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生活报

  

关峡 创作真正具备中国文化内核的优质音乐作品

发布日期:2018/11/27 14:16:02    
  

关峡 创作真正具备中国文化内核的优质音乐作品

 

 

  111日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交响音乐会《壮乡和韵》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奏响。作为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精品项目,整场音乐会立足于广西民族文化风情,通过独具广西文化特色的民族乐器与广西少数民族特有音乐风格的合唱相互交织,演绎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丰富民族色彩、高雅艺术水准的经典乐曲。奏响了60年来广西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之音,令现场观众沉醉其中。

  音乐会的开场管弦乐曲《花山歌潮》欢快、热烈,极具广西地域特色,描绘了八桂儿女载歌载舞、多姿多彩美好生活的场景和幸福洋溢的欢愉之情,反响热烈。该作品便是由著名作曲家关峡先生创作的。

  关峡,19576月生于河南开封,当代中国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交响乐联盟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曾任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少年时曾学习小提琴和二胡。198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在校时便以《大提琴狂想曲》获美国齐尔品作曲比赛二等奖,《第一弦乐四重奏》获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比赛二等奖。

  作为优秀的作曲家,关峡数十年来创作了众多器乐作品,主要有: 第一交响曲《呼唤》、第二交响曲《希望》(为“希望工程”10周年委约而作)、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交响舞曲《江山美人》、双筝与乐队《花木兰》等。

  他创作的民族歌剧作品也广受好评,由他创作的民族歌剧《木兰诗篇》于20041016日在北京首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该剧创下了三个“第一”:外国著名指挥家第一次在中国指挥中国歌剧;世界著名交响乐团第一次在中国演出中国歌剧;外国歌唱家第一次用中文演唱中国歌剧。大型民族歌剧《悲怆的黎明》20019月在北京公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已于20038月由中央电视台拍成舞台艺术电视电影片。

  近年来关峡还创作了几十首歌曲,其中《公仆赞》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被评为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歌唱孔繁森声乐作品比赛”优秀创作奖、2001年全国文联首届 “金钟奖”的银奖。歌曲《为祖国干杯》和《走进春天》双获文化部1998年“全国新人新作比赛”美声和民族声乐作品一等奖。关峡还为多部电影创作了音乐,其中《战争子午线》获第十一届“金鸡奖”最佳作曲奖。为《围城》、《小龙人》、《我爱我家》、《激情燃烧的岁月》、《士兵突击》等多部电视剧作曲,其中《围城》的音乐获1991年电视剧最佳音乐奖。

创作当代“中国故事”

  记者:如今大剧院遍布各地,经典歌剧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也一直在演出,但能吸引人的大多是外国作品,而《木兰诗篇》却常演不衰,显示了这部原创中国作品的魅力。当初您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部歌剧?

  关峡:我是河南开封人,最初是应家乡河南的邀请,打算创作一部歌剧“花木兰”的,不过,那时河南的设想是以豫剧《花木兰》的戏曲音乐为基调,可我认为,这部作品的未来舞台不能只在河南,而是应该面向全国直至世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舞台产生了不少歌剧,其中不乏佳作,但总的数量还是偏少。这不能怪观众,也不能说政府不支持。歌剧佳作稀少的原因还是在于创作,究竟创作什么样的歌剧才能在舞台上立得住,这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身为作曲,不创作几部优秀歌剧似乎就好像缺了什么,而歌剧又代表了一个国家舞台艺术的综合水平,所以,我应允了河南的委约,只是最终的结果远远超出预计的那样。

  记者:在您的心目中,当代中国舞台需要什么样的歌剧?

  关峡:尽管歌剧的表现形式是外来的,但我认为,当代民族原创歌剧应该说的是中国故事,有中国文化底蕴,以民族艺术为主要元素,而且必须创新,创新就是用开放的心态吸纳中外各种艺术手段和形式。这里的所谓民族艺术不是点缀,而是在民族艺术的深处找到一种人人都能理解的表现理念。这样的歌剧,中国各地观众都可以顺利接受,外国观众也会认可。我以为,当今的民族歌剧一定要面对世界舞台,这样才有生命力,才可以带来演出的巨大空间和发展前景。

  记者:在您看来,推广交响乐有哪些好处?您为何要致力于创作当代交响乐作品?

  关峡:交响乐是一种独特的、高度逻辑性的音乐思维方式,是一种深邃的思想性与个性化的表达、复杂的内容与多变的形式、高超的技术与细腻的情感的完美统一。因此,交响乐在一个国家的文化中应处于主导地位,交响乐是国家的主流音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交响乐的重要作用尤为突出。所以交响乐的创作更应该重视。我们都知道,如果交响乐的创作上不去,你也不要指望我们的歌剧或者说我们的芭蕾舞音乐的创作能够上得去,因为交响乐的创作是一种巅峰的创作,是人在一种多年的积累、认真的思索,然后深刻的感悟,在这个基础上完成的一种大型作品的创作,如果这个交响乐含金量这么高的一种创作的形式没有很多人潜下心来做的话,我们当代的音乐创作很难提高。可能因为我本身是在歌剧院待过,又在中国交响乐团、东方歌舞团待过,我知道它的技术含金量最浓缩的是在交响乐的创作上,如果这个方面提高了,包括我们的电影音乐、包括我们电视剧的音乐,都会有所提升。

建立中国交响乐品牌

  记者:您认为如何更好的让中国交响乐作品“走出去”?

  关峡: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更关注国外的交响乐作品,对中国原创作品关注较少。现在我们越来越意识到,需要中国和外国并重、提高和普及并重。在中国交响乐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要系统地讲述中国故事,建立中国交响乐话语体系。当然,要建立中国交响乐的品牌,还需要作品输出,在欧美主流音乐节、音乐厅等世界音乐品牌奏响交响乐的中国之声。用交响乐这种世界语言介绍当下的中国,让世界领略中华民族之美。

  记者:根植“一带一路”建设,我国的对外音乐文化,现阶段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关峡: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文化“走出去”势头逐年向好。部分院团走出去产生了一些国际影响,特别是在当外国急迫地想要了解发展中的中国的情况下,我们的音乐文化交流在这个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其中有一些情况值得注意:我们不是通过商业的途径来使我们的文化产品和外国观众见面,也就是说它还不属于贸易范围的,而属交流范围。把交流转化成贸易需要一个历史过程,因为其中涉及我们出什么样的产品能够让对方去购买,这应该是市场行为,是靠产品吸引外国的观众,吸引他们购买。只有完成这种转变,才能使得我们的对外文化传播有后劲,从贸易的角度、商业的角度、市场的角度完成转换。

  记者:在更深层次上真正打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众,音乐文化产品本身应该具有哪些特质?

         关峡:要认清在文化贸易方面,什么是“中国特色”。打个比方,西方人希望吃的是中餐,但我们的音乐作品大多是西餐撒上了中国的调料。因此,我们要提供的,是真正具备中国文化内核而非徒有形式的优质音乐作品。此外,一定要按照市场规律把我们的音乐作品送进西方主流视野,让中国文化的魅力通过票房体现出来。