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郭淑珍 借《黄河怨》抒发情感, 教学生保持初心

发布日期:2019/5/24 15:02:49    
  

郭淑珍 借《黄河怨》抒发情感, 教学生保持初心

   她是新中国第一批留苏学生,她用中文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唱得了金奖,一曲《黄河怨》唱出当时整个中华民族的悲愤;耕耘经年不自知,不觉桃李已满园;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但依旧奔波在舞台与讲台的第一线……她就是我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郭淑珍。

在黄河咆哮声中 振奋人心

   记者:今年正值《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黄河怨》又是选自《黄河大合唱》第六乐章,并且具有重要的戏剧意义,您是第一个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唱中文版《黄河怨》并且获得了金奖的演唱者,当时如何准备这首歌曲的呢?

   郭淑珍:第一次登台演唱《黄河怨》是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当时本来是被国家派到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留学的,我们看了一场苏联国家交响乐团和国家合唱团演出的俄语版《黄河大合唱》。当时第一次听,就觉得很别扭,觉得唱的还没我唱得好,主要是因为唱俄语版的,就不是那个味儿了。后来我就想,我能不能给他们用中文唱,我就找了严良堃,让他帮我把《黄河怨》的谱子改成钢琴伴奏谱,方便我平时自己的练习。后来去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唱了《蝴蝶夫人》咏叹调和《黄河怨》,当时是觉得《黄河怨》的音乐非常好,并且我自己平时练习的也很多,在台上我声乐部分也完成的很好,顺其自然就得奖了。

   记者:您前后两次演唱这首歌曲,中间隔了十八年,这两次演唱心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郭淑珍:当时是在冼星海逝世三十周年的时候,毛主席同意恢复《黄河大合唱》的演出,随后就开始选拔男女独唱,我去试唱的时候才发现当年的好多歌词都不能唱了,不知道该怎么表现出来,当时的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说我们的嗓子确实没得挑,但感情并不到位。后来的三天我都没睡觉,一直在纠结,从歌词开始一个字一个字的琢磨,反复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后来终于认识到,《黄河怨》不是一个个体在抱怨,他是当时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呐喊!我要表达的不止是悲伤和哭诉,还有一种愤怒,要把我们的愤怒唱出来,那一刻我才算是真正懂了《黄河怨》。

声乐和教育 是我一生的事业

   记者:您的学生评价您最大的“缺点”是——永不放弃,您对此怎么看?

   郭淑珍:以前一个学生给我唱了首《花非花》,我一听就知道她“花”字的发声不对,就这一个字,她唱了不下五十遍,唱到后面都哭了。我是这么认为,如果一个学生唱的不对,一直到下课了还是没唱对,我却让他走了,这会对他的自信心造成很大的打击,他会以为自己的问题没办法解决了,慢慢的就没有信心了。所以我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让他的问题在课堂上就能解决了、唱对了,给他一个信心,让他知道无论多大的问题最后都能克服,他可以做到。只要我不放弃,他们也就不会放弃。

   记者:您教了这么多学生,有很多都成为了很知名的歌唱家,您认为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歌唱家呢?

   郭淑珍:对于学声乐的人来说,肯定是要有一副好嗓子的,有的人天生就生得一副好嗓子,有的人则是通过后天的练习,学会很好地运用自己的嗓子、气息等,来扬长避短,但我们在最初选拔的时候,还会由专门的医生对学生的声带、喉腔、胸腔等进行检查,通过这些专业的检测去辨别适合学生的声部。但成为一个出色的歌唱家,关键还是要热爱。一旦你对这个事情有兴趣,热爱他,你就会专心钻研,能耐得住寂寞,别人过节放假了,你还得认真地练,甚至有时候会把练习就当作是自己的放松。因为你三天不练,邻居就能听出来你的声音不一样了。

   记者:您对中国音乐界的现状是怎么看的呢?

   郭淑珍:其实我们现在很多学生都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并且我们的教师队伍当中,也有这样的人,主要是现在的商品化的社会中,诱惑也比较多,大家的功利心都比较强,很多人都渴望着能“一夜成名”。虽然时代在变,但是无论什么时候都只有凭实力才能走的更远。想成为艺术家,就要先学会做人。只有做一个踏实本分、谦虚谨慎的人,你才有可能在艺术的殿堂里有所收获! 

 把声乐教育当事业,是我最大的幸福! 

 要求学生保持热爱,保护学生的歌唱心理

   郭淑珍先生作为我国当今声乐界的泰斗,几十年来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才,孟玲、吴霜、宋祖英等都是她的学生。郭先生认为:声乐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唱歌就行,而是一门歌唱艺术,我们作为老师,既然准备研究这门艺术,就需要把它当成一生的事业来看待,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并且要有迎难而上的决心。艺术是需要一点一滴的累积的,没有任何的捷径可循,遇到问题不能放弃,要想办法去解决,直到这个问题成功克服了,才能继续进行下面的任务。就像我们爬山一样,只有不放弃,坚持爬上去,才能看见山顶上最美的风光。在这过程当中,就要耐得住寂寞,始终保持对音乐的热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能见到曙光。

    当然,除了对音乐的热爱,学生应保有一个健康的歌唱心理。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发声状态、呼吸状态以及歌曲的艺术表现。因此,郭先生不仅在课堂上教学生们的唱歌技巧,呼吸方法,更时时刻刻的关注着他们的心理状态,将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不仅仅只是归纳于技巧方法的问题,也从心理状态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对他们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使他们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时间久了,郭先生做的一点一滴都会影响到学生们自己,对他们个人的性格气质、演唱风格都会有所影响。 

要因材施教,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何况我们面对的各种各样不同的学生。他们的生理构造、个性特色、演唱风格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因材施教。首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仔细的研究,来对他们的声部进行一个准确的判断,全面的认识清楚他们的音色,并且要对学生们的性格特点也要了解清楚,这些准备工作在我们今后的教学任务中会极大的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能让学生少走弯路,用学生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是作为老师最应该做的事。而郭淑珍先生正是因为多年来一直秉持着这样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为我国音乐界培养出许许多多杰出的人才,也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学生学习要打好基础,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许多学生在上台演唱的时候都会很紧张,而过度的紧张会影响他们表演的效果,原有的水平发挥不出来,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就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对于如何克服学生心理的紧张感,郭淑珍先生认为,学生缘何会有紧张的感觉,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表演并不自信,而这关键就在于,他们是否打下了一个良好、坚实的基础,对于自己十拿九稳的事情,相信不管有多少人看着,都能应对自如。所以,把握好每一个音准,练习好呼吸的节奏,咬清楚每一个字的字头字尾,做好每一个字的归音,把这些最基础的事情做到烂熟于心,不仅有利于今后声乐学习的长远发展,也会极大地增强学生自己的信心,所谓“艺高人胆大”正是如此。

   郭淑珍先生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它不仅仅是在教学生如何唱歌,更是在教学生如何做人,她始终强调一句话:先学做人,再学艺!她教学生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做任何事情都要用谦虚谨慎的态度,做人如此,对待艺术也一样。既然准备将这份艺术传承发扬,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就一定要用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其永续发展。郭淑珍先生的信念是:“要对得起自己从事的这份事业,对得起人民对于她的期望,对得起自己,把自己的所学倾其所有的奉献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