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水平考级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 ||||
发布日期:2019/4/9 13:57:33 | ||||
艺术水平考级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马淑卿,山东女子学院副教授,艺术硕士,中央音乐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理论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参与省厅级课题2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省厅级声乐比赛单项奖获奖50余项;多次荣获教育厅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先后被评为省级“优秀教育志愿者”,获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校级教学能手、教学奖等。 20 世纪 80 年代末,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学习艺术课程的热潮滚滚而来,伴随着艺术学习的普及,社会艺术考级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起步到“火爆”的过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美育工作的推进,艺术教育又达到了空前的火爆,考级已经涉足了音乐、舞蹈、美术三大项中的 30 多个艺术门类。但在考级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将考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概述。 经过近30年的发展,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在规模、数量、开设专业、教材建设及考级成果上均取得显著成绩,围绕考级的社会艺术培训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的艺术水平考级机构超过100家,仅2018年报考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考级的考生就有近80万人。考级一般分9个或10个等级,报名费一般在百余元不等。考级在八十年代中期发展至今,单位已发展到几十家。其中,举办音乐考级的单位有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全国十几个省市设有的考点等多家;举办美术考级的单位有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学院等多家单位,在全国也有几十个考点;举办舞蹈考级的有北京舞蹈学院及在全国十几个省市设有的考点;同时国外考级机构的进驻,开办考级专业也在逐年增加。 音乐考级已涉足西洋乐器、民族乐器、键盘、乐理、声乐等领域;美术考级含有油画、书法、硬笔书法、素描、色彩、国画等内容。从开办考级的地区来看,已涉及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从开办考级的部门、单位看,主要集中在中国文联下属协会及其各省市系统、艺术高校、各地少年宫、文化馆、个别艺术表演团体等不同性质的单位,也有文化公司或文化个体户承办的,有些省、市教育部门亦有涉及;从参加考级的对象来看,人员多,涉及面广,参考人员年龄层次从几岁的琴童到不同的年龄段,其中青少年占绝对数量。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精神审美也日趋提升,且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对孩子进行艺术培养,想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希望孩子具有“吹、拉、谈、唱、画”等能力,拥有一技之长。 音乐、舞蹈、美术艺术学科,通过对此类专业的学习,不仅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开阔文化艺术视野,而且能培养青少年的艺术修养和气质,塑造健全的品格,提高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从积极的意义来说,艺术水平等级考试的发展态势说明全面的素质教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对促进国民素质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益于普及社会艺术教育。 艺术考级逐年上升趋势的原因一、希望孩子全面发展,使之拥有一技之长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两不误,即:文化课学习不误;艺术爱好不误。有些家长不仅仅满足孩子在文化课上的双百分,在学校教育之余,也开始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琴、棋、书、画”成了很多孩子的必修课,钢琴、小提琴已经进入了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芭蕾舞、画笔也成了很多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很多家长未指望孩子成为艺术家,只是希望孩子借艺术的熏陶,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学校的资源有限,家长们便通过多种途径到这一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艺术考级自然而然地被引进并被认可,继而在庞大的社会需求和可观经济效益的驱动下遍地开花。 二、“艺术特长生”与升学紧密挂钩 家长们在让孩子进行某一门类艺术学习的时候,往往抱有两个目的,一是可以考核教师的成效及学习达到的水平,并对今后学习加以指导;二是达到较高级别时在竞争残酷的升学考试中得到照顾。一些地方的高中为“特长生”敞开了大门,在中考时,“特长生”艺术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分数线时,文化课分数就会减免。所以,一般家长认为,艺术考级跟升学是紧密联系的,所以 “特长生”成为很多学生家长挥之不去的情结。 于是通过考级对提高自身修养的渴望和考级给升学带来的优惠,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于到考级中来,人数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辐射面也越来越广。 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存在的问题一、艺术考级染上功利色彩 据调查,现在家长要孩子学琴,除了少数是为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提高孩子素养外,大多功利心太重,有的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是为了曲线升学,有的是附庸风雅。通过实地采访发现:一些学生被家长逼着考级,就是冲着“艺术考级可能会升学加分”;一些学生家长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学,自家孩子不学不踏实的盲目跟风。基于以上,中国出现了数不清的“虎爸”“狼妈”式的家长。迫于家长的压力,一些对艺术根本不感兴趣的孩子在升学问题的面前,负起了“艺术”的压力。面对家长的压力和逼迫,一些孩子倍感压抑,丝毫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产生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形成了逆反心里,并造成心理疾病,这样一来就背离了艺术学习的规律,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结果始得其反。 二、考级单位自成体系,存在各单位考级门类交叉,相同门类的考级标准不一等现象 考级30余年来的开展状况,也暴露了很多问题。由于受艺术考级带来相应的经济利益驱动,致使长期以来多头介入,各类艺术考级泛滥,良莠不齐;同时,由于多家考级主体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缺乏规范,给管理造成较大难度。 (一)考级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长期以来,群雄割据、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各个考级单位在考级标准、流程、考官评聘等方面没有统一。特别是考官评聘上,考级单位为了吸引生源,就会大量评聘培训机构和培训点的管理者担任考官,由于不具高水准的专业,这无形中降低了考级的标准,同时也存在考评通过率的“倾向性”。 (二)一些考级主办单位资质不够,缺广泛发动组织 受考级经济利益的吸引,一些考级单位不具备考级的资质,为了抢夺生源和可观的经济利益,草率搭班子,在组织、实施、考评过程中,缺乏科学规范,就出现了组织不力,滥发证书等现象,致使严肃的考级出现了钱证交换。 (三)功利性行为严重影响了举办考级的初衷 某些培训机构为了达到过关率,以便后续好招生,在培养过程中忽略基本功,突击猛练固定曲目,机械演奏,采取“拔苗助长”的方法,忽视了孩子在学习艺术学科过程中发现美、体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结果造成了一批基本功不扎实的“速成品”,既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才能,又无益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四)考级缺乏复审机制,对考官和考级单位无法有效监督管理 考级结束均会有考生或考生家长对考官评定结果提出异议,但由于没有建立复审机制,无法对考官的考核进行判定,使考生投诉无门,合法权益难以得到维护。而对考官和考级机构的社会约束和监督不力,最终将影响考官和考级机构的声誉。 推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规范发展的措施和建议一、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的监管机制 鉴于当今艺术考级规模大、发展快、社会影响面广,有必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艺术考级的政府监管机制,切实规范艺术考级工作。 二、明确社会艺术考级的意义 应确定社会艺术考级的定义和宗旨,明确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任务和目的,杜绝考级与升学挂勾,从思想上纠正因利益驱动引起的当前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引导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准确定位,更好的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 三、 引进科学管理方法,规范社会艺术考级开办单位 规范社会艺术考级开办单位的条件并限定范围;由管理部门对考级单位进行资格审核,不能让考级成为自由市场,谁想考就考,谁想考什么就考什么。同时,对考级的承办单位要进行规范。有些个体户介入考级,极容易把严肃的社会艺术考级当做生意来做,只考虑赢利赚钱,并不顾及其它,应从政策上予以制止。 四、建立复审机制,完善艺术考级的监督工作 针对不同艺术考级门类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现场考评资料留存机制,使当期考评资料保留至下期考级开始,以备复审和查询,如在音乐考级中现场录音并保留至下期考级止等;设定投诉时限(当期考级结束至下期考级开始),并在每次考级考场外发布投诉时限通告,切实保障考生合法权益;组成专家复评小组,对考生投诉作技术鉴定,保证考级工作的公正。 五、要求主管部门将逐步统一大纲、教材等标准并制定有关教学方法和考评办法 十余年来,作为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后出现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社会艺术考级活动蓬勃发展,已成为现阶段客观存在的一种有一定群众基础的事实。通过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对社会考生的艺术水平提供规范性、权威性的鉴定,指出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使其在进一步学习中加以提高,对加强国民素质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素质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