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佟铁鑫 不张扬、不哗众取宠 用“作品的魂”打动听众

发布日期:2019/5/14 16:19:28    
  

佟铁鑫 不张扬、不哗众取宠 用“作品的魂”打动听众

   佟铁鑫是一个“广阔之处能够驰骋,细微之处懂得雕琢”的歌唱家。在二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创造了卓越的艺术成就,从80年代初演唱恩师施光南的《年轻的心》、《多情的土地》、《小贝壳》到后来家喻户晓的《夕阳红》、《为了谁》、《人到中年》和《妻子辛苦了》,都深受观众喜爱。 

     “我的”军旅情怀

   佟铁鑫是从一个士兵成长为一名著名的军旅歌唱家的,他的音乐之旅也是凭着这驾军旅战车而奔驰的。

   在一篇名为《我心中的世界》文章中,佟铁鑫这样写道:“30年前,我走进了这个世界,爱上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给了我一方让我尽情歌唱的舞台,又把荣誉和骄傲毫不吝啬地捧给了我。30多年来,我把自己融进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用情感和荣誉浸润着我。”

   究竟佟铁鑫的心中有着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长久以来,佟铁鑫的心中始终有一种情结在生长,他无法言状,又挥之不去。或许是这种情结的驱使,2005年的五一长假,佟铁鑫携妻儿前往葫芦岛他当年当兵站岗的地方,就是从这里开始,他穿上了再也没有脱下的军装。

   望着海天相接的大海尽头,佟铁鑫突然明白了:原来他心里那个情结正是由脚下的土地开始萌生的,那就是军人情结。

   1998年暴戾的洪水吞噬着灾区人民的家园,也撕扯着亿万人民的心。在防洪大堤旁,一个稚气未脱的小战士倒在泥泞中酣然大睡,佟铁鑫的心中一阵悸动,那是一种为人父才会有的悸动。怕惊扰了孩子,佟铁鑫没舍得去拥抱那个小战士,他抹去眼角流下的泪水,默默转身走向浩淼的洪水、向抗洪的战士。

   这一年,佟铁鑫先后六次跟随不同的队伍奔赴灾区。

   2008年四川大地震时,当空军空降兵从5000米高空纵身跳下后,佟铁鑫和战友也紧随他们登上那架飞机。在映秀中学的废墟上,佟铁鑫把歌声送给浑身泥污的官兵…… 

  就这样,从1976年入伍的那一天起,佟铁鑫就把自己融进了军队。他无数次地奔赴边防军营、海滨哨所、高山雷达站,手拉手、肩并肩地跟他们一起歌唱,用歌声鼓舞他们;而战士们则用憨憨的笑脸、拍红手掌的掌声回馈他,佟铁鑫的心灵一次次被洗涤、被净化。   30年来佟铁鑫演唱了数十首军旅歌曲。著名作曲家羊鸣是第一个为佟铁鑫写歌的,他回忆当年创作《晨风吹过机场的小道》时说:“佟铁鑫的声音富有表情,他有过部队生活经历,知道战士们喜欢什么样的歌曲。他在歌曲中加入了一些流行元素的处理,让战士们耳目一新,也让我的眼前一亮。”   他说“佟铁鑫是一个动情的歌唱家,正因为他有过当战士的切身体会,才会在处理作品时的分寸感极好,不张扬、不哗众取宠,他是用作品的魂来打动听众的”。 “我”的音乐之旅   记者:你演唱过的经典歌曲非常多,为什么说最满意《妻子辛苦了》这首歌?   佟铁鑫:艺术本身往往是带有某些遗憾的。这 20 多年来,我对自己唱的每一首歌都是有或多或少的遗憾,但是《妻子辛苦了》这首歌,因为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所以我百分之百的满意。

   记者:1993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的一档专为老年人服务的栏目《夕阳红》,主题曲《夕阳红》家喻户晓,作为这首歌的演唱者,你对这首歌有着什么样的感情呢? 

  佟铁鑫:《夕阳红》的影响力非常大,它每天都在播放。有人给我计算了一下,估计有2万多次了。我录《夕阳红》的时候才35岁,歌写的特别好,乔羽写的词,简单、上口,都有画面,我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我就觉得特别的温暖。

   记者:在你的音乐之旅中,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你一直都很感谢自己的恩师施光南,还记得你们第一次合作时的情景吗? 

  佟铁鑫:第一次跟著名的作曲家施光南老师合作,刚开始我到施光南老师家中的时候,我就端着学院学生的劲儿,结果他听完就看着我,他说,佟铁鑫,你要是这么唱的话,你就跟别的男中音没什么区别了。我胀的脸通红,他说你就应该走你自己的路,然后他就想方设法的把我引到他所要的风格。经过几次的点播,不断的试唱。我开始不考虑我是美声的男中音,只是考虑这个作品需要我怎么唱。

   记者:音乐对你的影响是什么呢?

   佟铁鑫:年轻的时候我唱了《年轻的心》、《夕阳红》使我赢得了老年观众,《为了谁》又献给了军人,现在《妻子辛苦了》弥补了我歌唱生涯的另一个空白,是音乐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色彩斑斓。

   记者:你在舞台上演唱了那么多被大家接受和喜爱的经典歌曲,在舞台下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佟铁鑫:我喜欢养鱼、养鸟、养龟,陆海空的动物都养了,周末的时候到北京十里河的花鸟鱼市,几乎没有人能认出来我,偶尔有人多看我两眼,哎,你是那个唱歌的佟铁鑫吗?跟老百姓一样,懒懒的晒着太阳,我平时就是这个状态。 

“我”的音乐态度

   如果说,佟铁鑫的音乐之旅是父亲给他插上了翅膀;施光南就是那个告诉他如何鼓动翅膀的人;然而,他的成功更来自于他本人的那份坚持。

   一贯温和,从不较劲的佟铁鑫却在一件事情上固执己见地二十几年。

   在1986年第二届青歌赛开幕时,“三种唱法”的理论和界定被正式提出,当时有媒体记者追问佟铁鑫:“你的唱法属于哪一种?”,信马由缰地唱了十几年歌,从未遇到过 “归属”的问题!当时的佟铁鑫满脸困惑,他无法给自己找到一个定位,只得试图用反问寻找答案:“我系统地学过美声演唱的方法,也谙熟民族演唱的技巧,现在对一些作品的处理上还用到了通俗唱法的方法,你说我属于哪一种呢?”不依不饶的记者还在追问,佟铁鑫有些躲不掉了, “如果你非要把我归于某一种的话,那我就属于‘第四种唱法’好了”。

   原本是一句无奈的搪塞,佟铁鑫特立独行的“第四种唱法”被媒体炒的沸沸扬扬,而他并没有为自己的“语失”找补,更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静下心来细细地为自己的音乐风格讨一个 “归属”,为“第四种唱法”寻找着理论支撑。

   1987年他在一次访谈中这样说道:“我认为人们把声乐演唱分为美声、通俗、民族三大类,其实这些划分只是针对发声方法和作品演绎而言的,而在情感表达方面,美声演员更多的是要考虑如何运用西洋发声技巧来演绎我们本民族的作品,用当代国人所能接受的方式来传递你的声音,塑造你的音乐形象。我说自己属于‘第四种唱法’,这‘第四种唱法’,其实就是没有严格界限区分,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说远点也就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距离“三种唱法”理论的出炉已经几十年了,它的巨大影响力左右着中国声乐的走向,但是佟铁鑫始终固执且孤独的认为:方法是必须服从作品的,永远应当把作品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方法。这就是他所谓的“第四种唱法”。然而,“三种唱法”的概念经过这么多年的强化,似乎已经被声乐界普遍接受,在中国声乐日益繁荣、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虽然许多的声乐工作者都在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但它对中国声乐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力还在继续。在这些年里,佟铁鑫身体力行的为他的“第四种唱法”寻找理论依据,树立示范样本,他像是一个虔诚的朝圣者,自顾自地喁喁独言。

   正是由于佟铁鑫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第四种唱法”,使得他在演绎创作歌曲方面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许多作品甚至会因为他的二度创作而给作者本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1999年春晚,佟铁鑫应邀演唱抗洪题材的歌曲《为了谁》,之前这首歌由几位青年女歌手演唱过,略带戏曲唱腔的曲调显得凄婉哀伤,与佟铁鑫的浑厚、刚劲的风格不协调;妻子为他捏了把汗。录音结束,妻子急切地询问情况,佟铁鑫得意地说:“我把这首歌唱出了革命的英雄主义气概!”

   果然,这首歌春晚播出后,成了整场晚会传唱至今的歌曲。这首《为了谁》成了98年那场灾难留给人们的记忆符号,也成了和平年代最能代表人民军队与老百姓唇齿相依关系的一首标志性作品。

   在佟铁鑫的一篇论文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不赞同‘超越自己’的说法,只相信永远踏踏实实地做自己。一个朝秦暮楚的人绝不可能有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