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从《红高粱》到《霸王别姬》 从《大宅门》到《笑傲江湖》 著名作曲家赵季平 王菲录了41遍,经典在磨砺中诞生!   “这么多年了,我的创作一直沿着一条轨迹在走——到老百姓中去,要写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发布日期:2019/4/2 13:40:12    
  

从《红高粱》到《霸王别姬》

从《大宅门》到《笑傲江湖》

著名作曲家赵季平 王菲录了41遍,经典在磨砺中诞生!


   “这么多年了,我的创作一直沿着一条轨迹在走——到老百姓中去,要写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只要工夫下到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民间音乐,其实都在闪光,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曾任中国音协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的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平静而温和的向记者讲述自己对艺术创作的理解。

   一番看似简单的话语背后,是并不简单的数十年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执守与传承,从这份执守中,也许能破解这位土生土长的陕西音乐家,何以拥有让民族音乐席卷世界的魔力——1984年以来,赵季平为《黄土地》《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大宅门》《乔家大院》《水浒传》《三国》等影视作品作曲,多次在国内和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回顾他过去的多部音乐作品,无论是气势磅礴的交响乐,还是流传甚广的影视主题曲,善于运用民族乐器表达传统戏曲及民歌元素,已成为众人眼中的独特标志。“要深入生活、深入老百姓”是赵季平一直强调的创作准则。

   回忆这么多年的音乐创作,我的体会就是四个字:继承、创新。继承就是我们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间汲取营养;创新就是你的艺术创作如何能够和时代紧密结合,让作品做到雅俗共赏,这是很不容易的。我觉得其中包括了两个最重要的方面:一是对于传统音乐学习的基本功,一是对生活理解的基本功。

   我们的音乐如何能够体现中国的风格,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解决语言问题,就是我说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功和中国自己民族生活状态中间所悟到的那些传统的东西。

   我重要的影视音乐作品,每次创作以前都要到生活中间去。1983年底我和陈凯歌、张艺谋为电影《黄土地》去采风,很有意思。那时候陕北的天气已经是零下20多度,非常的冷。我们坐了一辆很破的面包车,没有空调。我记得张艺谋还穿了大衣、棉裤。我每天除了赶路以外,都是到老百姓的窑洞里去听民歌,去听老百姓拉家常。我们晚上基本上都是住在土窑洞的土炕上,土炕上面的被子都是黑的,被子上有很多小洞……这样的采风一去就是一个月。这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回想起来,这样的起步和到生活当中磨砺,对我以后的创作有巨大的帮助。

   我记得陈凯歌那时候每天都很辛苦,晚上他几乎都在写随感。陈凯歌的文笔很棒,写一段以后,就让我读,那都是非常好的文章。张艺谋有很多卡片,上面记录着他的随感,生活中对他摄影和导演有利的东西,他都记录下来,而且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决定要改做导演,并且希望他的第一部电影和我合作。

   正是因为我们这种创作团队,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才先后出现了《黄土地》、《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这些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作品。他们的这些东西,真不是只凭自己的天才才成就的,而是依靠他们的专业基本功和他们深入民间的基本功。

   我在写《乔家大院》的时候,三下山西,从晋南走到晋中,然后从晋中转到黄河边上的河曲,每次下去都不是蜻蜓点水,时间比较长,听了大量的民间音乐。我到河曲,就是走到乡下去,看他们民间艺人的演出。当时听的时候,会觉得他们的演奏条件非常简陋,一把二股弦,一把晋胡,也没有什么道具,就是一个老头在唱。但是透过他的演唱,你能感受到他对民族音乐的投入。我们到了忻州,听到当地的吹奏乐,他们的唢呐演奏非常精彩,和我一起下去采风的作曲家比我年龄还大两岁,竟然听得哭起来了。这就说明他们的音乐演奏水准和那种投入、那种音乐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大家。

   采风回来以后,进入创作的时候,脑子里就会流出这些旋律。到生活中去,除了听民歌,还要观察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形态,同时还要注意他们讲话的语言。比如我到了重庆,到了朝天门码头,我更关心码头旁边的一些小摊卖东西的人,听他们说话。重庆语言的那种特色,那种节奏感,对于音乐创作会起到很大作用。   之前作曲家郭文景送给我一本总谱,是他写的一部作品,叫《衲袄青红》。我看了乐队总谱,写得非常严谨,但是它的唱腔是很传统的,这部作品我非常喜欢,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新一代作曲家将传统的川剧和交响乐队结合写出来的,是代表了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所以我就想,民间音乐的基本功和深入基层的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些东西,就有了自己的音乐语言。

   音乐的特性也是创作中需要得到重视的问题。歌曲创作有个性、有特点,就要求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别出心裁,要有自己的想象,这同样与创作者的基本功紧密相关。

   我第一部电视剧音乐创作就是《水浒传》,它写的是梁山好汉的精神风貌,杀富济贫的英雄形象。而且他们还和一般的英雄形象不一样。我们一谈英雄形象就感觉很正面,梁山好汉却有点儿草莽之气,所以这样的主题歌就不能写得太正,所以我采用了鲁西南和豫东一带的音乐风格,于是就有了《好汉歌》。《好汉歌》的前奏不像一般歌曲的前奏那样很规则,它的前奏用的是戏曲打击乐节奏,打击乐的运用对梁山英雄的精神风貌能体现得更好一些。

   易茗是歌词高手,他的词写得相当棒。这首歌一出来,得以迅速传播,这是没有想到的。这就说明它是有个性的。

   如果没有个性,就如白开水一杯,喝完以后,迅速忘掉。电视剧《大宅门》的音乐创作同样如此。电视剧讲述的是同仁堂的历史变迁,为了表现故事韵味,我就用了京剧元素,京胡、京剧打击乐都用进去了,用了京剧元素以后,这首歌就成为不同于一般的歌曲,所以就有传播的力度,就会受到大家广泛的喜欢。所以说作为一个作曲家,你不仅要学理论,还要学习并且懂得戏曲音乐。

   另外,我觉得作为一个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要不断创新,不能重复。我为新版电视剧《三国》创作的片头主题歌是一首调性不断在裂变的歌曲。

   我觉得,《三国》拍的就是三国争斗,从诸侯之间的厮杀到三国鼎立,到最后三国归晋。我就有意识地用了主题展开、调性不断变化的一种写法,乐队和人声的合唱,不断变化的调性,让大家感觉到歌曲的旋律线和张力,以此来营造当时三国争斗的场面。

   最后我想再说一首歌,就是张纪中版的《笑傲江湖》主题曲,由刘欢和王菲演唱。这个武侠故事我认为是现代版的童话,不管是令狐冲还是东方不败,都是童话式的人物。当时创作这个主题歌的时候,颇费心思。在我的概念中,武侠人物老是从腰间一下把剑拔出来了,感觉剑光一闪,所以我将戏曲中的那种叫板用上了:“咿呀……”这样就把武侠世界一下子展现出来了。因为我在戏曲环境里待了21年,听惯了这种叫板。后来,这声叫板成为这首歌的符号,成为它音乐上的个性。

   整首歌则有一种复调的东西,底下的节奏一直随着旋律和声的不断变化而变化。这首歌的中段是王菲唱的,王菲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录音录了41遍,精益求精,录音师认为很不错,但是她说不行,还要再录。他们这些“大腕”对自己的录音都是非常讲究的。

   《好汉歌》是刘欢唱的,实际上当时先后有三个人唱,我都不满意。后来刘欢唱了以后,我跟刘欢说,你把你习惯的东西丢一丢,把你理解的戏曲的东西加一加,让它综合成一种风格。他琢磨半天,说行。结果一下就成了。从词曲的一度创作到演唱的二度创作,艺术上这种严谨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说,艺术创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如果哪一个环节跟不上去,就要减分。而我们的创作应该是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加分,不断往上加,这样出来的东西才是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