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竹笛经典名曲《姑苏行》 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的愉悦心情

发布日期:2019/6/4 13:35:57    
  

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竹笛经典名曲《姑苏行》 

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的愉悦心情


   创作背景

   《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谓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笛子曲,是一首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竹笛经典名曲。曲名为游览苏州之意,全曲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乐曲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真正翻身作主人,因此,整个国家在各个领域都沉静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中。在文艺北方音乐羽万方数据上的反应是创作出反映新中国新气象的,积极向上的作品。作者把这种美好的愿望投射到作品中去是很自然地表达。另一方面,当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中国人越是在苦难的时候越不会被打垮,也越是需要乐观精神。江先渭先生穷苦人出生,苦难的经历告诉他,必须坚强、乐观面对新生活。同时,他对新生的中国充满希望。正是这样的情怀催生了这首乐曲。

   曲式分析

   乐曲一开始是一段宁静的引子,主要表现了人们即将看到苏州园林之前的美妙遐想,宁静中带有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整个引子由宁静、激动再回归宁静。旋律多采用长线条,长音短音错错落落快慢有序。好似来到园林门前,由外向内眺望,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喷泉在晨雾之中依稀可见,朦胧神秘中格外富有诗意,通过富有诗意的景色描绘刻画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

   接着是呈示部A段开始,抒情优美的行板,恰恰符合了游人进入园林后边走边看,脚步悠然而轻松,欣赏美景时发自内心的愉悦之情。此段共分三小段(a,b,c),第一部分行板第一至第15小节(a段)着重描写了乐曲的主题“行”。行板应稍慢一些,此段音调由昆曲的一个曲牌《节节高》演变而来。

   第二部分(b段)在第16小节至第27小节在音响在a段有明显的区别。用弱奏(p)开始,在显示部第16小节,这一段又很形象地描绘了园林的精巧,细致之处:水榭台前清清荷花池里,荷叶上几粒晶莹的水珠在微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摆;美丽的蝴蝶在万花丛中悠闲地飞来飞去,这些很平常毫不在意的情景把细心的游人陶醉了,a,b两段有点有面,有粗有细。

   c段由显示部第28小节至第39小节,力度比b段有了明显的增强,含有总结a,b两段之后的感叹之情,表达了人们欣赏到美景之后激动的心情。这一段也达到了整个A段的情绪高潮,该段最后两小节应作渐弱,渐慢处理,为下一部分的进入起先抑后扬的作用。

   发展部B段是一个起伏较大的小快板,和段在节奏和旋律上有了鲜明的对比。它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游人在休息时坐在亭子回廊的椅子上赞叹园林美景时心里十分激动,兴奋的心理刻划;第二,也含有看见一群顽皮的儿童追逐于亭台小桥之间,嬉戏于假台水塘之畔,活泼而富有动感,气氛热的情景描述。旋律轻快流畅,原作中小快板作反复处理,第二遍较第一遍更加欢快热烈,从而使全曲情绪达到高潮。

   最后部份为呈示部A主题的再现,速度比A部更趋舒缓,形象地表现了夕阳西下,人们游园离开时依依不舍,回味无穷的情景。几个同音“do”的打音运用,极富感染力,在更加放慢的微音“sol”上延长后作了一个长长的回味,停顿,最后落在主音“do”的长音上,在“do”长音的后半段虚指颤音渐弱,再渐弱至消失,生动地体现了意犹未尽的想象空间,把游人荡漾在心里的美好思绪带向广阔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