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如果我没先被感动,观众也不会被我感动!

发布日期:2019/3/5 13:35:02    
  

如果我没先被感动,观众也不会被我感动!

 

 

 

    吕思清,小提琴演奏家,毕业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他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8岁被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破格录取,师从王振山教授,11岁被耶胡迪·梅纽因选到英国他创办的天才音乐学校学习。1984年吕思清回国继续深造,19岁赴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深造,师从德罗希·迪蕾教授及姜康先生。吕思清以他激情洋溢的演奏以及音乐魅力征服了全世界近40个国家及地区的观众,被西方媒体盛赞为 “一个伟大的天才,一个无与伦比的小提琴家”。

演奏家需要二度创作

才能产生打动人心的效果

  《梁祝》作为中国音乐的经典曲目,曾被演绎成无数种形式,对于如何奏出属于自己的《梁祝》,吕思清表示,需要结合演奏家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和生活经验,挖掘曲子本身的内涵情感。“艺术一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优秀的演奏家需要经过二度创作,将作曲家想表达和没表达的东西都表达出来,才能产生独特的、打动人心的绝佳效果。”

  吕思清曾在听完一段孩子演奏的《梁祝》后,即刻指出了不足之处:孩子学琴,不能只认识五根线上的“小蝌蚪”,而不了解琴声背后的故事。正如他自己所说,优秀的演奏家需要经过二度创作,将作曲家想表达和没表达的东西都表达出来。因此他让孩子在弹奏的时候去想象江南的小桥流水和旋律的连贯性。

  同样,对于“初学小提琴,像锯木头一样的声音要忍受多久”“学习民族乐器,被周围人嘲笑该怎么办”这类的问题,吕思清表示:“我学琴的过程一直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执着,大概三岁时,我就会拿起来两根筷子当琴,嘴里哼唱着表演。所以,孩子的兴趣很重要,家长的鼓励和引导也很关键,对待孩子学琴一定要有耐心,大人和小孩一样不要轻言放弃。”

  而针对学习民族乐器面临被嘲笑的困惑,吕思清则以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的故事为例,他表示,小泽征尔第一次来中国,听了《二泉映月》后,感动万分,并说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无论你演奏任何乐器,你的演奏一定要是高品位高规格的,演奏才能经得起推敲,演奏才能引起更多的共鸣,才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享受以及美。”

结合自身条件、思维方式

寻找最适合的方法

  记者:你听的第一首小提琴曲是什么?

  吕思清:我听第一首是外国的歌曲,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我父母回忆,我曾经2岁的时候手拿一个筷子,然后拉,嘴哼着《流浪者之歌》,后来的《金色炉台》、《洪湖水浪打浪》都是我听到的第一批中国曲子。

  记者:你认为学小提琴最佳年龄是什么时候?

  吕思清:我觉得从45岁,67岁都非常合适,主要是每个人的生理条件和手的条件,手臂要够一定的长度,手指有一定的硬度,小孩子有一定的耐性。你把它作为一个爱好当然5060岁都可以学。应该鼓励孩子从小就接触音乐,学习一种乐器,这是一种品位,既可开发智力,又可提升孩子对事物对社会的认识,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好处。让孩子喜欢音乐也要讲究方法,要找好的老师学习正确的技法,还要学习怎么去理解音乐,要创造一个学习音乐的环境,多出去听音乐会,在家里多听音乐作品,多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丰富想象力,当然,也要刻苦练习。只有社会上更多的青少年喜爱音乐,这门艺术才会有群众基础,才能出人才出大师。

  记者:你碰到技术上的困难你怎么克服的?

  吕思清: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简单的说一下。这是所有学乐器的人都会碰到的问题,就是技术,技术首先是我们要完善的东西,只有我们有很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技术,才能很好的表现音乐,用音乐打动观众,练技术最重要是动脑子,就是结合你本身的条件、思维方式,寻找一条最适合你练习的方法,比如说你是用什么速度练习比较好,用什么节奏练习比较好,你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下脑子非常地集中,有耐心练习复杂的技术。我觉得其实练琴是很高的技巧,练琴不比你演奏要容易,所以我特别强调习琴的效率,不过多强调习琴的时间。有人现在过多的要求练琴35个小时,其实他并没有投入进去,也许只练一个小时,但他全身心的投入,用脑子思考怎么更有效的把东西做好,这是最重要的。

用情感和表达吸引观众

给观众自由想象的空间

  记者:你在小提琴演奏上,你独特的演奏风格是什么呢?

  吕思清:我觉得还是我的一种和音乐融合的东西,我追求的是把自己融入到音乐中去,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我经常说如果演奏一个曲子,或者一个音乐,我没有先被感动的话,那么观众也不会被我的演奏感动,所以我要自己先进入到这个音乐当中,然后我才能把这个音乐很传神的传达给听众。还有一个我希望能够给听众带来独立思考的空间,所以我从来不强迫观众去接受我的音乐理念,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情感和表达把观众吸引到音乐世界里去,然后让他们有自由想象的空间。

  记者:你有什么心得可以向广大学琴的学生传授吗?

  吕思清:一定要明白每个人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都不一样,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说怎么练达到怎么好,因为练技术的音节有很多,专门的练习也很多,你没必要所有的都练,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比如你左手的机能不太好,你可以专门挑些练习手指力度的练习,攻克你的难关,你采取不同的速度、节奏的变化来让你手指不是一成不变的动,而是随机应变这样可以让你手指更加的灵敏。

  记者:你是经历过中西文化碰撞的人,不同文化的烙印也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你在音乐表现方面的不同特质,比如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如此热情奔放,而《梁祝》是那种特别伤感、委婉、细腻的音乐。

  吕思清:听着是特别矛盾的东西,但仔细想想,其实一点都不矛盾。你的兴奋、你的狂欢或者你热情、激情过后是什么呢?是一种冷静,是一种心里最细腻的情感的表露。而且正是由于你有这种情绪、这种色彩和这种感情的对比,才衬托出你的所有表现。

  我总觉得一个人的音乐幅度越大,他的音乐就越能感动人。因为这就意味着这个幅度之间的层次越多,层次越多意味着表现力越强,表现力越强就是越能够击中听众的心。其实听众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但幅度越广能容纳听众的感觉就越多。所以到最后我觉得对我来说,音乐已经不是大家说吕思清多细腻,吕思清多奔放、多激情或者对音乐的掌握多么理性。对我来说音乐最后是什么?就是一种我跟观众融为一体的氛围,在这种氛围里我跟观众最终产生的最直接的交流,就是我们是一同走过音乐的这个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