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初衷:让美声、歌剧“声入人心” 高雅艺术是否该被娱乐化?

发布日期:2019/3/5 13:45:31    
  

初衷:让美声、歌剧“声入人心”

高雅艺术是否该被娱乐化?

 

 

 

    湖南卫视首档原创声乐竞演节目《声入人心》已于近日收官。据了解,《声入人心》自开播以来,在网络上口碑一路高涨,微博上观众给予它的全是好评,被誉为“年度声乐青春盛典”。

  《声入人心》这档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蛰伏期长,厚积薄发。从普通的音乐专业学生到整个行业的资深前辈,似乎都将它的出现与火爆看作一个里程碑。在3个月的陪伴中,《声入人心》逐步颠覆了大众对高雅音乐的固有印象,引领观众感受声乐艺术的魅力,让美声、歌剧、音乐剧等原本冷僻、小众领域的音乐“深入人心”。

  原来高雅艺术并未冬眠,原来声乐男孩的音乐梦也能独木成林。正如《声入人心》首期开场时的一段画外音:“我是站在追光之外的追光者。他们说不够流行就不够资格,可青春,何止一种声音;他们说,高雅冬眠,你休想叫醒,可热爱,足以融化一切。”

消除观众对

美声的固有印象

  音乐节目一直是综艺市场的宠儿,但如何在众多的音乐节目中独辟蹊径、脱颖而出,是每一个制作团队都在思考的问题。这一次,《声入人心》选择了“美声”“歌剧”等小众的领域,被视作湖南卫视以垂直题材展现专业魅力、大胆拓展综艺节目边界的又一次创新尝试。

  提出这个创意的,是节目总导演任洋,他是湖南卫视年轻的制作人代表,曾经制作过《快乐女声》《小年夜春晚》等大型活动。对于这个节目的初衷,他表示,这些年一直希望做创新型的素人类音乐节目,而美声、音乐剧这片尚未被开发的蓝海,无论是素人资源,还是曲库,对于电视化呈现来说都显得十分充裕。

  “我们做调研时,发现素人音乐节目基本都是流行音乐题材,且重复得很严重,这时候该如何突破?”任洋表示,策划初期他们尝试聚焦过戏曲、民歌等方向,但随着调研深入,发觉美声的空间更大,主要原因之一为“反差感更强烈”。“过去大家认为美声高雅,也认为美声歌者通常都是年龄大,形象不那么好的人。”任洋指出,年轻的美声演唱从业者,容易给观众带来意外而强烈的反差感。

  “我们做这档节目不是单纯为了高收视率,只是为了消除观众对美声的误解。”任洋表示,一提到美声、音乐剧,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中年歌唱家、燕尾服、难以欣赏等,而这档节目要做的,就是消除大众的固有印象。

  虽然专业性很强,但是选手演唱的歌曲却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在制作上,节目做了大量流行音乐尝试、通俗音乐尝试,比如有的演唱者把莫文蔚的《慢慢喜欢你》、周杰伦的《青花瓷》用古典美声唱出来,观众对这样的改编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任洋解释说,《声入人心》要做的是“融合音乐”,“基于电视节目形态,单纯做美声的话,观众接受度有限。融合音乐的形态有音乐剧作品的亲民感、美声作品的厚度,也会加入流行通俗音乐的元素。”

不以造星为目的的

“梅溪湖36子”

  《声入人心》节目中的3位出品人廖昌永、刘宪华、尚雯婕在100天内,对36位演唱成员进行分组打磨、陪伴成长。演唱成员对声乐作品的演绎,既有释放个性的独唱,亦有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多样形式。然而,毕竟是美声、音乐剧、歌剧等专业性很强的音乐,如果节目不能呈现很好的专业性,那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即便用更流行化的方式呈现、与大众亲近,但节目的根本立足点仍是依循专业,内容创作中仍以还原行业现状、遵从行业逻辑为首要原则。

  因此,节目中的36名成员全部都为出身伯克利音乐学院、朱莉亚音乐学院、维也纳普莱纳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名校声乐专业的学院派,没有为增加噱头塑造一个“民间高手”的综艺常见话题人物。负责选角工作的执行导演刘源透露,成员的选择有一定的门槛,“唱得好,这是基本条件。”

  或许就是嗅不到选秀、造星的偶像PK气味儿,大家在网络上谈论时,习惯把这36个年轻大男生看成一个团体。由于节目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录制,且梅溪湖的镜头时常于荧屏上闪现,于是网友自发给这群男生起了组合名“梅溪湖36子”。

  《声入人心》联合制作人邢丽琴说,他们秉持要做一档纯粹音乐节目的初衷,绝不为了综艺噱头去找非专业的人来唱歌。他们发现,在美声领域表现出色的年轻人“一般不是自学成才,需要学院派打磨训练”。因此,节目组奔赴知名音乐学府、高校声乐专业物色人选,请老师推荐学生。

  而最终成员的出口,也不是成为新一代大众明星,而是回归本行业。“我们从来不以把他们捧成明星为目标,而是希望观众能够到剧院中去听他们的音乐剧和歌剧,这是我们的目标,希望能为这个行业做点事。”任洋说,若把这些专业歌者消费成大众娱乐明星的话,就失去了节目的价值和意义。在他看来,高雅的艺术不该被娱乐化,所以聚焦高雅艺术的节目也不该变成娱乐向的内容,“如果将来谁最有综艺效果,谁去唱美声就唱得最好,那显然是错的”。任洋表示,节目的未来的目标就是消除大众对美声的误解,“落点也是帮助这门高雅音乐向大众市场的推广,唤起更多人对美声学习和近距离欣赏的热情”。

节目热潮带动

歌剧、音乐剧“出圈”

  从《超级女声》开始,到之后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蒙面唱将猜猜猜》《金曲捞》《明日之子》《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每一档节目在赛制、舞美、选手等方面都有所侧重和创新,但它们都没有脱离流行音乐的一亩三分地。流行音乐选秀市场迅速饱和,优秀的歌手资源几被耗尽,经典的华语流行老歌也快被淘尽了,只消耗不生产,流行音乐选秀后继乏力,天花板效应已经显现。《声入人心》具有开拓性的地方在于,它突破了流行音乐这一维度,聚焦的是声乐艺术这一为多数观众所陌生的新世界。

  《中国有嘻哈》让小众的嘻哈点燃了年轻人的热情,这让制作方嗅到了多元化音乐市场的可能性。只不过与嘻哈相比,歌剧、音乐剧与年轻人的隔层更厚。歌剧、音乐剧来自于西方,具有相对高的演唱门槛,曲高和寡,一直不太被普通民众所接受。毋庸讳言,歌剧、音乐剧当下的境遇非常尴尬,唱法导致声音辨识度太低、歌曲更新速度基本停滞让选手无歌可唱,没有新鲜的血液流动,艺术家不出去,老百姓进不来,原本小众的歌剧、音乐剧愈发小圈子化。老一辈还知道帕瓦罗蒂、廖昌永、戴玉强、殷秀梅,90后、00后可能就觉得很陌生了。《声入人心》想做的是,将曲高和寡的声乐艺术带出圈层,让更多人了解声乐、接触声乐、热爱声乐。让歌剧、音乐剧“流行”起来,受益的不仅是受众,也是其本身。

  最近,《声入人心》的付出终于收到了一些回报,观众开始关注声乐艺术领域,因为“梅溪湖36子”的歌唱,大量艺考生开始对音乐剧专业感兴趣。比如,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保利剧院合作,培养剧院急需的中高端艺术管理专业人才。浙江音乐学院今年则新增了表演专业音乐剧的招考方向;上海音乐学院计划招生20人的音乐戏剧系,报考人数大幅增加,达到339人,同比增长46.1%。声乐歌剧系报考人数高达近900人,同比增长11.5%……大量粉丝一分钟抢光票冲进“曲高和寡”的剧院,小众的声乐艺术终于开始慢慢“出圈”。

  节目选手之一廖佳琳坦言,“《声入人心》让从事古典音乐和音乐剧的人看到了希望,让我们在中国的乐坛里有了一席之地。对于学习声乐、音乐剧、歌剧的学生的就业前景,一定会带来改善的”。

  尽管“票卖得更好了”,但在“梅溪湖36子”之一的郑云龙看来,中国音乐剧行业的发展前景还远谈不上乐观。“现在的热潮可能是一个短期效应。如果我们的作品内容和数量没有很大提升的话,热度其实维持不了多久。这对从事这一职业的人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