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歌手》能否平安度过“七年之痒”? 坚持 “好声音”才能扭转音乐综艺疲势

发布日期:2019/1/21 10:16:29    
  

《歌手》能否平安度过“七年之痒”?

坚持 “好声音”才能扭转音乐综艺疲势

 

 

        111日晚,《歌手2019》如约开播,但迎接它的却并不是想象中的开门红。酷云实时数据显示,《歌手2019》首期直播收视率1.136%,同比2018年的2.038%下降了近一半的百分点,还一并刷新了其七年的最低纪录。作为湖南卫视的经典IP,正在经历“七年之痒”的《歌手》,其江河日下的现状却是不争的事实。

  从《我是歌手》到《歌手》,湖南卫视的这档王牌节目已陪伴观众走过了七年的时光。从林志炫、韩磊、李健、李玟、林忆莲,再到这一季的刘欢、齐豫、吴青峰……这档节目网罗了一大批乐坛的实力歌手。一档节目能够坚持7年并不容易,观众容易审美疲劳,节目本身也很容易失去竞争力。虽然《歌手2019》对节目投票、成绩揭晓机制、踢馆玩法做了不少变革。歌手们将不再集合等待洪涛慢悠悠地宣布结果,而是以拆信封的方式获悉部分排名。不过,仍有不少观众觉得《歌手》竞技性不足,不够刺激,比如刘欢排名第一毫无悬念。

  从当初的现象级综艺,到现在的收视疲软,即使新一季的《歌手》已经做了不少创新,可连续的套路一演就是7年,也难怪观众会审美疲劳。加上歌手难寻,好歌曲更难寻,《歌手》已经触摸到了天花板。这档曾经的王牌节目能否借助新的主题、新的机制或者玩法,平安度过这“七年之痒”?

《歌手》遇冷,

是遭遇“七年之痒”?

  业界认为,《歌手2019》首播的失利,主要是因为“开场时机不对导致关注度被分流”所致。当晚,亚洲杯中国队对战菲律宾的比赛在9:30开场,几乎与《歌手2019》同时;而众星云集的“微博之夜”也在当晚如火如荼地进行。国足大捷、提前出线的比赛让CCTV 5达到2.2%的收视,几乎两倍于《歌手2019》。

  但即便是把《歌手2019》放在一个更公平的平台上,它的表现也说不上完美。在音乐综艺序列中,《声入人心》《梦想的声音》同在111日晚间播出。根据猫眼统计的微博热度数据显示,当日,《歌手2019》微博数为74,二次转发3.1万,评论量2.1万,点赞数6.1万。但《声入人心》的微博数却达到288,二次转发数19.4万,点赞数49万。《梦想的声音第三季》微博数也达243,二次转发数19.4万,评论数8万,点赞数32万。虽然这与《歌手》播出时间由黄金档调整至晚10点有关,但也折射出这一曾经所向披靡的老IP2019年开局,就面对来自各方竞争的处境。

  在业内人士看来,音乐类综艺过分扎堆、同质化现象严重是观众对节目兴趣变弱的重要原因。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表示,“目前,观众文化娱乐方式更加多元,使得兴趣分散。与此同时,近年来音乐类综艺数量大幅度增加,尽管节目形式有所变化,但根本上都是围绕明星综艺秀,大同小异,时间一长,观众必然会产生审美疲劳。”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孙振虎表示:“目前,粉丝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被遏制,国家对于艺人的形象气质、价值引导方面都会进行审视,使得部分节目在能播出的情况下受到一定的控制,于是会通过一些‘花活儿’来带引节目的热度,比如,在节目形式上创新、使其越来越丰富。而真正可以引领节目热度的内容却有限,‘花活儿’带来形式上的丰富并不是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创新节目形式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幻乐之城》为例,起初可以做的精致,但长远来看对于投资方也是一种压力。投资方对于节目持续投资的支持也有限,更多的情况是在掘金之后改变策略,这不仅会影响节目的可持续性,同时也会使得节目制作方在创作过程中有所保留,避免完全投入。”

  此次首播遇冷,“《歌手2019》或将成为老IP终结篇,体面收官”的预言也在网上出现。不可否认的是,在音乐综艺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进入“七年之痒”的《歌手》也面临瓶颈和更大的挑战。在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看来,由于音乐类综艺可通过音乐本身表达的情感引发观众的共鸣,因此多年来生生不息,不只是卫视之间频繁在音乐类综艺上下注,视频网站也相继制作出自己的音乐类综艺,台网之间竞争越发激烈。在此背景下,音乐综艺也容易陷入套路的困扰,即使是有市场号召力的明星加盟,也不一定会获得预期效果。

比起“造模式”,

“造曲”才是关键

  如今说到音乐类综艺,观众们都能总结出“套路”,包括《中国好声音》《梦想的声音》《中国好歌曲》《天籁之战》等节目,形式基本上都包括了导师选择、学员反选、共同完成音乐重新编排等环节,而像“导师争抢学员”等相似的情节设置更是早已成为各节目标配。

  有观众总结称:“点评嘉宾永远说着雷同的话,观众镜头永远一样的亢奋,节目流程大同小异。”虽然节目为了给观众带来新的刺激点而频频更换导师、打造话题选手,但这种靠导师人气吸聚观众的做法同样被认为是不太合理的,“对一个节目来说,依赖个人魅力而不是节目形式来留住观众,难度太大”。

  那么当下的音乐综艺该如何扭转疲势,重现活力?

  很多节目把目光瞄向了“求新”,以期通过“突破旧模式,引入新创意”让自身在竞争激烈的综艺市场中存活下来。也正因如此,近两年的音综市场所有人都在积极地“造模式”。可尽管音乐综艺的玩法不断翻新,却再没有出现一档能与当年《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相媲美的全民现象级节目。

  诚然,“求新”是提高音乐综艺市场存活率的重要方法,但一档音综想要成功,单靠模式显然是不够的。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好听的音乐、吸引人的模式、动人的故事,三者结合的音综才是大众所喜爱的。而这三点里,“好听的音乐”是基础也是关键,所以,比起“造模式”,如何“造曲”才是音乐综艺再现盛景的关键。

  《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最初能造就全民热度,比起新奇的“玩法”,发挥重要效用的还是歌曲的魅力。《中国有嘻哈》和《明日之子》的第一季能“爆”,节目里产出的原创歌曲,同样发挥了巨大效用。毛不易的《消愁》《像我这样的人》、张震岳&热狗战队的《凡人歌》等节目里输出的高传唱度的音乐作品,都为节目的热度和观众群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便现在,这些歌曲也依旧能在电视节目或现实生活里频频听到。

  由此可见,观众并非不爱原创歌曲,只是很难在如今的音乐综艺中觅得优质原创歌曲的踪影。节目形式越来越繁杂,高颜值的歌手也越来越多,但真正能让观众记住的“好声音”和“好歌曲”却越来越少,能够触动人心的原创歌手也寥寥无几。当然,要真正唱到观众心坎上,歌手们除了要有好的音乐外,还要有走心的演绎,这样的“心意”才能真正打动观众。从目前多个音乐综艺来看,歌手们穿梭在不同节目中,是否真的有精力打磨自己的音乐?音乐综艺里真人秀虽然会转移观众视线,但更多时候观众会把焦点集中在音乐和歌曲之中,当歌声成为歌手与观众交流的唯一方式时,纯粹的表达更容易激发听者的共鸣,也更有利于歌手唱到观众心里。

  因此,音乐综艺想要提高存活率,就必须要学会用“好模式”为“好声音”和“好歌曲”服务,让当歌声成为歌手与观众交流的唯一方式时,以此激发听者的共鸣,让歌曲唱到观众心里。另一方面,也必须设法造就一个属于自己的有生命力的音乐生态系统,加大优质原创音乐的产出数量,用源源不断的优质原创音乐去不断满足观众“尝新”的愿望,并促进音乐市场的发展。只有这样,音乐综艺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扭转疲势,获得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