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记亲情,愿《常回家看看》!

发布日期:2019/1/28 10:47:59    
  

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记亲情,愿《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由戚建波作曲、车行填词,是为199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特地打造的一首极为经典的亲情歌曲。这首歌曲不仅真实反映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温暖。这首歌所饱含的深情,是它得以流传的根基。“常回家看看”——这句最朴实的话语,对亲情做了最真实的表达。歌曲的旋律和节奏都不复杂,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能够激起人们对于亲情强烈的情感共鸣。歌曲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家的那份亲情,以及父母对子女的心声,提醒忙碌的年轻人,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记亲情,愿多回家看看老人。

  创作背景

  1995年,词作家车行的父亲去世了,送走父亲后,车行回想着曾经与父亲在一起的日子,结果发现,一家人在一起的温暖和快乐太少了。参加工作前,他常犟嘴惹老人生气,参加工作后又很少回家。车行很后悔,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此后,车行流着泪为父亲写了一首《爸爸,再见》。1996年,在一次坐火车出差的途中,车窗外的美好春色触动了车行,他又一次想起父亲、母亲、家,他悄悄抹去泪珠,用笔写下了“常回家看看”这五个字。

  1998年初,车行将十几首歌词寄给作曲家戚建波,其中就有《常回家看看》。接到歌词后,戚建波深深地被《常回家看看》打动,没读完就流下了眼泪,在一种既激动又冲动的感觉下,十几分钟,曲子就谱好了。曲子谱完后,戚建波打电话给车行,在电话中哼了一遍,车行说:“对,就是这种感觉。”

  戚建波认为,这首歌曲就是每个家庭的写照——父母在家张罗盼儿女归,家人围坐吃个团圆饭,这就是幸福温暖的家,戚建波将歌曲谱完后常常唱给朋友听,每次都会把自己和朋友唱哭。1999年的春节晚会上,《常回家看看》唱哭了在场的观众,也唱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并荣获了当年“我最喜爱春节联欢晚会歌曲一等奖”。

  歌曲赏析

  这首歌音乐部分简练平实,4/4拍,采用的是我国运用较多的微调式。结构类似于三段式,A段“找点空闲……向爸爸谈谈”;B段“常回家看看……平平安安”,再回到A段“向爸爸谈谈”,之后结束。A段中前两句是旋律相同的两个乐句,8小节。以下行节奏形态发展,音节段落大都在第二拍(弱拍)的弱拍上,休止符运用较有规律,大多都在第三拍的弱拍或第四拍上,这使得整个乐段节奏显得轻快洒脱。

  B段有较强的抒情性质。由于歌词的句子长度增加,乐句的节奏密集、紧凑起来,像是在“说”。但曲作者较多地使用了连音,而且旋律也开始起伏,朗朗上口,又像是在“唱”,这样“唱”、“说”结合,成为听众的记忆亮点。

  歌名的立意十分明显,意在劝诫忙碌奔波的人们不要忘记操劳一生的父母,写出了对老人、对父母的关爱和对亲情的怀念。整首歌采用近似白描的语言,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细节自然地融入歌曲中,描绘了一幅幸福温馨的家的画面,勾起了人们对家的眷恋,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家的浓浓亲情和父母对子女的疼爱,给人以亲切、体贴的感觉。

  歌曲意义

  “常回家看看”这句最朴实的话语对亲情做了最真实的表达,它既是父母饱含热泪的呼唤,也是奔波在外的儿女挂在心头的期盼;既是歌曲灵魂,又是点睛之笔。

  这首歌开创了亲情题材的创作典范。歌曲呼唤亲情回归,折射出人们对真情的期盼和渴望;它突破了某些无病呻吟的情歌模式,因此受到社会不同年龄段尤其是中年听众的广泛喜爱。歌词平实简单得如家常琐语,“刷刷筷子,洗洗碗”,“捶捶后背,揉揉肩”引起了所有儿女、所有父母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