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出道41年的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 66岁还在不断发现好的音乐,在练习中理解着音乐!

发布日期:2019/6/4 13:45:01    
  

出道41年的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

66岁还在不断发现好的音乐,在练习中理解着音乐!


        理查德·克莱德曼这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法国浪漫钢琴王子,许多人虽不是音乐爱好者,却也能脱口而出他的名字和他的代表作《秋日私语》、《致艾德琳》。在上世纪80、90年代,他的专辑一度为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西方音乐世界的窗口。他演奏的钢琴曲也是各种公共场合内播放率最高的音乐。

   自1992年正式来中国举办他的个人演奏会开始,理查德·克莱德曼便以优美的旋律,掀起钢琴热潮,并带动一代人选择钢琴学习,无形中,理查德·克莱德曼对于钢琴文化在中国的普及功不可没。从1976年至今,克莱德曼已录制约1200首钢琴曲(其中230首为原创),出版专辑70余张,其中有70张白金唱片、290张黄金唱片,全球唱片销售总量近一亿。在过去的40年中,克莱德曼在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3000余场音乐会。

   中国观众了解克莱德曼,缘于他对中国音乐的创造性改编。克莱德曼是改编并演奏中国音乐作品最多的外国艺术家,仅在中国,就曾40多次举办巡回演出,访问了70多个城市,演出场次超过400场,几乎场场爆满。他改编、演奏并出版的乐曲包括《梁祝》《山歌好比春江水》,以及《花心》《爱如潮水》等流行音乐。1998年,他推出了专门为中国谱写的《魅力中国情》和《诗意奏鸣曲》,2000年,又将《我爱北京天安门》改编成现代钢琴曲。这使他越来越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和青睐,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

   这些改编的乐曲也通过克莱德曼传播到世界各地。“我弹奏中国乐曲时,国外观众是不知道的,但因为这些音乐很好听,所以观众也很喜欢。”克莱德曼说,改编中国乐曲,正是因为这些乐曲打动了他,“像《梁祝》,它的旋律非常优美。”

   为了保持状态,克莱德曼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练琴,这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在外出巡演时,就在酒店用电钢琴练习。克莱德曼曾以创意改编闻名,但近些年,他的改编作品渐少,他说,自己并不排斥好的音乐,包括流行乐曲,有机会也会去改编。

   巡演、改编,66岁的克莱德曼并没有退休的打算,他表示,自己仍然精力充沛,还称,这种状态可以“再持续10年或更长的时间,只要身体允许。”他表示,他还在不断发现好的音乐,也在每天的练习中不断理解着音乐。 

 出道四十一年的钢琴王子

   光阴流转四十一年。四十一年前,理查德·克莱德曼还只是喜爱音乐的年轻小伙子菲利浦·帕杰斯。由于父亲是一名钢琴老师,克莱德曼从小就对音乐不陌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走上艺术的道路也自然而然”。5岁时,克莱德曼创作了第一支曲子,名为《菲菲圆舞曲》,菲菲是家人对他的昵称。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克莱德曼演奏了这首曲子,并收到了称赞,这大大鼓舞了他。现在回想起这些,克莱德曼还不禁笑起来,他表示,这些都对他今后的音乐道路产生了影响。

   1976年,为了给电视剧配乐,他演奏了《给爱德琳的诗》一曲,后被唱片制作商看中,由此出道。在法国,菲利浦的名字太过常见,为了好包装、凸显国际化,经纪人给他取了理查德·克莱德曼这个名字,一用就是四十一年,并凭借这个名字走到了全世界。

   出道后不久,克莱德曼就成为了最流行的法国音乐家之一,到1997年,克莱德曼已在全世界巡演1500场音乐会,并获得251张金唱片和61张白金唱片。克莱德曼之所以广受欢迎,源自于他对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结合,他经常对现有作品进行改编,也包括流行乐曲。此举增加了古典音乐的可听性,赢得大批听众,但其“通俗易懂”的风格也招致了一些内行人士的批评。

   “古典和现代都很重要”,如今说起来,克莱德曼已经有些不太在意,他说,音乐人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有人选择古典,他则倾向于现代,但不管哪种,都应该先打好古典音乐的基础。 

 与中国的27年缘分

   1992年,克莱德曼首次在中国举办演奏会,即受到大批观众欢迎,此后又多次来华巡演。27年以来,他早已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成为了“一代人的音乐回忆”。“对于我来说,1992年来中国是一个契机。”克莱德曼表示,正因为首演成功,所以才有更多人喜欢他,之后才会多次来中国演出。

   回忆起27年前第一次来北京演出的情景,他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时候,我已经在欧美和亚洲许多国家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当时的中国对绝大多数欧洲人来说还是一个谜。我们不知道中国人怎样生活,听什么音乐。有一天,我的经纪人突然问我想不想到中国试试,因为他收到了来自中国的邀请,希望我能在北京和上海举办音乐会。慎重考虑后,我们决定试试,没想到因此开始了一段非常重要的情缘。我至今仍记得首都机场里众多的记者,体育馆里人山人海、掌声雷动,还有大街上潮水般涌动的自行车流。现在的北京已经完全是另外一座城市,高楼林立、车流如梭,如果不是因为我经常来中国,很难相信这就是27年前我第一次踏上的那个城市”。

   “很多人受了我的影响而弹钢琴,我也很骄傲,不管他们是走向专业,还是作为爱好。”克莱德曼称,在全世界范围内,他已经陪伴了好几代人长大,对于他来说,这早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27年,克莱德曼也见证着中国的变化,尤其是他最熟悉的演出场所,“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有很好的剧场,音响、各项硬件效果都很好,我也发现了很多好的钢琴。”他说。 

 中国音乐在不断创新和突破

   记者:从您首次来华演出到现在已经有27年了,中国给您怎样的影响?有怎样的变化?

   理查德·克莱德曼:我多次访问中国,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观众真诚的、发自内心的需求和热情。另一方面,中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是东方的文明古国,我在这里可以发现许多对我来说是崭新的东西,可以丰富我自己的内涵和音乐内容,也可以说是创新或者挑战。就个人来说,接触中国音乐和中国音乐人,拓宽了我音乐创新的内容,开阔了我的眼界。我出版过改编的中国乐曲,专门为中国谱写过音乐,与众多的中国音乐家合作过,对于任何一个艺术家来说,能得到这么多尝试的机会,而且能够得到听众的认可,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经历。

   记者:您听到的第一首中国乐曲是什么?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理查德·克莱德曼:第一次听到的中国乐曲是《梁祝》,那是在十多年前,当时的感觉可以用“窒息”和“飘然”来形容。虽然并不了音乐后面的故事,但能够体会到悠扬的旋律和伤感之情在音乐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中国音乐具备特有的东方之美,能够触及人的灵魂。《梁祝》就是很好的代表,像泉水一样净化现代都市的心灵。

   记者:您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怎样看待?

   理查德·克莱德曼:首先,近十余年来可以在世界各地见到来自中国的艺术家,许多世界电影和音乐大奖上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中国年轻的钢琴家也不断在世界钢琴大赛上获得优异的成绩,这说明中国出现了大量的音乐天才,他们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这是非常可喜的。另外,我得知一些人以中国民族音乐为基础,尝试“新民乐”的形式,我认为这是勇气可嘉的创新,无论这种创新能否成功,音乐家寻求突破的精神都是值得赞扬的,因为时代在进步,音乐的内容与形式必然也会改变。现在的中国音乐肯定和几千年前完全不同,是不断突破和发展变化的结果。

   记者:现在,学钢琴慢慢成为一种潮流,从五岁开始接触钢琴,您认为天赋对于孩子说有多重要?

   理查德·克莱德曼: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让孩子学一门乐器,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当然天赋是很重要的,因为确实有很多天才少年听到一个旋律就能弹出美妙的音乐。但有天赋的人属于少数,我认为,想要成功,最重要的还是多练习。

   但是成为一个钢琴家非常难,甚至用音乐谋生都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我走上独奏音乐家这条路,其实也有很大的机遇成分存在。所以我认为,家长让孩子学琴,不必太期待孩子在音乐上获得成功,或者成为钢琴家,只要他们能从音乐中学到知识,获得快乐,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