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著名钢琴家、教育家朱雅芬 培养人才就像耕耘播种,教学没有速成,艺术没有捷径!

发布日期:2019/5/14 16:32:28    
  

著名钢琴家、教育家朱雅芬

培养人才就像耕耘播种,教学没有速成,艺术没有捷径!

       朱雅芬,沈阳音乐学院教授。钢琴演奏家,教育家。1954年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毕业,曾任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她在任职期间是沈阳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教学骨干,教学成绩突出,曾培养很多优秀的专业学生,是国际著名钢琴家郎朗的启蒙老师。她曾多次担任国际、国内钢琴比赛的评委。她的学生郎朗,被数家美国权威媒体称作“当今这个时代最天才、最闪亮的偶像明星”。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教育家,还是一个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和优秀的音乐理论家。

   朱雅芬还曾录制了《儿童钢琴讲座》教学录像带以及翻译出版《钢琴踏板法指导》一书,并多次在全国及国际钢琴比赛中担任评委,在全国各地举办大师班及教师培训班,受到极大欢迎。她所录教学像册《儿童钢琴讲座》1989年出版。所译《钢琴演技法指导》(美国约瑟夫著)1992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近些年,她虽然已经从教学一线退休,但仍兼任着几所大学的钢琴教学工作,并经常出任各种国内外钢琴比赛的评委,撰写、翻译了大量的钢琴文献,她还应邀在国内外讲学,培养青年一代,促进钢琴事业的繁荣发展辛勤耕耘。

   业余教育比专业教育更急迫

   上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的朱雅芬,1978年在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任教,这位曾经担任该院钢琴系主任的高龄教授,近些年“走基层”深入各地区,对初级钢琴教学尽心尽力。

   谈到中国钢琴教育的现状,朱雅芬认为,当前中国钢琴教育的整体状况很好,培养专业人才的音乐学院,从过去的9所已发展到11所。另外很多大学、师范学校都设有艺术学院、音乐系,并得到国家及各地的重视和支持。很多青年教师、钢琴家也常常出国深造,带来很多西方经验,这都为钢琴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在中国几千万琴童中,涌现出很多好苗子,钢琴界人才辈出。

   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在专业人才培养上不够重视全面的文化修养,导致很多学生只专注于琴技,知识面和视野却很窄,缺乏独立思考、个性发展及创造力,不利于人才的持续发展。

   其次,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一种功利思想,表现在单纯追求比赛获奖、考级证书、升学率,甚至只求进名校,将来找个好工作。这种不良风气影响学生和家长的追求,也影响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取向,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来扭转。

   培养人才就像耕耘播种,是一个长期工程。但是朱雅芬认为教学没有速成,艺术没有捷径。现在是高科技时代,生活节奏快,但教育不能快,因为它涉及人的思想和灵魂。如果从小宣传“小神童”、“小天才”,会造成很快就能成才的错觉,孩子过早地头戴光环,即使真有才能,也会助长其虚荣与浮夸,不利于人才的长远发展。

   再有,钢琴教育发展不平衡,边远地区条件艰苦,师资匮乏,中心城市和边远地区钢琴教学条件差距很大。

   教育要有广阔的视野和社会责任心

   在朱雅芬看来,艺术为人民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音乐艺术教育强调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始终离不开国家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在建国初期就已指明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朱雅芬认为,要想培养“高精尖”的钢琴艺术人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人才。学生的专业当然要达到高水平,能代表国家并被世界认可。同时,也要具有全面的知识素养、丰厚的文化底蕴,不单是钢琴家,更要努力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现在有些院校,很注重专业技术,但不够重视文化课。有的小学生为了考到音乐院校,每天练琴不去上学。这种思维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教育是一种文化,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宏观上考虑问题,要有广阔的视野和社会责任心。有些问题看似不属于钢琴教学范畴,但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密切相关,他们的一言一行时刻在影响着学生。老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练了几个小时琴,还应指导他阅读一些书籍。一位老师不一定能经历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但必须要做到在教学生的短短时间内给他最好的营养和培育,使他受益一生。

   记者:您培养了那么多优秀的钢琴专业学生,如今为什么将视角转向了初级钢琴教学,比如1989年出版《儿童钢琴讲座》?您怎么看待初级钢琴的教学?   朱雅芬:初级钢琴和高级钢琴教学都很重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之所以目前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初级钢琴教学,是因为社会有这样的需求。在中国有那么多孩子,我们未来的钢琴明星很可能就从这几千万的业余琴童中间诞生出来。但是,我到了边远山区之后发现有些孩子很有才能,可是就是没有好老师。 

  我去过包括海南、大庆等一些地区。我发现,地方上合格的钢琴师资也非常少。另外,即便是一些学习音乐专业的青年老师,在面临初级教学的时候,也有很多困惑。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会遇到很多包括曲目文献、风格、技术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由于他们大部分都是基层音乐老师,钢琴专业的训练不够,因此找不到解决之道。目前国内的初级、业余钢琴教学和师资培训,甚至比专业教育更加急迫和重要。所以,我现在的态度是:任何地方只要需要我去教学,我都去!

   教师先要做好家长工作

   记者:一些刚刚从音乐院校毕业出来的钢琴专业的学生,往往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很多急功近利的家长,一见面就要求老师赶进度、要考级。青年教师如何应对这样的状况呢?

   朱雅芬:在面对琴童的时候,钢琴教师往往需要对家长做更多的工作,去帮助琴童学习钢琴,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健康、长远的育人观点。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得到家长的配合,必会事半功倍,所以首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家长爱子心切,往往会有很高的期望值,这可以理解。但有时也会受到某种功利心态的影响,有的甚至认为一定有更高的妙招,使自己的“天才”孩子更快“成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艺术教育的成长,都有一定的规律,尤其对一个少年儿童,即使他是个天才,也要踏踏实实,加强坚实的基础,将来才能发展得健康,走得远,真正取得成功。

   有的家长认为,学了几年琴,将来必定成为钢琴家,而不知道,要想成为一名钢琴演奏家,是有多方面条件的。有的家长认为,不能搞专业就是失败的。这时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充满爱、尽心尽责地教好孩子,同时使家长认识到,学了钢琴,提高素质和修养,加强想象力,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经济学家、医生,或任何其他方面的创造型人才,也是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

   教师应针对性进行教学

   记者:我们都知道,钢琴教学的特点是一对一教学,而且有很多的环节。有些技术环节,很难在短时间掌握。如何将技术问题简化,并进行形象化的比喻呢?

   朱雅芬:一名钢琴教师除了本身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在教学中善于观察、用心体会,并找出技术问题的根本所在。

   比如说,钢琴弹奏中琴童手臂的紧张问题。如果教师不了解对方,很难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因为,造成孩子弹琴时紧张状态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心理的原因,有生理的原因,而且甚至紧张的部位也会有所不同。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善于观察琴童的演奏状态和个性特点,来找到解决的方法。当然,解决技术问题,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音乐方面的问题也同样如此。

   记者:从琴童到钢琴演奏家,您认为最关键的是哪几个阶段?

   朱雅芬: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其重要性及不同的特点。

   起步及出发点:基础教育初级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性及正确方向。培养对音乐的兴趣爱好,热爱音乐。

   少年时期:专业还是业余的选择所带来的困惑,从初步喜欢到逐步提高所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坚持。少年时期成长中的心理特点,人生的走向,意志和向往。与文化课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及所遇到的矛盾,是一个容易发生动摇,不稳定的时期。

   进入专业后,面对长期艰辛的长远路程,能否坚持,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如何做到音乐技术和文化的全面互補,防止单纯技术、近期效应、功利和诱惑。

  成长为钢琴家的路很长,艺术无止境,知识要全面,视野要开阔,成为什么样的钢琴家、明星、技术匠人?还是能为民族、国家、世界做出贡献的真正艺术家。

   记者: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让您在90岁高龄还对钢琴事业“琴有独钟”?

   朱雅芬:我的一生与音乐、钢琴不可分。从幼年的爱好与业余学习钢琴时期对音乐的追求,到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时期刻苦用功,以弥補早期基础学习的不足。我从沈阳音乐学院退休后,又在人民大学音乐系教了10多年。现在,我在全国各地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同时在郎朗在深圳开办的钢琴学校——“郎朗音乐世界”里担任教学及管理工作。我经常想选择了钢琴作为自己终身事业非常幸运,这是我最热爱的工作。我从最初的演奏者,到今天成为一名钢琴教师的几十年中,在不同时期根据社会需要,做了自己应该做并喜欢做的事,我感觉人生很充实,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