就像大海一样深沉,这是一个隽永的诗篇。 作品的第五乐章终曲“献给港珠澳大桥”再现气势恢宏的壮美。在进行曲的律动下,这座世纪之桥彷佛在朝阳的映衬之中昂首横跨伶仃洋。在这里,音乐不仅仅是音符,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象征,音符汇集成伟大的自信和力量,让人动心,让人的心灵得到洗礼。 本场音乐会的下半场开始,《梦桥》的创作者方岽清先生将这部作品的交响乐总谱赠送给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党委书记朱永灵先生。随后,音乐会上演了方先生的其他两部作品,由小提琴家吕思清先生与钢琴家元杰先生共同演绎的协奏曲《思念》;由大提琴家娜木拉演绎的协奏曲《使命》。两首作品均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为背景,就像两首作品的标题一样,音乐所表现的是建设者在日以继夜的工作之中对于“小家”的思念,但同时每一位建设者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是对于“大家”的奉献。 “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历时九年的艰苦建设最终完工,同样,大型交响组曲《梦桥》历时三年的反复推敲最终完成艺术创作。港珠澳大桥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梦桥》是不忘初心、追求至真的时代艺术品。作曲家方岽清通过《梦桥》的创作,用感人至深的方式引领新时代的艺术风尚,体现新时代音乐家的艺术理想,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精神信仰在艺术创作中的力量。 文/贾抒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师) 摄影/牛小北(国家大剧院摄影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