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如何科学找到头腔共鸣?

发布日期:2019/1/2 9:25:57    
  

如何科学找到头腔共鸣?

 

  从理论上讲,获得良好声音的重要因素便是获得头腔共鸣,而在我们实际演唱过程中,人主观感受到的是面罩这一部分在振动,而面罩腔体则是由额窦、上领窦以及颧骨组成的。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构造不一,也就造成了感觉面罩部分振动的部位也不一样。

  歌唱的时候只有使声音进入面罩,才能使声音更明亮、更就有穿透力。其次的作用是利用头腔共鸣,更能使声音上下统一、咬字清晰以及向更高音区扩展。也就是说利用头腔共鸣能够使歌者在歌唱的时候,对声音位置准确定位,一张嘴、一发声都是在同一个地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高位置演唱,一旦声音处于高位置上,那么无论歌者唱什么音或是以多大的声音唱都能够运用自如。

  利用头腔共鸣可以增加歌唱的持久性。如果一个人的声音条件很好,而没有一定的方法技巧做指导,那么他的演唱生涯注定是短暂的,是因为每个人的声音条件都是一定的,即使是拥有再好的本钱,如果长期用本钱来歌唱,就会损坏声带以及出现各种各样的嗓音问题。

  面带微笑的方法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科学的方法都是源于最自然的生活状态,就和声音是一样的,听起来自然的、舒服的声音就是正确的。其实人在微笑的时候无意识中声音位置是很高的,笑出来的声音也是明亮、自然的。因此我们运用这种方法来使声音进入头腔。

  避免张大嘴唱歌的方法

  不张大嘴的训练方法,在实践中经常用到。这种闭上嘴巴而迫使自己打开喉咙歌唱的方法也有助于我们寻找到面罩共鸣。其实这个原理是和人感冒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前者是气息没有从鼻子出去而使声音进入面罩,后者却是气息没有从嘴巴出去而使声音进入面罩。在最初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有的老师会让学生把下巴垫在钢琴上歌唱,一方面是避免下巴紧张,另一方面就是不让张大嘴歌唱,这样一段时间训练之后声音会明亮许多,也会学会如何运用头腔。这些方法都是训练过程中采用的,一旦声音稳定了,位置找到了以后就可以适当的张开嘴,放大音量演唱了。当然,要想获得良好的面罩共鸣,还是需要很长的一段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只有改掉一些不良的歌唱习惯,才能达到最终想要的结果。

  哼鸣基础上小声歌唱的方法

  在哼鸣基础上小声歌唱的方法适用于任何一个人,对于大嗓门缺乏面罩共鸣的歌者来说尤为重要。往往有些歌者在歌唱过程中过分追求大音量,这样会造成声音僵硬、缺乏高位置、喉咙没有打开、口腔运用太多等等的问题,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清况下,建议学习者可以采用录音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一般人耳听到的声音和录下来的声音很不一样,采用录音的方式更加真实的反应我们自己声音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歌者才不会被自己的耳朵所欺骗,往往听的很大、很响的声音在录音之后听起来就会变的很奇怪,所以运用小声歌唱能够克服前面所说的一系列问题,更加有利于头腔共鸣的寻找。

  平日随时随刻的训练

  我们平日里运用最多的就是语言,我们可以通过语言达到运用头腔共鸣的效果,就是要用歌唱的方式说话。有些老师在上声乐课的时候说,“怎么说话就怎么唱歌”,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师这样启发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打开喉咙、自然的歌唱,但是歌唱毕竟是有别于说话的,我们可以把这种夸张的说话运用到我们平日的生活中。那就是带有高位置的说话方式,这样说话不但省嗓子,而且还能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到头腔共鸣。其一,因为我们平时说话的时候总是比唱歌的时候多,我们这样说就是加强了训练的时间,有助于声音的进步;其二,我们在训练过程中,总是有反复的过程,这个技巧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全掌握的,这样很有可能在说话过程中就又丢掉了歌唱中掌握的共鸣位置,这样就会阻碍声乐的进步。因此,学习者可以试着采用把发声方法运用到说话中来,即保持高位置、放松的面部表情、放低喉头、深气息等等方式进行平日中随时随刻的训练。只有掌握了这种方法才能达到说话像唱歌一样好听,唱歌像说话一样自然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